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百合为媒 京剧名家于魁智与港姐的婚恋如梦如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百合为媒 京剧名家于魁智与港姐的婚恋如梦如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香港小姐梁以薇是个京戏迷,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于魁智是她的偶像,两人远隔千山万水,成长环境和文化背景完全不同,却携手走进了同一个家门。更有趣的是,于魁智和梁以薇、儿子牛牛都属牛,一家三“牛”和睦相处。他们的姻缘和幸福离不开京剧,一家人可谓“芍药开牡丹放花红一片,艳阳天春光好百鸟声喧”。

合为媒,一见钟情的浪漫爱情

1990年5月,为纪念徽班进京200周年,文化部组织京剧表演艺术家代表团到香港演出。在香港星光戏院,于魁智连续主演了十几场,他那美妙甜脆的唱腔、英俊洒脱的扮相、矫健敏捷的身手,征服了香港的京戏迷,鲜花和掌声如潮水般涌来。

香港小姐梁以薇也是个京戏迷。那几天,她一连看了于魁智的多场演出,被他的表演深深打动了,尤其是他那双英气十足的眼睛好像时刻盯着她。梁以薇激动地买来一大束百合花,别人都是在前台献花,她却偏偏跑到了戏院后台。

于魁智见梁以薇身穿白色连衣裙,就像百合花一样纯洁,心想她怎么献花跑到后台来,还不好意思的样子,脸红红的?两人初次见面,都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梁以薇不会讲普通话,于魁智一点儿也听不懂广东话,他们就拿笔写。梁以薇在纸上写道:我是京戏迷,您是我的偶像,我很崇拜您。于魁智回敬道:谢谢美丽的百合花!

也许是一见钟情吧,在短暂的交流中,他们彼此都有好感。于魁智没想到,年纪轻轻的梁以薇居然懂得不少京剧,谈起来有板有眼。分手时,他们相互留下了联络方式。在香港演出的半个月里,只要有于魁智的演出,梁以薇都会开着车去观看,他俩几乎天天见面,“书信”不断。

演出空隙,梁以薇经常开车约于魁智到公园里散步。每到这时,梁以薇就沉浸在幸福之中。

结束演出后,于魁智要离开香港了。梁以薇依依不舍,眼含热泪说:“你身边有那么多女孩送花,以后你还会记得我吗?”于魁智捧着她的脸说:“我的眼里只有你!以前的女孩从未令我心动过。”梁以薇特意送给他一块手表,希望他记住两人在一起的分分秒秒。

虽然香港和北京远隔千山万水,但是隔不断两人的思念。不久,梁以薇毫不犹豫地飞到了北京。当时,于魁智住在单位筒子楼简陋的单身宿舍里,工资非常低,他就将她安排在一个很便宜的招待所。晚上,他邀请梁以薇到剧院看戏,她问远不远?他说不远,咱们走着吧。因为打不起车,坐公汽又觉得丢面子,结果这一走就走了十几里路,最后实在“浪漫”不动了,他们才坐小巴到剧院。

百合为媒,因戏结缘,这两个远隔千山万水、成长环境和文化背景完全不同的人热恋了。直到现在,于魁智的家门上还镶嵌着百合的图案,以纪念那场美丽的初识。

让爱做主,追星港姐远嫁北京城

1992年11月,为了于魁智的京剧事业,梁以薇辞去某大公司总裁助理的职位,离开香港温馨舒适的家,到了陌生的北京。当她提出辞职时,总裁极力挽留。她说:“我的偶像丈夫在北京,我要去那里照顾他。”

当时,京剧很不景气,有不少同事纷纷跳槽改行,大家都认为于魁智和香港富小姐结婚,外出的条件比谁都好,走定了!为此,在北京举行婚礼时,于魁智特意邀请领导、同事参加,当众倾诉肺腑之言:“京剧的土壤在中国,发源地在北京。我在京剧艺术的道路上既吃尽苦头,也尝到了甜头,我唯有留在北京才能有发展。”

婚后,于魁智夫妇就靠他每月400多元工资度日,生活很艰难。梁以薇不得不精打细算,丈夫不在家时,她常常就着咸菜啃干硬的馒头。她不买衣服,也不用化妆品。于魁智抚摸着妻子日益粗糙的手,备感内疚:“对不起,让你受苦了。”梁以薇笑着说:“只要能听你唱几句京戏,再苦我也觉得甜蜜。”

他们一个是南方人,一个是北方人,虽然有很多差异,但是生活得很幸福,其秘诀就是相互包容和理解,多为对方着想。

1995年,为了角逐中国戏曲梅花奖,于魁智整天在单位练功房排练。梁以薇一日三餐都给他送饭。那时候正是隆冬,纷纷扬扬的大雪下个不停,梁以薇仍然舍不得花钱坐车,每天骑着一辆破自行车去送饭。有一次在弯道处,一辆大卡车突然迎面冲来,梁以薇连人带车重重地摔在沟里,腿上擦破了一大块,鲜血直流。她顾不上疼痛,急忙查看摔在路边的保温瓶。当看到瓶里的饭菜完好无损时,她欣慰地笑了。于魁智看到妻子衣服上的点点血迹,得知她遇险的情况后,潸然泪下。他除了感激,还有深深的自责。

于魁智和梁以薇夫妇是同龄人,两人都属牛。巧的是,他们在结婚6年后终于有了一个儿子,并且也属牛,于是起名“牛牛”。真可谓一家三头“牛”,相濡以沫,感情笃深。

2000年3月,于魁智在外地演出,“牛牛”发起高烧,梁以薇也得了重感冒。当她好不容易把儿子抱进医院时,竟一头昏倒在地上。当晚,于魁智打电话关心她和孩子的情况,为了让他安心演出,梁以薇强打起精神说:“我和孩子的身体都好,你不用担心。”放下电话,她忍不住哭了。于魁智演出完后回到家,看见憔悴的妻子和瘦弱的儿子,感到深深的痛心和自责。梁以薇却安慰他说:“这有什么?哪个女人不是这样过来的?”

