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笠原鹱 第7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日本的一个研究小组不久前在小笠原群岛发现了一种十分罕见的小型海鸟――小笠原鹱,学名为Puffinus bryani。
鹱是海洋性鸟类,呈世界性分布,隶属于鹱形目。鹱形目中除了鹱,还包括人们更熟悉一些的信天翁、海燕等鸟类。它们的外形和海鸥有些相似,但嘴较长而侧扁,先端弯曲成钩状,非常锐利。它们与鸥类最明显的区别是鼻呈管状,因此它们也被叫做管鼻类。鹱主要包括暴风鹱、剪水鹱、圆尾鹱、燕鹱等类群。小笠原鹱是剪水鹱类的一种。
鹱仅在繁殖季节才来到偏僻荒寂的大陆石质海岸或岛屿上,非繁殖季节则成年累月都在海洋上活动、觅食,休息亦在海上。它们特别喜好在海阔天空中自由翱翔,驾御长风的技巧非常高超。它能适应海洋的多变气流,展开的双翼可以在空中停留几个小时而不用扇动翅膀,听凭强风吹送。翱翔的动力来源主要是上升气流所产生的动能,尤其是海洋上空的不稳定上升气流。一般利用顺风和下落飞行来加快速度,接近海面的时候再转方向,并且乘与波峰摩擦而减弱的迎风而上升,飞上天空,如此反复飞翔。它们也会游泳和潜水,但潜的不深,时间也不长,在水面起飞非常容易而灵巧,但在陆地行走困难而笨拙,起飞也需要爬到高处才能飞起。
鹱主要以海洋中的各种小鱼、虾、甲壳类、软体动物和其他浮游动物为食。它们具有一套独特的“海水淡化装置”,不仅体内的排盐腺像海水淡化器一样,能排除体内过剩的盐类,而且在眼窝上部还有一个叫“泌氯器”的器官,将含有大量盐分的液体从鼻孔排出,常形成一个个亮晶晶的水滴挂在鼻孔上。在严重缺乏淡水、沙漠化非常严重的阿拉伯海湾国家,科学家正在根据鹱等海鸟的这种生理特点,研制仿生海水淡化器。
小笠原鹱体长仅有20~30厘米,但拥有黑色的长尾羽。它是1963年在中途岛首次被发现和命名的,此外,仅在1990年又捕获过一只,并且拍下了它的照片。从那以后,人们再也没有发现过它的身影,因此一度认为它已经灭绝了。也有人认为,小笠原鹱拥有高超的在辽阔的海洋上空飞行的能力,因此生存范围很大,可以到达更为遥远的海岛,尽管目前尚未在任何岛屿上发现过它们的巢。
从1997年到2011年,日本的这个研究小组总共在小笠原群岛上发现了6只这种小型海鸟,但他们并不知道它们就是从前发现过的小笠原鹱,直到经过仔细研究之后,才最终确认了这一结果。尽管科学家再一次发现了小笠原鹱,但它仍然属于十分珍稀的鸟类,面临灭绝的危险。在野外考察中,研究小组甚至还发现了这种小型海鸟被入侵物种黑鼠吃掉的残骸。因此,科学家呼吁将小笠原鹱列入濒危物种红色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