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世界及中国车用油市场发展趋势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世界及中国车用油市场发展趋势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中国石油大学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2249;2.吐哈油田原稳厂,新疆 鄯善 838202)

摘要:综述了世界中国用油市场的需求现状。分析了原油价格波动、汽车工业的发展、车用油质量标准的发展、油企业行为四个因素对世界及中国车用油市场的影响。通过对这四个因素的分析,得出在北美、西欧和日本这些发达国家或地区,车用油用量将逐渐减少,他们将更多地使用节能环保型车用油;而在亚太、南美等地区,由于汽车工业迅速发展,车用油用量将显著提高;指出了中国车用油市场在这四个主要因素影响下的发展方向,预测了在中国车用油市场上各个档次油的发展趋势。关键词:车用油;因素;原油价格;汽车工业;质量标准

中图分类号:TE624.82 文献标识码:A

0 前言

油作为石油产品中的一大类品种,具有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较高的特点,一个国家油使用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了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和设备控制状况及生产效率和环保意识的差异。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油消费国,车用油占中国油消费总量40%以上,是油中升级换代最快的品种,也是油利润的主要来源。但由于我国的地区发展跨越较大,市场上油产品几乎涵盖API低档SC到高档SL的所有质量级别。同时,随着中国环保概念的加强,环保法规将会健全起来,我国车用油的质量标准也由低级向高级发展,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汽车尤其是小轿车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走进中国的千家万户,由此对高档车用油的消费需求将迅速增加。对于占世界油需求一半以上的车用油市场份额中,高、中、低档油分别占15%~20%、50%和30%~35%,但是,车用油80%的利润来自于这20%高档油市场,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问题。所以有必要对影响世界及我国的车用油市场的主要因素进行研究,以便及时了解其发展趋势。

1 世界车用油市场需求现状

对于世界油消费结构而言,车用油占世界油需求一半以上,例如2000年,车用油占世界油总需求的59%,2004年,车用油占世界油总需求的53%[1-2]。从全球范围来看,目前全球油需求趋于稳定,基本维持在3500~3900万t/a,全球油产量和消费量平均年增长率为1.4%[3-4],根据Freedonia集团公司市场研究部的最新研究报告预测,2008年全球油的需求量将达到3930万t,以每年2.3%的速度递增,到2010年达到4170万t,并将进一步增长到2015年的4660万t。增长的地区主要是亚洲、拉美和东欧的发展中国家。从2000年起,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使亚太地区取代北美成为市场份额最大的区域性市场,油消费量占27%;北美退居第二,为24%;欧洲第三,为17%[5]。

但同时,由于环保和发动机技术进步的双重原因,北美、西欧和日本等发达国家或地区生产商趋于减少成本和使用性能更好、质量较高的油,为减少油用量,他们都更趋向于采用天然气合成油或以高度精制基础油为配方的高质量环保型油[4]。

2 影响世界车用油市场的因素分析

2.1 原油价格的波动对车用油市场的影响

2000~2007年原油价格发生了很大变化,见表1,世界经济尤其是美国经济增速的快慢、世界地缘政治因素的变化、欧佩克及世界其他地区原油供应的变化以及美国政府对油价的态度都是影响原油价格的原因。

由表1可以看出,世界原油价格总体趋势是上涨的。2007 年底,国际原油价格更是在90美元徘

(注:作者简介:宋昭峥(1972-),男,博士,副教授,2001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应用化学专业,完成省部级课题3项,横向课题5项,2006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已公开发表文章60余篇。)

徊,2008年1月2日,国际原油价格突破100美元大关,创出历史新高。美国能源信息署预测2008年WTI平均每桶94美元。如此高的油价导致油基础油价格也随之上涨,进而导致油生产成本提高。从2006年开始,国际各大油公司油价格皆有所上涨。同时,与基础油价格变化相比,油价格变化相对滞后,但油价格的平均变化率高于同期全球通货膨胀率,因为油技术含量较高,其价格上涨率中既包含了通涨因素,也包括了技术含量提高的部分。

