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区域金融信用风险的分析与防范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区域金融信用风险的分析与防范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等中小型金融机构,是以地方为主的区域金融机构。这些中小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与被授信的中小企业有较大的关联,同时其自身也存在诸多不足,其风险发生程度的大小与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及政府政策等因素相关联。因此构筑科学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是提高区域金融机构资产质量,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积极影响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区域金融;信用风险;防范;中小金融机构

基金项目:辽宁社会科学联合会:关于加快形成市场主导的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的研究(编号:20121S1dykt-03)

一、引言

区域金融信用风险是指某一经济区域个人、企业、金融机构和政府参与金融活动中因经济环境变化、决策失误或其他原因导致的金融资产价值、信誉遭受损失的风险。兹维・博迪(Zvi Bodie)和罗伯特・C・莫顿(Robert C.Merton)等认为金融系统运作中的资金借贷与风险是捆绑在一起的[1]。因此,风险分析、控制和管理活动是金融机构发展中的核心内容。城市银行和信用合作社等中小型金融机构,主要从事区域(县域)中小企业和个人的金融业务,由于它们面临信用风险的复杂性和自身能力的欠缺,在风险防控上更需要科学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当前,随着民间借贷市场等金融风险程度的加深,使得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控制也面临一些新的挑战。所以,建立一套有效的区域金融风险规避机制,将有效地推动区域金融的良性发展。

二、区域金融信用风险产生因素的分析

1. 来自中小企业层面上的信用风险

(1)中小企业财务与管理信用缺失所造成的风险。从财务信用的缺失来看,许多中小企业尚未真正的构建良好的信用理念、制度安排和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主要表现为:经济制度的安排没有形成一种信任结构,不能保证企业的经济行为按契约规定的方式展开。如提供虚假财务报告应付相关检查,造成了财务管理混乱和资信度的下降[2]。另外在资金借贷方面也比较混乱,如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资金的相互拖欠,往往利用银行贷款来东拆西补。由此看出,由于信用的缺失造成了放款机构大量资本金的误投和流失,给银行产生信用风险埋下隐患。

(2)企业产权制度不健全所造成的风险。当前,中小企业正在逐步完成产权制度改革。有的虽然在形式上完成了改制,但在经营机制上仍十分落后,缺乏规范的企业组织,内部管理混乱。多数家族式的中小企业缺乏清晰的产权制度,企业经营行为不够规范[3],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差。况且,企业借产权制度改革之机而逃废或悬空银行债务,这些问题必然传导给放贷银行,从而产生信用风险。

2.来自区域金融服务机构内部控制的信用风险

(1)金融机构现代企业制度的缺欠与管理水平的不足。当前,城市商业银行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和制衡还不完善,其内部控制的组织架构实质上尚未形成,缺乏现代商业银行治理机制。随着金融业竞争的日趋激烈,股份制商业银行纷纷引入西方现代的管理观念和管理方式,经营手段也日益更新。与之相比,地方金融的经营管理观念和手段还跟不上金融业现代化发展的趋势,在现代化手段的运用与监控两个方面尚未完全形成严密的风险防范与阻断机制[4],从而加大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2)区域金融服务中信用风险控制能力依然较弱。近年,金融生态也有了很大好转。国内银行业保持了连续10年不良贷款和不良贷款率“双降”的良好态势。但是金融危机后,全国不良贷款余额有所增加,且区域性表现更加明显。从2011年三季度开始,不良贷款余额开始逐步反弹,即从2011年三季度末的4078亿元上升至2011年底的4279亿元,2012年3月达4788亿元,个别经济区域风险更为严重,例如,温州银行截至2011年6月末的不良率达1.72%,9月末当地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上升至3.27%[5]。2012年上半年浙江省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较年初上升达1.34%。究其原因,金融危机后,受宏观政策和金融环境影响,民间借贷加大了区域金融的风险程度[6],尤其是中小银行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程度加深。从图1可看出,城市商业银行与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远远高于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说明该类区域金融机构信用风险较大,应当引起足够的关注。

