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夏芝麻双层二次播种与优化高产栽培技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夏芝麻双层二次播种与优化高产栽培技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总结了夏芝麻双层二次播种优化高产栽培技术,包括茬口安排与地块选择、精细整地、选用良种与适时播种、田间管理、肥料运筹、打顶与化控、病虫草害防治、适时收获等内容,以期为夏芝麻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夏芝麻;双层二次播种;优化;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65.3.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3-0048-02

含山地区位于巢湖市东部,传统上是以水稻、油菜一年两熟栽培模式为主。近年来,小麦种植面积增大,由此带来了连年两熟栽培田力下降、耕作不易、单产滑坡、农时紧张等诸多不利因素,而采取冬闲休耕或种植紫云英、豌豆、蚕豆等冬季绿肥蔬菜作物,群众又一时难以接受。故芝麻、大豆等旱作短生育期夏播养茬作物越来越多地被农户当作调剂茬口、缓解农时紧张、培肥地力的优先选择,尤其是在圩区高田、丘陵梯田和部分旱地上。

由于夏播芝麻主要接小麦茬(部分油菜茬),故长期以来播期偏晚,单产较春芝麻低20%以上,加之6月上旬播种适期内干旱与雨涝灾害交替影响,难以确保适时播种,生育期短,5月下旬播种能达到100 d左右,6月上旬只有95 d,6月中旬85~90 d,温光资源得不到合理有效的利用,苗小、苗弱,一播不能全苗,加大播量又容易造成挤苗,造成产量锐减。为了解决该问题,笔者根据近几年来芝麻在轮作倒茬中作用的提高和社会对芝麻需求的加大等情况,通过摸索进行了认真探讨,总结出适合当地情况的芝麻高产优化栽培技术,以期对农业生产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1 茬口安排与地块选择

多数以接小麦茬为主,最好是接油菜茬,其他田块一般选择3~5年周期为宜。前作生育期中熟,让茬时间以5月25日至5月底为好。最好是冬作豌豆、蚕豆等绿肥蔬菜茬。接麦茬种植芝麻能起到换茬养地及调节茬口作用,这在目前的耕作制度中最为迫切。芝麻适应性较广,除了地势低洼渍水、山地酸性红壤、砂性易旱地块外,均可种植;但要避免重茬,包括周边过水的水田上茬种过芝麻的田块均不宜选择;适宜的田块一般为地势相对较高、易排易灌、土层深厚、疏松、肥力中等的壤土。

2 精细整地

由于此时正处夏粮、油菜收获农忙阶段,加之气温高,蒸发量大,容易出现土壤跑墒干旱,需要抢墒整地。因农田机械耕播作业日渐普及,现在一般采用机器旋耕作业。注意适当加大耕深,最好能达到12~15 cm,既能灭茬除杂,又能深施底肥,提高土壤通气透水性,降低土壤容重,保水保肥。要求深沟窄畦,耕匀耙细。注意尽量避免烂耕、烂种,如遇雨水较多年份,最好抓住短时晴好天气采用浅耕灭茬及时撒播(适当控制播量)辅以增施农家肥和复合肥料,以期早播早全苗、以早博高产。

芝麻喜温畏渍,抗病能力偏弱,故不论是丘陵岗地、梯田还是高位水田,均需及时抽沟,以利排灌,防止渍害减产,甚至绝收[1]。现蕾期芝麻抗涝力比苗期弱,33 cm高的芝麻只要田内有3 cm的水就会发生渍害。江淮流域及沿江江北由于雨水多,格外需要及时抽沟,加大加深畦沟,实行垄作,有利于田间通透性,充分发挥边际效应,抑制病害危害。抽沟清沟时将土块打碎匀铺在畦面上,起到一定覆盖作用,提高出苗率和保水能力,避免或减轻鸟雀啄食为害,加强芝麻的抗风抗倒能力。一般以畦宽150 cm、沟宽33 cm、沟深17 cm为宜,劳力充裕还可以将畦宽收窄至133 cm,达到沟沟配套、沟渠相通,积水能排,暗水能降,干旱可灌。