表1 世界原油年均价格美元

注:数据来源:路透社电讯普氏报价。

2.2 全球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对车用油市场的影响

近年来,尽管世界汽车保有量已增加到约8亿辆[6],但由于油质量档次的提高,延长了车辆换油期,因此油需求总量增长并不明显。全球及主要国家汽车产量见表2,从2001年到2007年间,世界汽车产量稳固上升,这为占世界油需求一半以上的车用油需求量的稳定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同时,从表2还可看出,作为经济发达地区的北美和西欧,它们的汽车产量在逐年下降,北美地区汽车产量由1999年的1611.1万辆下降到2007年的1335.8万辆,下降了17.1%;西欧地区汽车产量由1999年的1473.2万辆下降到2007年的1471.6万辆,下降了0.11%。而南美和亚洲地区的汽车产量分别由1999年的292.4万辆和1541.9万辆上升到2007年的506.6万辆和2687.5万辆,分别上升了73.3%和74.3%。汽车销售量的增减则直接影响着车用油的需求量,从而预示着世界各大油公司会根据汽车市场中心的转移,向着有更大市场潜力的亚太和南美市场进军。

表2 全球及主要国家汽车产量万辆

注:数据来源于OICA。

2.3 车用油质量标准的发展对其市场的影响

从世界车用油的发展历程来看,车用油的质量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其发展主要是为了适应汽车设计改进,道路状况改善以及节能环保的社会要求。具体讲,发动机技术的进步、延长发动机油换油期、降低对尾气处理装置及对排放影响、提高燃油经济性以及进一步严格的环保法规,都将继续推动车用油质量的发展[7]。例如,随着排放法规要求的不断苛刻,美国自20 世纪80 年代末、90 年代初以来,每4~5 年推出一代新的柴油机油规格来满足更为苛刻的排放要求[8]。内燃机油的升级换代不但反映了发动机技术的进步,反映了社会在节能、环保等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做的努力,而且还代表了各油公司的技术实力和品牌形象,因而内燃机油的研究和发展在油行业最为瞩目。

2.4 世界主要油企业的兼并联合对世界车用油市场的影响

随着世界油工业的发展,油生产也更为集中,Freedonia集团对全世界1000多家油生产公司进行了综合研究分析,全球油市场超过一半由9家公司掌控:壳牌公司、埃克森美孚公司、雪佛龙得士古公司和BP嘉士多公司等全球供应商,道达尔公司和卢克石油公司的地区工业商,以及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等国有石油公司。其中,2006年壳牌公司成为全球最大的油销售商,其在全球获得领先地位的一个重要原因归于2006年对中国统一油的收购。全球知名市场研究分析家Kline公布的独立报告称,2006年壳牌油销售量超过450万t,占全球市场的12%,比2005年增长了5%。世界知名油企业为增强竞争能力,频繁进行企业联合、收购兼并和成立合资企业,使得强者更强,油的品牌进一步集中,也预示着这些跨国公司在各个地区的竞争将更加残酷和激烈。

3 我国车用油市场需求现状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油消费需求逐年增长。1996年我国油消费量为336万t,2003年消费量超过400万t,销售收入超过300亿人民币,首次超过俄罗斯,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油消费国,到2006 年已发展到532万t[9],油消费量年均增长率达4.1%,而同期全球油消费量年均增长率仅1.4%。我国车用油需求正处于快速增长期,2006年,我国车用油比例为44%,约为234万t,据国家统计局统计预测指出,到2010年其需求将上升到390~400万t。

4 影响中国车用油市场的因素分析

4.1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对我国车用油市场的影响

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消费国,第三大汽车生产国,第一大潜在市场,汽车出口进入快速增长阶段。由表2可见,2007年,中国汽车产量为888.2万辆,比上年增长23.5%,仅次于日本、美国,居世界第三位。2006年我国民用汽车保有量约为3900万辆,至2015年,全国汽车总量约6000~9000万辆,但为支持全球节能,10年后中国的汽车总量不会超过1亿辆[10]。

