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氦-氖激光穴位针刺治疗神经性耳鸣32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氦-氖激光穴位针刺治疗神经性耳鸣32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文章编号:0255-2930(2007)09-0702-01

中图分类号:R 246.6文献标识码:B临床报道

笔者2005年1月―2006年2月采用氦-氖激光穴位针刺治疗神经性耳鸣32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所有患者均经我院耳鼻喉科诊查后转入我科治疗,32例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70岁;病程最短2天,最长5年。

病例选择参照《实用耳鼻喉科学》有关耳鸣分类诊断标准,根据病史、常规检查及电测听、声阻抗检查等方法确诊为神经性耳鸣,并排除中耳、外耳疾患和其他全身性疾病所致的耳鸣。

2 治疗方法

取穴:耳门、听会、听宫、率谷、翳风、中渚、头皮针晕听区为主穴,每次取3~4穴,交替使用;如肝胆火盛加支沟、阳陵泉,气血亏虚加足三里、三阴交,外感风邪加曲池、外关,肾虚加肾俞、关元。

方法:采用HY 369-B型系列氦-氖激光针灸仪进行针刺,针具为直径0.40 mm、长度为25~50 mm的特制氦-氖激光针。先针患侧听宫、听会,穴位常规消毒后,张口取穴,直刺13~25 mm,至耳部及其周围有酸胀感,可行轻微提插。因此处分布有颞浅动静脉的耳前支,忌手法过重、针刺过重。再针患侧翳风,直刺13 mm,行捻转提插至耳部酸胀感。其余配穴均取双侧穴,针刺得气后,将激光仪的光纤导管输出端与刺入皮肤的激光针连接,并用光纤支架固定好,调整与针相连接部位的光纤输出导管与治疗部位成垂直角度,照射量控制在输出功率8~10 mW、波长6 328 ,照射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每日1次,连续10次为一疗程,共观察治疗2个疗程,疗程之间休息3天。

3 治疗效果

治愈:耳鸣消失或基本消失,音叉检查及电测听检查基本正常4例,占12.5%;显效:耳鸣明显减轻,音叉检查及电测听检查较治疗前有所改善16例,占50.0%;好转:耳鸣稍测听检查较治疗前略有改善10例,占31.3%;无效:耳鸣未减轻,音叉检查及电测听检查较治疗前无变化2例,占6.2%。总有效率为93.8%。

4 典型病例

患者,女,42岁,于2005年12月2日初诊。主诉:耳鸣3个月。头部有轰鸣感,如飞机轰鸣声,昼夜不停,夜间明显,怕听噪声,双耳听力下降,伴头晕、失眠、纳差,二便均可,舌质红、苔薄黄,脉弦。于我院耳鼻喉科检查:外耳道无异常,双鼓膜完整,标志清。电反应测听示双耳下降曲线。诊断为神经性耳鸣,予静脉点注低分子右旋糖酐,口服Vit B1片,肌肉注射Vit B12等治疗20天,无明显效果前来我科就诊。中医辨证为肝胆火旺型耳鸣,针耳门、听宫、听会、率谷、中渚、头皮针晕听区、支沟、阳陵泉,针刺得气后接通激光仪,照射20分钟,每日1次。治疗10次后耳鸣明显减弱,第16次后头部无轰鸣感,20次后耳鸣消失,巩固治疗半个月,随访1年未复发。

5 体会

现代医学认为耳鸣是外周和中枢病变共同影响的结果。针刺耳前3穴可改善耳蜗病变及耳蜗神经,促进神经细胞再生修复和传导。在治疗过程中笔者发现耳前3穴深刺(13~25 mm)获得针感,听宫加用氦-氖激光照射,对本病治疗起关键性作用。据大多数患者反映耳前三穴尤其是听宫穴加用激光照射治疗后耳鸣症状明显减轻,表现为耳鸣声调降低,持续时间明显缩短,而且感觉耳部比较舒适。在治疗和随访中,笔者发现,对于病程较长的病人,在获得近期疗效后不易巩固,往往因疲劳、情绪激动、感冒等耳鸣又反复并加重。随着治疗时间相应延长或重复治疗,耳鸣改善逐渐趋于稳定。特别是对于渐进性耳鸣伴听力下降的病人,病情会得到明显控制。这可能是由于弱激光的良性刺激等生物效应和神经修复作用与针灸经络穴位疗法“疏经通络、开窍聪耳”之功效相互结合并产生协同递增效应的结果,从而使病损的神经功能恢复正常而耳鸣消失。

(收稿日期:2007-03-30,齐淑兰发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