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老年人骨折的社区护理干预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老年人骨折的社区护理干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老年人骨折 社区 护理干预 预防

进入21世纪,我国老人数量不断增加。预计2025年将达到2.8亿,占总人口的19.3%,2040年进入老年化高峰期。老年人跌倒将日益严重。而老年人骨折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威胁了老人的生存质量。主要的原因是跌伤和骨质疏松二大类,严重威胁老年人的生命与生存质量,骨折后2年内的死亡率在我国高达30%。因此,老年人骨折的防治是当今全球关注的严重问题。针对这一社区老年问题实施了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社区护理干预方法,包括对社区老人的防跌倒干预、骨质疏松的知识行为性干预二大主要内容。具体实施的护理干预措施又可分为健康教育干预和社区行为知识干预。通过连续不断的、多层面的社区护理干预降低了老年人骨折的发生率,提高其生活质量。

一般资料

深圳某一花园小区总人口25539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1611人。调查发现:曾经发生各种老年人骨折55例,占老年人口3.4%;其中腕部骨折23例,脊柱骨折15例,下肢骨折10例,锁骨骨折5例,前臂骨折2例。

分析骨折发生原因

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性骨折是一种随增龄而骨量减少,骨显微结构异常,骨脆性增高,骨强度减小,骨正常抵抗外力作用减弱,即使轻微外力或扭伤或跌倒均易造成的骨折,是老年性骨折发生常见原因。有资料表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率在50岁以后随年龄的增加而按指数比例上升。据有关数据统计,广东地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12.2%,其中脊柱骨折发生率7.8%,髋部骨折率0.4%。本文未对老人进行骨密度测定。

跌倒:资料显示,长期生活在保健机构老人有近半数的人都跌倒过。每年约30%的老年人跌倒1次或多次,而且跌倒的概率随着年龄递增,80岁以上老年人跌倒的年发生率高50%。其中5%~10%的跌倒会造成脑部的损伤、软组织损伤、骨折和脱臼等伤害,时下跌倒已成为美国老年人死因的第6位[1],是英国75岁老年人受损害后主要死亡原因[2]。在世界各地,70岁以上老人跌倒死亡数占跌倒总病死数的40%。多数因为视力下降,神经系统疾病及其后遗症、损害腿功能的关节炎、性低血压、镇静剂和其他药物的作用。另外,反射减慢、肌力减弱和协调动作能力下降均可降低老年人对跌倒冲击的身躯保护能力,增加骨折的机会。本社区环境属于山形,高低错落,老年人因跌倒致发生骨折65%。

交通事故损伤:因机动车辆事故引起的骨折占35%,是老年创伤性骨折的主要因素之一。

针对常见发生原因,正确实施社区护理干预

所调查研究的该社区老年人,文化水平较低,健康状况与精神状况一般,经济来源也相对不足,获取知识的来源较窄导致预防骨折的相关知识不足。因此加强社区老年人对骨折发生的防范及保健知识的宣传,显得尤其重要。并敦促社区加强环境改善。

社区健康教育干预:①集中进行老年人骨折专题讲座,耐心讲解,每个月1次;②制定防跌倒、防意外损伤措施宣传小册子,定期把宣传资料发放到每户居民家中,以引起老人及家人的关注;③现场指导防跌倒及促进骨密度增加的有氧运动训练;④家访,电话询问或咨询有关问题。

社区行为知识干预:①积极预防骨质疏松:积极宣传改善老人的生活方式,鼓励老人参加各种适宜的锻炼活动,如:散步、游泳、气功、打门球等,加强户外活动,增加光照时间,促进骨吸收;杜绝吸烟、高盐饮食、大量饮用浓茶及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合理膳食,增加钙的吸收及骨形成,适度增加膳食中的肉禽蛋奶等含钙物质的摄入。做到合理膳食,科学膳食,尤其是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的发生率较高,更应关注。②加强老年人个人防护及居住环境设施的建设: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生理机能减退,身患各种疾病,身体的反应能力及平衡能力减退,易跌倒、滑倒致伤。因此,老年人平时注意穿摩擦力大的鞋子,防止跌倒。对行走不方便者要借助拐杖等辅助设置;在房屋结构上尽量简洁,房间光线明亮,地面砖要防滑防潮,在老年人居住区增加扶栏等设备;社区管理处及时将行人道的一些坎改成小斜坡。建议老人出门最好有人相伴,随时提醒,注意交通安全,防止意外,确保出行安全。

讨 论

经落实各项护理干预措施后,社区老年人普遍反映良好,受到社区居民好评。半年来未接到有老人因在社区跌倒或滑倒而受伤或骨折或发生交通意外。因此,预防比治疗更重要。老年性骨折,尤其是创伤性骨折是可以避免的。通过积极的社区护理干预来预防老年人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及老年人跌倒发生,在降低老年人骨折发生率的同时,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减轻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 夏庆华,徐妙珍,唐传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监测伤害病历杂分析.中国公共卫生,2005,21:136-137.

2 覃朝晖,于普林.老年人跌倒研究的现状及进展.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5,9:71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