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探究式学习浅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只有在自主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在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学会学习,独立思考,勇于创新。
【关键词】转变思想 引发兴趣 培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051-02
根据多年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实践,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方法:
一、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学理念
首先,教师角色需要重新定位。以往的“填鸭式”教学,知识似乎灌下去了,但一到检测,学生碰到灵活性的题目,就无从下手,更不用说有什么发挥与创见了。什么原因?恐怕是老师包办代替,而学生缺乏思索和认知所致。探究式学习使教师位置发生了改变,教师应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要采用灵活新颖的课型,让学生的才情发挥到极致,让学生参与面达到最大,让学生的思维面达到最广,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培养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其次,学生学习习惯及学习方式需要转变。学习方式是决定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偏重于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运用,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传输,这种学习方式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构建了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了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学生通过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表达交流等过程,可以有效地获得知识、情感、态度的发展,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有特色地可持续发展。
二、引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乐学”是学习的最高境界。“乐学”的核心就是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和创造精神。让学生愉快地学,愉快地思考,愉快地成长。怎样使学生乐学呢?教师要为学生构建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真正燃起学生求知的渴望之火。如我在教学《鸟的天堂》时,和学生来了一个朗读比赛。学生非常踊跃,很多人比老师都读得好。然后,我放手让学生谈谈对课文的理解。他们谈了大榕树的静态美,谈了鸟儿的动态美,谈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他们理解得那样透彻,是我没有料到的。此种教学方法把学生置于一种开放、生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使他们多了一些思考活动的空间,多了一些自我表现和交流的机会,多了一些尝试成功的体验。学生自始至终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挖掘了自身的潜能。
三、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1.自主质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有两种情况,一是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和引导学生认真读书、钻研教材。这是教学过程的起始环节。同时也是引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起点。如教学《我的战友》时我布置了预习题:(1)课文哪一个词最能体现严守纪律?(2)当时有什么办法能使获救?(3)为什么能救而不救?让学生带着疑问有目的地感知课文内容,减轻课堂教学任务;质疑的另一种情况是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对于一些难度不大的自读课文,预习时要求学生必须提出一个问题,问题可大可小。在教学之前,我将同学们的疑问加以分类汇总,并对提出有价值问题的学生加以表扬鼓励。
2.合作讨论
小组合作学习时应注意:
(1)明确小组讨论的要求:要学会大胆发言,大胆创新;学会自由发言,清晰表达;学会仔细倾听各种意见;学会坚持自己正确的看法和勇于修正自己与他人错误的意见。
(2)掌握小组讨论的程序:教师集体引导,出示讨论目标;围绕讨论题目,充分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突出发现规律;小组代表汇报,小组归纳共识。
(3)指导小组讨论的方法:畅所欲言法,人人参与发言;思路开放法,从多角度寻找多种思路;选优法,突出最基本最核心的知识点和学习方法;激励法,实施以激励为主的评价,保护同学的自尊心和积极性,以利于继续探究。
讨论的要求、程序、方法教给了学生,教师在平时的课堂里就要为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在锻炼、在实践中长见识,培养能力。
3.探究创新
探究创新就是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联系社会实际,鼓励学生积极进行探索。要引导学生动手动脑,自己提问题、找规律、概括特点等,自己探索思考,建立逻辑关系,提高动手能力,让学生在追寻知识奥秘的过程中标新立异,培养其竟争意识和顽强品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置“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
(1)空白点探究
例如学习《小英雄雨来》,在“芦花村的人们——有志不在年高”处想象当时河岸上的具体情境,表达芦花村里的人对河的情感,以深化学生对雨来的英雄品质的认识。
(2)矛盾点探究
例如教学《穷人》这一课时,教师提出疑问:桑娜企盼丈夫归来,为丈夫迟归而“心惊肉跳”,但把西蒙的孩子抱回家后,为什么对丈夫的归来又忐忑不安?仅仅怕自己挨揍吗?她这样做值得吗?学生们议论纷纷,各抒己见。这样,就开拓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使他们不断地去求知,去发现,从而产生新的思想。
(3)求异点探究
例如学习《全神贯注》,对“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进行探究,想象说什么悄悄话?探究“似乎在跟谁争吵,好像喝醉了酒一样,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女像痴痴地傻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进行探究,在“好像”处发散,跟谁争吵?感受罗丹的全神贯注。
(4)转换点探究
例如学习《我要的是葫芦》,首先让学生用“细长的葫芦藤”、“绿叶”、“雪白的小花”、“可爱的小葫芦”等词语连起来说一段话。然后,让学生在叶子和葫芦之间增加“蚜虫吃”,在探究组句中使学生明白“叶子”和“葫芦”之间的变化与作用。
(5)模糊点探究
例如学习《凡卡》,对其中“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处探究,凡卡甜蜜的梦想是什么?醒来后的现实是什么?
(6)细节点探究
例如学习《第一场雪》,描写松树和柏树上的雪球蓬松松、沉甸甸。探究毛茸茸的东西怎么会亮晶晶?蓬松松的东西怎么又会沉甸甸?
4.答疑解惑
教学中,总有一些疑难问题,需要教师创设情境,帮助答疑解惑,从而提高学生的辨别和修正能力。再以《我的战友》为例,当学生提出:当时“我”趴在附近,为什么火只烧到而没有烧到“我”?这是一个有深度、有难度的问题,需要从多角度、多方面去考虑,这就需要教师调动各种手段,学生通过探究后明白:从“我扭转头一看”说明当时处在“我”的左或右下方,而根据当时的情境,“火苗趁着风势乱窜”,说明着火点应在“我”的下方,风势从“我”这边吹到那边,所以火烧不到“我”,这样的情节应该是真实可信、不容置疑的。
5.小结归纳,检测评价
学生在自主和合作学习中虽经过自学互研、讨论探索,但获得的知识是感性、零散的,只是初步的结论。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已学的分散知识进行归纳,上升为规律性认识。小结归纳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使学生的自我归纳能力得以有效训练的过程。
学生学得怎么样,需要经过检测评价来完成。只有对学生的评价得当,才能保持学生学习的动力和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所以检测评价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给以多方面、多角度的评价,以使学生全面发展。
实践证明,教师只有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入手,将学习方法指导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进行实践,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地学习,学生才能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