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初中学生运动损伤的原因调查与对策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初中学生运动损伤的原因调查与对策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在体育业余训练中,运动损伤的发生和预防是一个重要而又易被忽视的问题,一直困扰着运动员和教练员,如何防止运动损伤是各位体育教师和体育训练工作者所关心的问题。本文作者通过对汉中市11―16岁的在校初中业余体育运动员在训练及比赛过程中受伤情况的调查、分析与研究,从中找出原因,提出对策,以更好地促进中小学体育运动的正常开展。

关键词: 初中学生 运动损伤 原因 对策

1.引言

运动损伤是指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损伤。它是运动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预防和治疗运动中的损伤,研究损伤发生的原因、规律,并和教练员、运动员一起改进技术和训练手段,以达到提高运动成绩,延长运动寿命,保障运动员身体健康的目的。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的改善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体育的社会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不论是有志于从事体育教育事业的工作者,还是为了身体健康而进行体育运动的业余爱好者,对体育运动实践中的一个问题都是不能回避的,即运动损伤问题。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严重的,不仅会影响个人的身体健康、学习、体育锻炼,而且会使人致残,更会对开展体育运动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和心理影响。因此我们要树立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的思想,抓早、抓小,根据伤后病理进行科学的练治结合,避免使急性损伤变成慢性损伤,对损伤的出现认真调查研究,以及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抓住规律,有意识地进行防治,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运动损伤,达到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目的。因此,我们必须对运动损伤的原因、特点、规律加以深入研究,才能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为改进我们的业余训练,提高业余训练的水平提供依据,并把运动损伤的发生率及其危害降到最底限度。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实行“9年制”。在我市28所初中学校中随机抽取11-16岁参加业余训练的在校学生1056名进行调查。其中城镇初中学校16所,乡镇初中学校12所。在调查对象中,男生627人,女生429人。其主要训练项目为:田径、足球、篮球、排球。有运动损伤史的人数为223名。

2.2研究方法

2.2.1问卷调查法

设计调查问卷,并对问卷进行信、效度检验,检验结果符合要求。对问卷进行发放、回收、整理。其中发出问卷1056份,收回885份,有效问卷为736份。

2.2.2访谈法。

对参加业余训练的部分初中学生进行访谈。

2.2.3医务档案调研法。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本次研究只抽取了94位参加业余训练的初中学生的医务档案,对学生的档案资料进行不同学期的比较分析。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运动员损伤原因调查结果

3.2不同项目运动员损伤率调查结果

3.3男女运动员损伤的调查结果

3.4城乡运动员损伤率

4.运动损伤的原因分析

4.1安全教育不够,认识水平不高,安全意识较差,盲目、冒失地进行动作,往往是发生运动损伤的重要思想因素。

4.2准备活动不够充分。学生对准备活动的必要性和意义认识不够,加上气温的变化,并且没有按教师所讲的练习要求去做,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

4.3自我保护能力较差。这往往发生在教学与训练课的激烈对决中,如拼抢篮板球、抢断球时,重心失去平衡时没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和动作,造成损伤的发生。

4.4技术动作不规范。由于有些技术动作不正确、不规范,加之一定的附加动作,用力过猛或身体协调性、灵活性不够,运动量猛,过度疲劳,这些原因中有运动员自身的因素,也有教练员的因素,更有场地、器材、学校的设施达不到要求等的原因。

4.5篮球的运动损伤率是最高的,为34.4%,这是因为篮球运动对抗比赛激烈,所以运动员的损伤、扭伤、挫伤、擦伤较多,致使运动员的运动损伤率较高。足球、田径运动损伤率也比较高,分别为31.6%和30.4%。这是因为足球在训练和比赛中身体对抗性要求相对比较强,对瞬间动作节奏变化要求高,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尤其是灵活性要求比较高。由于田径项目对运动员的速度、力量与耐力要求相对较高,因此会出现运动量过大或瞬间发力过猛而导致的损伤。排球的运动损伤发病率较低,这与排球运动员中女性比例高且直接对抗性小不无关系。