为了分担家庭的重负,于魁智一回家就抢着洗衣做饭,打扫卫生,哄孩子。身体力行后,他才体会到做妻子的辛苦。然而,梁以薇从未向他诉过苦,这让他对妻子更增加了爱意和钦佩。

夫唱妇随,爱情伴着事业双双飞

京剧是于魁智和梁以薇夫妇的共同兴趣和爱好。梁以薇最爱听他唱京戏,为了帮助丈夫提高演技,她常常坐在观众席上,听音响,听观众的反应,看舞台效果,再一一反馈给丈夫。几乎每次演出,梁以薇都当好“后勤”,处理一切杂事,以免他分心,真可谓夫唱妇随好伴侣。

2003年11月,于魁智在上海参加“京剧名家名段演唱会”。此前几个月,他下煤矿,上东北,没有好好休息过,来到上海就病倒了,嗓音沙哑。于魁智常说,演员没有得病的权利。梁以薇急忙送他到医院打点滴,打完后又送他到后台化妆。演出开始前,于魁智练了一遍唱段,嗓子明显干涩。梁以薇心里焦急,赶紧买来一大袋苹果,小心翼翼地削好皮,再捧给于魁智,让他吃个苹果润一润嗓子,这是治疗嗓子的秘方。于魁智吃完苹果再上台,他的《空城计》《三家店》仍然唱得台下彩声连连,尽管高音处不及往日嘹亮,但依然韵味十足。他满头大汗地下得台来,梁以薇又把削好的苹果送到丈夫嘴里。那晚一共4段唱,于魁智在后台吃了4个苹果。演出结束时,听到戏迷的满堂喝彩声,于魁智和梁以薇的神态才轻松了许多。

作为一名京剧演员,要想“成派”,必须要有自己独有的、叫得响的剧目。于魁智也渴望有属于自己的新剧目、新形象。2004年,于魁智在大型京剧交响剧诗《梅兰芳》中,成功地扮演了梅兰芳大师,成为演艺界关注的焦点。扮演梅兰芳是他的一次突破。刚开始接这出戏时,一些观众觉得梅兰芳是唱旦角的,他温文尔雅的气质和于魁智的性格有一定的反差,但是梁以薇告诉丈夫,不要追求形似,而要追求神似,追求和大师心灵的沟通。于魁智看了梅兰芳生前的大量照片,揣摩他当年塑造的人物,的确令人叹服,便力求从神韵方面去着力刻画,终于获得了成功。

不久,于魁智的新编历史京剧《袁崇焕》成为他跃上新高峰的又一个起点。“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何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这段深沉有力的经典唱腔感动了北京、上海等地的广大观众。

2005年初,于魁智看到央视《感动中国》讲述佘家十七代为袁崇焕守墓至今的故事,有了创作欲望,他要在舞台上塑造这位英雄。梁以薇给丈夫提出建议:人物不同,情绪不同,老腔作些巧妙的改变,照样能唱出新意。为了剧中的唱腔,于魁智费尽心机,花了20天时间逐字逐句琢磨,终于为“袁崇焕”设计了一段高拨子慢板,这种板式唱腔在新编京剧中还是第一次运用。在随后一年多的排练、演出过程中,从唱腔台词到每个身段甚至服装道具,于魁智和梁以薇都反复推敲,如原来制作的头盔较高,于魁智试装时,梁以薇反复审看,认为和他的脸型不合适,建议重新作了修改。他们希望把这出戏做成一个真正受观众欢迎的精品。

梁以薇在和丈夫研究京剧唱腔的同时,还注意收集他的音像资料,筹资为他出唱片。他们没有多少积蓄,为出专辑,梁以薇特意跑到香港,从娘家借来了数万元递到丈夫手中。

2006年3月,经过两年多的精心研磨,《于魁智老生唱腔专辑》套装隆重推出了。这套专辑包含他演唱的传统及新编剧目共39出85个唱段,记录了他20多年完整的艺术生涯。于魁智和梁以薇亲手挑选制作,一定要做到十全十美。梁以薇负责这套专辑的策划、发行,以及新闻会的操办,全身心协助丈夫工作。她还为他建立艺术档案,从文字到声音,从图片到影像,都仔细地搜集、整理并编印成册。在会上,于魁智满怀感激地对妻子说:“谢谢你!没有你做坚强的后盾,我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梁以薇嗔怪道:“夫妻之间谢什么!你唱好戏,令观众满意,我就心满意足了。”

近年,于魁智不仅年年出现在春节京剧晚会上,还拍摄了戏曲电视剧《将相和》,排演了广受好评的《梅兰芳》《袁崇焕》。他还多次赴台湾、香港和澳门演出,足迹遍及亚洲、欧洲及美洲。于魁智还首开历史先河,在音乐之都维也纳金色大厅唱响了华夏之声。他希望国粹京剧能够向莎剧看齐,像莎剧一样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