3 选用良种与适时播种

含山地区宜选用适应性广、耐渍抗病的高产优质品种,如豫芝10号、鄂芝4号、豫芝10号、驻杂1号、航芝1号。播前晾晒种子1~2 d,以打破休眠提高发芽势,再用多菌灵超微粉1 000倍液浸泡4~5 h,晾干后播种,来不及晾干的可用适当干土、灰粪充分拌匀播种[2]。夏播芝麻宜5月25日至6月10日播种,宜早不宜迟,所谓“春播无迟夏播无早”。干旱年份灌水造墒抢播以争全苗。播量早播以4.5 kg/hm2,迟播以6.0~7.5 kg/hm2为宜。采取双层二次播种,在天气干旱、墒情和土质较差情况下可提高出苗率,以利于争全苗,方法是:土壤耕种碎土后及时播下4.5 kg/hm2种子,播后浅锄或用竹帚扫种以利发芽;随后再撒播种子1.5~3.0 kg/hm2。这样在播后天旱时,先播种子大部分能出苗;播种后遇雨则后播种子能确保出苗,当然先播种子的一部分则闷死土中,旱地、瘠薄土壤中经常遇到表面结壳闷死芝麻种子的现象。劳力较为充裕的田块可适当增加10%~20%播量,以尽可能做到一播全苗,否则宁稀勿密。

4 田间管理

间苗宜早,出苗后第1对真叶与子叶出现“十”字交叉时为间苗期。密度大的间苗强度大一点;出苗不太密的可稍迟至3~4对真叶期,一次定苗以节省劳力;4~5对真叶期定苗,一般留苗15万株/hm2为宜,肥田、早播、分枝性强的品种留苗13.5万株/hm2,反之迟播瘦田留苗16万~18万株/ hm2为宜。缺苗严重的地方可移密补稀或单独育苗移栽补缺。结合间苗进行浅锄中耕,培土护根,抑制杂草,促进幼苗生长,有利保墒并防止渍水,提高后期田间通风透光性和抗病抗风能力,防止倒伏减产。芝麻属浅根旱地植物,对于渍害,尤其是现蕾后的渍害特别敏感,土壤水分高于最大持水量90%时,持续3 d,遇骤晴天气,往往导致绝收减产。对于干旱耐性也不强,土壤水分低于最大持水量50%时,营养体小、萎蔫花蕾脱落。雨涝时,及时清沟沥水,排除田间明水,再用清水喷淋叶片,洗去茎杆污泥。晴天后及时松土透气,扶苗助长,并可适当追肥。干旱时下午叶片从萎蔫状态中恢复时立即沟灌,严禁大水漫灌和中午热水灌溉[3]。

5 肥料运筹

芝麻生产能收与否看水,收成好坏则看肥,其中又以基肥为最要,以需肥量而言,苗期和盛花期后对土壤肥力需求较少[4];蕾期至盛花期需肥最多,约占总需肥量的2/3。一般夏芝麻的目标产量不比春芝麻高,早茬及肥力高的田块为1 800 kg/hm2,中茬及肥力一般的田块1 500 kg/hm2。其需肥量根据中油所在临泉县的测定,产量1 500 kg/hm2需肥量纯氮为150~277 kg/hm2、五氧化二磷约98 kg/hm2、氧化钾约305 kg/hm2,但各地茬口、品种、土壤肥力均不同,施肥差异较大。总的施肥原则是:重施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速效性化学肥料为辅);合理追肥(看苗情适时适量追施花蕾肥);叶面施肥(以化肥肥料、微量元素肥料及有机活性肥料为主)。