5.结论

5.1准备活动差和技术掌握差的比准备活动作到位和技术掌握较好损伤率高。

5.2有身体的接触的运动项目比无身体接触的运动损伤率高。。

5.3男运动员运动损伤率比女运动员运动损伤率要高。

5.4乡镇运动员运动损伤率比城镇运动员运动损伤率要高。

6.预防措施与建议

6.1预防措施

6.1.1锻炼方法要科学、合理。

要掌握正确的方法,科学地安排运动量,对于不同性别、健康水平的人,在锻炼时应因人而异、循序渐进。如少年儿童锻炼时,应以全面发展身体素质为主,尤其是应抓住身体素质的敏感期,并且在运动量、运动强度与时间的安排上考虑少儿的生理特点。因此,考虑每一年龄阶段人群的生理特点进行锻炼,这样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6.1.2准备活动要充分。

运动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准备活动不但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克服机体的生理惰性,而且可以增加肌肉中毛细血管开放的数量,提高肌肉的弹性,提高运动器官的机能,增强韧带的弹性,使关节腔内的滑液增多,防止肌肉和关节的损伤。在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就进行1500米跑时,躯体的机能在20―30秒内可以发挥出较大的工作效率,而内脏器官则在2―3分钟才能发挥较大的工作能力。内脏器官的机能不能适应肌肉运动的要求,不仅会导致运动成绩下降,而且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甚至休克等现象。因此,不做准备活动就运动其潜在的威胁是很大的。

6.1.3注意运动间歇的放松活动。

在运动时,为了更快地消除肌肉疲劳,防止由于局部负担过重而出现的运动损伤,每次练习间隙应采取积极性放松的方法。许多锻炼群体对这一问题很不重视,往往采取消极性的休息,这样做并不能加快疲劳的消除,再练习时还易出现运动疲劳现象,如果不能很好地消除运动疲劳,在运动训练中出现运动损伤的几率就会比较高。

6.2建议

6.2.1加强运动员对运动损伤思想重视的教育,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运动损伤对身体的危害,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防范意识,尽量减少能够避免的运动损伤。

6.2.2加大体育设施投入,进一步规范场地器材,经常性地整修场地器材,减少由于场地器材不规范所对运动员造成的运动损伤。

6.2.3在初中学生业余训练中教练应加强对运动损伤的认识,合理安排训练。教练员应适当安排运动量、调整好他们的比赛状态、正确指导运动员参加比赛。对于每一次训练和比赛,都应让运动员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对于初中业余田径运动员不宜过早、过多进行专项训练,专项训练必须在全面训练的基础上进行。

6.2.4参加业余训练的教练员要掌握一定的运动损伤急救措施,在运动员发生运动损伤发生后,要教会运动员学会正确处理不同的性质的运动损伤。教练员要及时采取急救措施,减少运动员损伤的程度,并进行必要的护理,以减少受伤运动员的痛苦,尽量避免给运动员留下后遗症。

6.2.5做好示范,传授准确的技术要领。教师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要对每一个技术动作要领指出难点、重点,做好示范动作,绝不能将自己尚未准确掌握的技术动作不负责任地传授给学生。在教学中教师要进行良好的心理训练,控制学生的情绪,调节学生的肌体,改善学生的心情。

6.2.6加强体育场地与器械的管理。教师在课前必须认真检查场地及器材,建立健全场地、器械定期安全检查制度,对已损坏的场地、器械应及时维修。在维修前一定禁止使用,以防运动损伤的发生。

6.2.7应用多方面的知识,采取科学的手段和措施,把握学生活动的心理特点和规律,针对不同的个性,进行适当、及时的心理指导,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

6.2.8加强医务监督。在选拔运动员时,应进行详细的体检,对不能进行大运动量训练或妨碍专项训练的伤病患者,不能吸收入队。禁止带病参加比赛。伤病初愈恢复训练,应尊重医生意见。教练员应掌握有关按摩的知识和方法,并运用到运动员身上,这有助于运动员预防运动损伤和发生运动损伤后尽快的恢复身体。

7.结语

通过上面的调查研究和对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体育运动过程中,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造成运动损伤是较为常见的,损伤会不同程度地影响锻炼者的活动功能,如果处理不当,还会给运动者带来终生的痛苦。因此,有效地预防运动损伤,把运动损伤的损伤率降低,以及损伤后进行科学有效的治疗,对保证锻炼效果、促进健康,大有裨益。对运动损伤采取较为合理的预防措施,对减少运动损伤,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编审.运动医学.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1.

[2]曲绵域等主编.实用运动医学.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3]体育保健学编写组.体育保健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4]中国学校体育.体育教学.田径.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