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撤的是学校还是责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撤的是学校还是责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学校的撤消意味着政府公共服务的撤出,六七岁的孩子经过长途跋涉,才能受到法定的义务教育,这不得不让人内心恻然

最近十多年,农村人口大幅减少。这一方面是人口向城市转移引起的相对减少;另一方面,也是国家政策导致的绝对减少。计划生育是少有的几个基本国策之一,强力推进,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超生游击队只是少数。那种乡间月色下,一群小伙伴在打谷场上做游戏的场景,已经很难找到了。学生少了,老师走了,学校空了,坚守已经不那么现实,不那么有意义。

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撤并学校意味着减少教育投入,据报道有的县一年就节省上千万。这对于普遍吃紧的县财政而言,无疑具有很大的诱惑。减少教育这个花钱事情上的支出,就意味着能在挣钱的项目上增加支出,可谓有利可图。只要有利可图,中央给政策一个小口子,地方就能弄出一个大窟窿。所谓“政策出不了国务院”的说法,是那些地方无利可图的事项。于是,大规模撤并学校的运动迅速开始、迅速推进,回荡在乡村的悠扬铃声渐渐消失了。

家门口的学校撤并了,孩子必须走很远的路去上学,个别山区甚至需要花一两个小时。很多家庭只能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一问题。很多牛车、拖拉机以及很多存在隐患的车辆都上路了,会宁幼儿园事故等惨痛事件的发生只是早晚的事情而已,群众在以极其昂贵的代价为政府行为买单。

客观地说,学龄人口的减少和分布的变化,需要重新布局调整撤并部分学校,也不能不承认大部分的学校撤并是合适的。一方面,花大笔的经费维持生源枯竭的学校,是公共财政的极大浪费。另一方面,随着农村路况的改善,一些地方的孩子已经可以乘坐班车上学了。合并之后,学校的规模扩大,规模效应得以体现,开齐开足了规定课程,特别是原来很难开起来的音乐课、体育课、美术课也都开起来了,教育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在农村,一所学校不单是一个教育中心,而且很大程度上是文化中心。教书先生的一举一动都能敦风化俗、开启新风。如果说传统乡土中国、宗法社会,用义田的收入聘请先生、开设私塾,以启蒙子弟,并备咨询。那么今天学校就变相地承担着这样的责任。很难设想,当学校撤出之后,稀疏散落的村庄靠什么进行乡村建设、文化建设,会不会成为文化沙漠?

所以对于教育这项事业,一定要怀有敬畏之心。对于学校撤并一定要慎之又慎,要义利结合、长远结合、内外结合去考虑,让利益相关各方参与进来,让利益超脱者发表看法。“站在不同的立场,望着相同的方向”,应该成为认识这一问题的最佳认识论选择。

就义务而言,政府有为居民提供就近便利的公共服务的职责,不能在北京建一个国家图书馆,就说为国民提供了读书的地方。当然,这是一个极端例子,但是却能反映出这一问题的实质和要害。学校的撤消意味着政府公共服务的撤出,六七岁的孩子经过长途跋涉,才能受到法定的义务教育,这不得不让人内心恻然。

从长远的角度看,人口向中心村镇、城镇集中,只是城镇化发展的一个方面和初期阶段。随着城镇化的深入推进,逆城镇化将随之出现,有相当数量的家庭会从城镇迁回乡村,享受袅袅炊烟的宁静。政府还要再提供教育服务。

从教育的内部看,提高质量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保持较小的班级规模,合并后的学校大部分都是大班额学校,一个班级动辄六七十人,有的甚至上百人,严重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以及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不清楚是不是基于这种认识,总之政府已经发现了这个问题,了指导意见,要求县级政府制定布局调整规划,严格撤并程序,注重听取村民自主组织、村民等的意见。但是,在不少城市听证会都是走过场的情况下,农村听证会是否“也走走过场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