三、区域金融信用风险防范对策的构建

1. 改善区域金融机构内部风险控制环境

首先,区域金融机构内部风险控制环境取决于金融机构内部治理的效果和内部风险控制水平,所以,应加大对城市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的公司内部结构的有效治理,加强监督制约机制的形成,以遏制不良贷款的发生。其次,区域金融信用风险与特定环境条件下的国家政策和经济状况有关,作为外部因素导致的信用风险,使得区域金融机构难以抗拒,所以应构建科学的政策导向机制。当前我国正处在调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变革时期,由此,区域中小银行应根据相关的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区域经济政策适时调整工作重点和经营目标,以保证信贷投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从而达到规避区域信用风险的目的。

2. 强化信用风险管理程序

信用风险管理程序是通过对风险识别和对信用风险的计量进行管理,从而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在风险识别阶段:一是通过对个别授信的判断和中间管理来实现适时风险识别。二是能确保全面掌握债务人信用级别和授信交易质量。在风险计量阶段:通过把信用评级、授信的余额及对象作为“授信组合”进行整体质量评估;通过对评级违约概率的推算,实现信用风险的计量管理,使强化风险防控程序成为银行稳健经营的基本要素。

上述信用评级制度是风险管理的重要一环。信用评级制度不仅仅在经营层面,在银行管理战略层面,根据信用级别的判断,有利于提升资产定价的有效性;通过评估区域范围的信贷规模可从风险与回报的角度判断如何取得银行的目标收益;通过信用评级以及对其信息数据的判断,可以成为银行执行风险管理的重要依据(见图2)。

3. 完善区域金融信用风险的专业化防范管理

城市商业银行的授信风险防范,需要通过设定和完善信用风险的具体管理部门来实施风险跟踪防控,实现职能部门的专业化风险管理。即在上级行、本行风险主管以及具体执行职能部门之间的相互制衡管理的基础上,实施信用风险管理的专业化、扁平化和流程化,进而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

信用风险的专业化防范有利于强化中小型银行的专业化贷后跟踪管理,有助于准确、高效率地监测授信对象外部经营环境和内部经营活动的变化状况,当发生可能对其业务状况、偿债能力产生重大影响的事项时,可及时调整客户主体的业务等级,并采取应对措施,如上报分行信贷管理部,由各级信贷管理部根据信贷资产风险分类认定权限并审查认定客户的信用风险状况,为完成这一有效风险管理程序,构建严格的责任追究机制也十分必要。

四、结 论

城市商业银行等中小区域金融机构在了解授信对象风险特征的同时,加强银行自身治理和提高内部风险控制水平是进行信用风险防范的重要基础,一个严谨而全面的风险防范体系,需要明确的风险防范战略和组织架构;内部风险控制制度的建立是中小区域金融机构进行风险防范的基础。从银行做到规避信用风险目标来看,事前防范与风险识别极为重要,要做好风险防范强化程序的制度建设,通过推进银行内部风险防范管理的扁平化、集约化和流程化设置,可充分发挥信贷决策的专业化优势,特别是有利于“贷后过程管理”,从而有利于区域银行信用风险的系统性防控,将进一步降低区域金融信用风险致最小和可控范围之中。

参考文献

[1][美] ,兹维・博迪、罗伯特・C・莫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金融学p25.

[2] 许圣道、韩学广等,金融缺口、金融创新: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理论解释及对策分析,《金融理论与实践》2011年4期,p19.

[3]钱光明,县域中小企业长效发展机制,《中国金融》2012年第3期,p75

[4]王昌德,浅析城市商业银行贷款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财经界(学术版)》2011年第02期 p18-19.

[5]陈周锡,温州银行业不良率升至3.27% 行长压力大信心需提升,第一财经日报,2012年11月1日.

[6]民间借贷“变形”风险传递 区域金融风险加速聚集, 经济参考报,2012年05月07日.

作者简介:

侯惠英(1961―),工作单位:大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金融与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