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春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春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创设问题的情境是启动人的思维的重要外在条件。人有问题才会引起思考,才会进一步探索新问题。问题是人的思维动力和起点,因而教师要经常给学生设计疑难问题,激发他们积极思维,寻找问题的答案。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思维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王安石也说过:“人的学习不可能‘无问而得’,‘无思而得’。”所以对于我们教学来说,营造、创设问题的情境,在发展学生思维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我在语文教学中,努力创设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在“惊讶”中开始思考问题,在“问”和“思”中思维得到潜移默化的发展。怎样创设“惊讶”与“问”和“思”的问题情境呢?

一、创设“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急切的思考中思维得到潜移默化的发展

美国教育家布鲁诺说:“学习的最大动力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日本著名教育家木村久一说:“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与顽强的入迷。”因此在教学中,我千方百计地创设“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对“所学材料”及其提出的问题感兴趣,从而促使学生在急切的思考中思维得到潜移默化的发展。

如在学习《看云识天气》一课,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我们知道人家开商店的门前总有一块招牌,其实每天的天气,老天也挂了招牌。你们信不信?”学生听此,一个个睁大眼睛看着我。见此情景,我更加认真地说:“不信,老师今天早上起来的时候就看见了天上的招牌,老天告诉我今天是雨天,所以老师带了雨具。”学生感到更玄乎了,此时我觉得学生的兴趣完全被调动起来了,于是顺势在黑板上板书课题,揭开了谜底。并进一步激发学生:“你们也想拥有这个本领吗?”“想——”学生一起喊了起来。“好,大家打开课文就能获得许多本领。下面给五分钟,看谁获得的最多?”在学生一个个兴高采烈地将获得本领争相汇报后,我又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你能分别制出晴天云层简表、雨雪冰雹云层变化简表和云彩识天气简表来吗?并能说说它们各有什么特征?区别在哪?”同学们在强烈的兴趣中,不仅掌握了看云识天气的本领,而且通过三个简表的对照比较,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同步的发展。

二、创设“疑”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的质疑中思维得到潜移默化的发展

古人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一些《教育心理学》书中指出:“疑”是活跃学生思维的动力之一,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疑”。法国心理学家瓦龙说:“思维者,克服矛盾之过程也。”因此,我在教学中巧设疑问,形成矛盾,激发学生去解决矛盾,从而拨起学生思维的琴弦。

如学习《皇帝的新装》一课,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准确把握课文的主旨。我在课文教学伊始,就采用激疑法:我在出示课题后,就要学生猜一猜,“皇帝的新装是一件什么样的新装?”学生们一个个搜肠刮肚,尽其所有词语来形容皇帝的新装是何等的华丽。我说:“大家虽然尽己所能,但都没能准确地描绘出。看来只有他的左右大臣能够描述了!”同学们一个个心怀疑惑地快速阅读课文,不一会大家都相继发出了笑声。乘势,我又追问:“为什么连小孩都看得出什么衣服也没有,而那些大臣、甚至是皇帝自己却看不出来?”这样的疑问,既使学生瞬间就能从较长的童话中把握出其主要内容与主旨,又提高了学生思维的深度。

三、创设“奇”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答案的寻求中思维得到潜移默化的发展

亚里士多德说:“古往今来人们开始探索,都应起源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苏霍姆林斯基也说:“思维是从惊奇开始。”惊奇的情感能振奋思维的兴奋点,越惊奇就越加迫切地想知道,就越加积极地思维。因此我在教学中多创设“奇”的问题情境,从而让学生在答案的寻求中思维得到潜移默化的发展。

如我在教学《木兰诗》时,紧紧抓住“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这一句诗创设“奇”的问题情境,学生则从“奇”的思维开始,全神贯注地走进这首诗里,经过迫切的阅读与思维,终于解开了其中缘由:一是“替父征”——报的是父名;二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战事紧张;三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战袍不离身;四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战争激烈残酷。在解“奇”的思维中,学生分析与归纳能力还得到了提高。

四、创设“创”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活跃的交流中思维得到潜移默化的发展

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目前,人类已经进入一个不断创新时代,我们如何才能为国家多培养创新人才呢?对于我们语文教学来说就是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此,我充分利用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以“探究”为抓手,多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开展合作探究。激发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要敢于打破知识的局限和传统思维的束缚,多角度地思考问题,从而创设出“创”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活跃的交流中思维得到潜移默化的发展。

如《愚公移山》一课,在探究人物特点时,有学生提出异议,认为愚公确实愚。见此我觉得正是创设“创”的问题情境的好时机。于是我以“愚公是愚还是不愚”为辩论题,分为正方与反方两组,让学生畅所欲言。“愚”的一方认为,愚公完全可以通过搬家或在山脚下开辟一条小道的办法……另一方认为愚公移山是为了磨练后代的坚强意志,希望邻人以及后来人都要有挖山不止的精神,也是希望今天的青少年在学习尤其是在今后的工作中遇到困难也要发扬光大这种精神……通过正反角度的思维,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想。

多本《教育心理学》书中都指出:人的思维发展有遗传、成熟、环境、教育和活动五个方面,其中遗传、成熟是生物的前提,只有环境、教育和活动起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努力创设新鲜活泼的问题情境,不断激发、引导、启迪学生进行积极地思维,要像春风细雨般地“无声”地将思维训练“潜入”到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邳州市岔河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