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儿热咳喘口服液佐治支气管肺炎的疗效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目的:观察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佐治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方法:将支气管肺炎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吸氧,抗感染抗病毒,平喘,雾化吸入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连用8天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30例,治愈27例,好转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对照组30例,治愈24例,好转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在发热、咳嗽、干湿性啰音消失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治疗支气管肺炎疗效肯定,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缩短疗程,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关键词 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 支气管肺炎 疗效观察
资料与方法
2011年8月~2012年4月收治支气管肺炎患儿60例,年龄3~15岁,其诊断符合支气管肺炎的诊断标准。将6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所有病例均除外先天性心脏病、支气管异物、肺结核等疾病。两组间病例数、年龄、性别、病情经过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5),具有可比性。
方法:两组病例均给予吸氧、抗感染、抗病毒、祛痰、平喘、雾化吸入、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服用方法:3岁1支/次,3次/日;4~7岁1支/次,4次/日;8~10岁2支/次,3次/日;11~15岁2支/次,4次/日;8天后观察疗效。
疗效判断标准:①治愈:治疗8天,体温恢复正常,咳嗽,气喘消失,肺部喘鸣音及湿啰音消失;②好转:治疗8天,体温恢复正常,咳嗽、气喘减轻,肺部湿啰音明显减少;③无效:治疗8天以上,症状及体征无改善。
结 果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两组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比较,见表2。
讨 论
支气管肺炎是婴幼儿时期重要的常见病,可由多种病原体和其他一些因素引起。其临床上以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和肺部细湿啰音为主要表现。本症以1岁内发病率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北方以冬春季较多,华南地区以夏季多见。轻型病例预后好,严重病例可并发心力衰竭、中毒性脑病、电解质紊乱、脓胸、气胸、脓气胸等并发症,并可导致死亡,但随医疗技术的提高,许多危重病例治疗抢救及时,预后良好。临床表现:①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和发绀;②全身中毒症状;③肺部可闻及中、小湿啰音;④重症者,以上症状体征明显加重,可有呼吸衰竭,心力衰竭,中毒性脑病、脱水性酸中毒、中毒性肠麻痹,中毒性肝炎,还可并发脓胸、脓气胸、肺脓疡、肺大泡和败血症等。婴幼儿时期容易发生肺炎是由于呼吸系统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气管支气管管腔狭窄黏液分泌少,纤毛运动差肺弹力组织发育差,血管丰富易于充血间质发育旺盛肺泡数少,肺含气量少,易为黏液所阻塞等。在此年龄阶段免疫学上也有弱点,防御功能尚未充分发展,容易发生传染病营养不良佝偻病等疾患,这些内在因素不但使婴幼儿容易发生肺炎,并且比较严重1岁以下婴儿免疫力很差,故肺炎易于扩散融合,并延及两肺年龄较大及体质较强的幼儿,机体反应性逐渐成熟局限感染能力增强,肺炎往往出现较大的病灶如局限于一叶则为大叶肺炎。支气管肺炎是小儿的一种主要常见病尤多见于婴幼儿,也是婴儿时期主要死亡原因。支气管肺炎又称小叶肺炎多发生于冬春寒冷季节及气候骤变时,但夏季并不例外。
支气管肺炎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肺炎,严重威胁着儿童健康。中医学认为该病属“肺炎喘嗽”范畴,病变部位主要在肺。因风热之邪侵犯肺卫,肺被邪束,致肺失宣肃,肺气郁闭不宣,化热烁津,炼液成痰,痰滞肺络,阻于气道以致肺气上逆而咳嗽、痰鸣、气喘、发热等肺气闭塞的证候[1]。选用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治疗,方中麻黄、杏仁、甘草、石膏为麻杏石甘汤的组方,四药合用解表与清肺并用,以清为主;宣肺与降气结合,以宣为主;共成辛凉疏表,清肺平喘之功[2]。金银花、连翘、黄芩、鱼腥草、板蓝根可解表清热,清肺泄热,清热利咽之功又具有抑制病毒和细菌生长减少菌体蛋白质的合成,破坏细菌超微结构,发挥抗感染作用。知母能抑制机体细胞膜上Na+-K+-ATP酶的活性,使产热减少而发挥明显解热作用;麦冬可养阴润肺,促进免疫功能。诸药合用有较强的肃清肺热,宣肺止咳,清热解毒,滋阴润肺,生津,退热等功能;更有广泛抗菌,抗病毒作用。能抑制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增殖,促进呼吸道黏液分泌,增强呼吸道纤毛摆动,并使痰液稀释利于痰液排出,同时抑制炎性介质缓解气道平滑肌痉挛,发挥平喘的作用[3]。
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辅助治疗支气管肺炎临床疗效显著,在观察中未发现不良反应,安全可靠,且使用方便,价格适中,容易被小儿接受,值得儿科医生在临床中选用。
参考文献
1 汪受传,主编.中医儿科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2 邓中甲,主编.方剂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
3 陈永辉,琚玮,孙升云,主编.儿科疾病中西医治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