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优化历史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优化历史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国要全面实现社会主义小康,必须提高个体的生活水平、文化水平和能力素质,变人口压力为丰富人力资源 。如何适应时代的要求,造就跨世纪新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已是每位历史教师面临的最重要和最严峻的考验。优化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使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全面实现,是提高历史教学效率的必要条件。

变枯燥无味为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

当代教育家包罗・朗格朗说:“教育和教学不能逃避支配人的行为的伟大法则,那就是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有效集中注意力和稳定积极的学习情感,以及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和努力进取的学习精神。这是一种自觉的、主动的、活跃的学习动机。在历史教学中应注重课堂教授艺术,采取多样化、趣味化的教学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内驱力。

首先,使学生明确历史学习的目的。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历史教师教学中应花一定的时间,切合学生实际和社会实际,使学生了解必要的历史知识的掌握,有利于我们了解过去、把握现在、展望未来,以及有利于我们从历史中吸取营养,“以史为鉴,接受教育、提高认识、掌握技能、服务社会,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历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就能激发他们正确的学习动机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其次,创设教学新情景,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历史阐述的是过去的、不可再现的事物,很多内容单靠教师简单乏味的讲解,学生听了枯燥乏味。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利用形象生动、风趣幽默、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语言,力求将简单枯燥的文字变成生动具体的情景场面,单调乏味的图画形象化为栩栩如生、富有特色的历史再现,使学生觉得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兴趣盎然地随着教师的巧妙诱导而进入一个亲切、印象深刻的过去世界,产生一种真实的心理感受,从而使学生既能学到历史知识,又能接受艺术般的熏陶,为之感染,为之兴奋,这就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情感,刺激了他们的思维,其学习的兴趣与求知欲在轻松亲近的氛围中悄然增强,带着浓郁的兴趣投入到历史

课的学习之中,为培养历史思维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此外,也应考虑到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与吸引力。例如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密度,可以将历史教学过程进一步形象化,直观化、生动化,历史的再现重演或模拟能让学生在新奇、亲近的情景中愉快学习,也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提供信息交流的机会和舞台,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变单向传递到多边互动的教学活动

法国教育家加里说:“教学法就是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统一起来的方法”。但传统的教学方式突出表现为单向的信息传递渠道,即由教师自导自演,进行填压式教学,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常常是,教师教的头头是道,学生听的昏昏沉沉,课堂气氛死气沉沉,缺乏活力,一节课下来,教师满以为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却晕晕乎乎,似懂非懂,不知所云。这种状况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受到束缚,阻碍学生能力的发展,不利于人才的培养。为此,必须由单向传递改变为师生共同参与,教法与学法相结合的多边互动的教学模式。

第一,提问是教学活动中加强多边互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方法。著名科学家李政道博士说:“什么是学问?学问就是要学会怎样问,就是要学会思考问题。”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根据教育目标精心备课,巧妙设计出富有启发性、指导性的问题构思巧妙的提问是对学生思维活动的一种有益刺激与训练,它既能引起兴趣,又能激活思维,既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基本知识,又能产生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去获取知识的营养。在这里,教师的设问显得十分重要,必须结合学生思维特点,理解能力和现实情况,由表及里,由浅及深,由现象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层层推进,逐步深入,让学生本着自己所学知识,进行积极的综合判断、分析推理,最终由自己得出结论。同时,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多方位,多角度思考,大胆质疑,给学生创造性问题和答案,及时鼓励表扬,以鼓励他们体验和掌握学法的信心,加强双向或多边信息传递,丰富教学内容与思维的含量。

第二,讨论法也是加强课堂多向交流、促使学生主动思维,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方法。这种教学模式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质疑、探讨、研究、总结,调动学生探求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锻炼和提高学生历史思维能力。为了确保讨论课的成功,教学前应先确定主题,提供有关资料,或布置学生在课外搜集,查寻有关材料,然后在课间围绕确立的主题展开讨论。通过学生分组讨论,确立学生代表进行发言,亮出观点,提出论证,自圆其说,最后由教师对讨论活动进行品评总结。教师对讨论活动中学生的各种思路、观点应进行全面客观的点评,使学生通过教师的评说对问题的认识及逻辑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升华与提高。这种课看起来松散,很不规范,缺乏程序,但是,它却让学生主动参与,自觉活动,真切地体验到自己是课堂上表达自己的见解,活跃思维,体验参与教学的,既有利于唤起学生的顿悟,迸发出创造的灵感与求异的火花,产生突破性的发展,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信心,锻炼思维品质,增进知识的交流与吸收,使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获得充分的激励与调动,学习的潜能得到充分挖掘。这样的教学过程真正实现了师生之间的平等合作,互助互动,双向交流,共同提高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历史课教学目标的实现。

变要学生会为学生会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具有能够揭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旧的教学过程,强调教师的“教”、教的责任仅仅是由教师将书本中的结论性知识装入学生头脑的记忆库,有的甚至是对书本知识的简单呆板的复述重叙,不管学生能否理解与接受,就是要求学生一定学会。学生的学习缺乏主动和自觉性,是被迫学。整个教学过程及答案的构建等是由教师一人承担,学生似乎是旁观者,不是学习的主人。学会的仅是教师早已设计好的思维套路与标准答案。这种课堂教学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根本不能适应现今教育培养人才的需要。

“授人以鱼,一餮得益;授人以渔,终身受益”。教师的任务不在于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要学生记住多少知识,更重要的应在于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就是要将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不但要教会学生“学会”,还要教学生“会学”,突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为了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有意识、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历史科学思维方法的教授、介绍,主要是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方法论传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掌握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现象、解释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探究历史发展的规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向学生展示自己分析、判断、综合、解决某一历史问题的具体思维过程,说明自己分析问题所采取的“史观”和“史法”。通过实例的讲解示范,加强引导于训练,提高历史思维的水平,有助于学习过程中的内化和迁移,这是优化教学过程的重要前提。

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尝试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结合章节内容,以及自己的认识程度与思维实际,问题设疑,自思自问,拟出一系列试题,练习题或复习题等,既可让学生之间相互解答、相互评改、相互交流、互相切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点拨者,在师生关系上,把教师的主导与弘扬学生的主体性辨证地统一起来,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构建历史的知识体系,掌握好历史知识及基本技能,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本身的素质水平,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掌握学习方法。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应加强研究,不断探索,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激励了学生自我探究、自我应用、自我创新、自我完善的意识与潜能,,在发现、创造中让学生体验到一种收获的快乐、成功的愉悦,又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质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形成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学好”的良性循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