5.1 施用农家肥

农家肥与磷、钾肥一样一般都作基肥,但农家有机肥一般速效养分含量较低,而且必须充分腐熟,否则发酵时损坏芝麻根芽。而芝麻由于是浅根作物,生育期只有3.0~3.5个月,当季利用率较低;在劳力茬口不紧张的情况可适当施用,一般施18.0~22.5 t/hm2,前茬腾地较迟,时间紧张可以暂不施用,而放在芝麻收获后(9月上中旬)距小麦适期播种尚有40~45 d的时间施用,此时农时比较容易安排。

5.2 重施基肥

一般田块基肥以尿素225 kg/hm2、过磷酸钾900 kg/hm2、氯化钾225 kg/hm2,或者以45%三元素复合肥400 kg/hm2在耕前撒施后均匀耕翻入土。前作油菜、小麦有花而不实现象的土壤缺硼,一般配合底施硼砂15 kg/hm2;大部分地区土壤尚缺锌,前作小麦茬未施锌肥的还要加施硫酸锌15 kg/hm2,不过锌含量地区差异较大,需参照土壤肥力监测数据酌定,以免造成浪费。

5.3 及时追肥

初花期后,芝麻进入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旺阶段,需肥迫切。雨前追施促花肥尿素150 kg/hm2、三元素复合肥150 kg/hm2;盛花期视情况再施尿素90 kg/hm2+硫酸钾45 kg/hm2。基肥未用硼肥的田块尤其是高产田可在初花期根外追施0.15%硼肥叶面喷雾,并可与活性叶面肥如美洲星、磷酸二氢钾、杀菌剂等混用,混用时肥、药浓度宜稀,以防药害肥害。

6 打顶与化控

夏芝麻在成熟前1个月打顶,以减少养分消耗,控制无效花增多,增加千粒重,提高产品的饱满度,可增产8%~10%,以打去顶端2~3 cm为宜。化控可以使芝麻矮壮不旺长,抗风防倒伏,5对真叶期用缩节胺225 mL/hm2喷雾,隔2对真叶再喷,共喷4次。化控时需注意瘦田、迟播、长势较弱和连续干旱时不喷,总之宜轻不宜重;另外,化控后叶片颜色加深茎杆增粗,仍需适时适量追肥。

7 病虫草害防治

枯萎病、青枯病等发生进程快,而现有的杀菌剂一般都是保护性的,故从要求土壤消毒、药剂浸种开始,到大田蕾花期就要及时防治,以防患于未然。一般采用25%甲霜灵750 g/hm2、90%疫霉灵900 g/hm2、80%甲基托布津于苗、蕾、花期喷雾。病毒病主要以苗、蕾期防控蚜虫带毒传播为主,选用抗病耐渍品种对芝麻病毒防治也有较好效果。对于地下害虫如地老虎等,可用50%辛硫磷1 500~3 000 mL/hm2对水适量抖入30 kg/hm2炒香的麦麸中播前均匀撒入土壤中(还可掺入80%多菌灵600 g/hm2防治病害)。防治甜菜夜蛾可用2.5%敌杀死、50%辛硫磷1 000倍溶液。防治蚜虫可用10%吡虫啉或50%氧化乐果喷雾。禾本科杂草3~4叶时用12.5%精喹禾灵750 mL/hm2,对水800 L喷雾防治,必要时再治1次;播前可用48%氟乐灵1 500 mL/hm2喷雾,也可用丁草胺于苗前防治。

8 适时收获

一般终花后20 d左右便可收获,早收上部蒴果尚未饱满,晚收下部蒴果炸裂减产,因此只要看到中下部叶片脱落、上部叶片青黄、下面少数蒴果炸裂即可收获,应及时收割,搭架以促后熟,几天后脱粒,需2~3次才能脱净。

9 参考文献

[1] 张亚波,张化春.芝麻高产优质栽培技术要点[J].种业导刊,2009(5):22.

[2] 王瑾,周立杰,李玉荣.不同栽培方式对芝麻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11,26(S1):253-256.

[3] 王小冰.芝麻高产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09(1):26,28.

[4] 赵莉,汪强,徐桂珍,等.江淮地区芝麻种植现状、低产原因及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2010(23):12397-12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