中国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标志着油这一有一定专业性的产品正从工业品向日常民用消费品转化,随着轿车产量的增长(见表3),我国高档车用油需求量会成倍增长,促使我国车用油产品升级加快,近几年新出厂的轿车,大都要求使用SJ级以上的发动机油,2004年,CF-4、SJ、SL高等级发动机油的市场需求量比上一年增长了2倍以上,国内昆仑、长城、统一油的高等级产品,近两年的销量也都连续翻倍增长。这些都是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促进了车用油的升级换代和用油质量水平的提高,同时必然会对我国车用油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表3 中国轿车销量占总汽车销量比重%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4.2 中国车用油质量标准发展对我国车用油市场影响

目前中国市场上车用油产品几乎涵盖API低档SC到高档SL的所有质量级别,但主流产品为SE、CC及以下的低档产品。随着中国环保概念的加强,环保法规将会健全起来。中国国家环保局公告,机动车辆排放标准2004年执行欧Ⅱ标准,2007年开始执行欧Ⅲ标准。可以断定,执行欧Ⅱ、欧Ⅲ排放标准必将使汽车和设备制造商改进自己的设计,生产出符合环保要求的产品。这些符合环保要求的汽车发动机与设备都将对油性能提出要求,我国车用油2006版新标准已经推出,并且2007年元月起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执行。新标准废除了SC、SD等低档品种,新增了汽油机油SG和柴油机油CF以上共计11个高档品种,最高级别已经达到汽油机油的SL/GF-3级别和柴油机油的CI-4级别;在通用油的品种设置、粘度等级设置及产品标记等方面均有较大变化,并新增试验方法20余项。同时,根据国内农用车辆和机具对于柴油机油的大量需求,制定了《农用柴油机油》国家标准[11-13]。新标准有以下几大特点:(1)采用GB标号,取代了原来的GB/T标号,表示标准将采用硬性强制执行的方式;(2)标准指标要求更加严格,达到标准的产品需要的产品材料要求越来越高,有些产品普通的Ⅰ类基础油难以达到,这意味着新标准的推行推动着我国高档油的发展;(3)新标准与国际接轨更加明显,有利于国际品牌进入中国与中国市场结合;(4)新标准要求严格,这意味着难以达标的部分企业将在新标准推行之后难以生存。

4.3 国内外油企业行为对我国车用油市场的影响

从1992年中国油市场全面开放,到现在,我国油市场形成国外品牌、国内两大集团品牌和民营企业品牌并存的局面,竞争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国外公司如壳牌、埃克森美孚等,凭借其品牌优势,以其成熟的渠道建设理念为依托,得心应手地发展地区销售网络,并快速紧跟API和OEM步伐,不断推出高档产品[14]。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两大集团公司集中对油业务进行整顿,实行专业化管理,各自统一了旗下的品牌,有力地促进了油业务的发展;2002年,统一油公司通过广告宣传,使“统一”牌油在消费者中拥有一定的品牌影响[15],但2006年,壳牌中国控股私有有限公司宣布,购买北京统一石油化工有限公司75%的股份,成立了壳牌统一(北京)石油化工有限公司[16]。

按照入世承诺,2006年12月11日中国成品油批发市场全面开放,除了已经在国内打拼多年的国际油企业在努力做大外,如世界能源巨头BP公司在江苏省太仓市投资2200万美元兴建专用调配厂;嘉士多与东风汽车公司合资,在武汉建东风嘉士多调合厂;中海壳牌公司将要在中国南部建立一个世界级的油调合厂等[17]。新一批的国际油公司也带着经验和挑战登陆中国市场,如美国第三大石油公司――康菲石油公司的全系列油品正式进军中国,目标指向高端市场;世界500强企业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也在上海宣布加入中国的油市场;新日本石油在广州建调合厂,还有中东、亚洲、北美等一些国家的油品牌都先后进入了中国,这对于中国本土油企业来说,无疑面临着更多的挑战。表面上看,我国车用油市场在过去的一些年里,积累了很多市场开放经验而正在稳定发展,实则在新的形式下,我国车用油市场正在进行着巨大的变革并将迎来新的挑战[18]。

5 结论

(1)居高不下的原油价格,是影响车用油价格的重要因素,对我国基础油生产必将产生深刻影响。

(2)跨国石油公司继续主导全球车用油市场的发展,我国主要油公司所面临的形势会越来越严峻。

(3)环保和节能法规的日益严格,带动了车用油质量标准的发展,成为影响其市场结构的重要因素,预示着我国车用油的发展方向必将与国际接轨。

(4)由于亚太、东欧和南美地区经济快速增长,主要被誉为“金砖四国”的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巴西的车用油需求将迅速增长,特别是高档车用油。

(5)总体来看,结合我国的国情,我国车用油市场将逐渐淘汰低档产品,中档产品将长期存在,而高档车用油的需求将迅速增加。

参考文献:

[1] Lubricants Market Research[EB/OL]. www.省略/marketwikis/Lubricants Market Research,2007.

[2] 钱伯章. 世界油及基础油生产与消费分析[J/OL]. http: //www.省略/,2007.

[3] Wilfried J Bartz. Lubricants and the Environment[J]. Tribology International, 1998,31(1-3):35-47.

[4] 付兴国. 油及添加剂技术进展与市场分析[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4:23-31.

[5] 洪定一. 新形势下中国油市场如何与国际接轨[J]. 石油商技,2007(1):18-25

[6] 李兵,陈昊, 边耀璋. 汽车尾气污染防治的技术与对策[J]. 交通标准化,2006(9):195-200.

[7] 智强. 车用内燃机油发展的驱动力[J]. 石油商技,2006,4(23):23-25.

[8] 汤仲平, 王会东, 孙丁伟,等. 美国内燃机油规格发展新动向[J]. 油,2007,22(1):56-29.

[9] 张国生. 我国油行业发展概况及展望[J]. 当代石油石化, 2007,15(5):15-18.

[10] 陈德铭. 亚洲如何进行合作确保能源安全[C].博鳌亚洲论坛年会,2007.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注化管理委员会. GB 11121-2006 汽油机油[S].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注化管理委员会. GB 11122-2006 柴油机油[S].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注化管理委员会. GB 20419-2006 农用柴油机油[S].

[14] 陈大英. 时来天地皆同力 运去英雄不自由――油行业的2006年[J]. 石油商技,2007(1):26-29.

[15] 张晨辉. 油营销指南[M]. 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7:1-13.

[16] 李书忠. 壳牌统一石化能否成就车用油第一品牌[J]. 工程机械与维修,2007(6):74-75.

[17] Shell Lubricants Plans South China Blending Plant[J]. Pump Industry Analyst, 2007(7):4.

[18] Flashpoint-The Automotive Lubricants Market in China: Market Overview and Winning Strategies,2007[EB/OL]. www. marketresearch. com/product.)

AUTOMOTIVE LUBRICANTS MARKETS TRENDS AT HOME AND ABROAD

SONG Zhao-zheng1, LIU Xi1, LUO Xiao-bin2

(1.State Key Laboratory of Heavy Oil for Processing,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102249, China; 2.Crude Stable Plant of Tuha Oilfield Company, Shanshan 838202, China)

Abstract:A summery of global automotive lubricants demands is presented.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automotive lubricants markets at home and abroad are analyzed, including the crude oil price fluctu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automobile industry, the development of automotive lubricants quality standards and lubricating oil enterprises. It is concluded that, in Northern America, Western Europe and Japan, the consumption of automotive lubricants will decrease gradually, they trend to use more energy saving and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automotive lubricants; in Asia-Pacific region and South America, automotive lubricants demands will remarkably grow by reason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ir automobile industry; and in China automotive lubricants market, low-grade products will phase out, medium-grade products will exit for a long time, and high-end products will rapidly grow.

Key Words:automotive lubricant; factor; crude oil price; automobile industry; quality stand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