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怎样读懂学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怎样读懂学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现代教育的宗旨和核心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有效的教学离不开对学生的全面了解。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注意教材及教师的意愿,忽视了作为主体对象的学生,那么即使教师对教材钻研得再深再透,教案设计的再好,也很难产生理想的教学效果。只有了解学生,读懂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我们的教学才能有的放矢,才能顺学而教,才能实现高效精彩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尊重 理解 关爱 认知起点 生活经验 细节 体验

正 文:现代教育的宗旨和核心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有效的教学离不开对学生的全面了解。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注意教材及教师的意愿,忽视了作为主体对象的学生,那么即使教师对教材钻研得再深再透,教案设计的再好,也很难产生理想的教学效果。

美国著名的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曾说过:“教师讲什么不重要,学生怎么想比这重要一千倍”①由此可见读懂学生非常重要,它既是教师设计教学的前提,也是教师上好课的必要条件。因此我们现在的课题教学应该以“读懂学生”为立足点和出发点,处处体现“以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下面就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一. 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理解,关爱学生

1. 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只是角色的分工,在人格上师生是平等的。教师应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学生中间,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到教师平易近人,从而想和教师交往,主动的参与学习。

2. 爱是学习动力,学生喜欢一个老师,也就喜欢这个老师所教的课程。除此之外,老师还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的选择,学生的个性,关心每个学生,在学生有错时不过分批评指责,而是给他们改过的时间和机会,使学生感到“老师在期待着我”,从而自觉的投入积极的学习之中,生活上关心, 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关爱,使老师赢得学生的喜爱,这样,在课堂上老师就会很轻松的把学生吸引过来,学生会愉快的接受新知识,教与学的效率明显提高

二. 从叙述的认知起点和生活经验出发

著名心理学家苏贝尔有一句名言:“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就此进行教学。②把教学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之上,这是教学必须遵循的“金科玉律”。

1.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知识结构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实现取决于教师能否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帮助学生找准新旧知识点的连略点,让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非人为的实质性联系,实现认知迁移使学生感受到新知识不新,从而学会学习。例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前,先安排整数,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 ,让学生说说整数,小数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算理的共同点时什么? 接着教师出示了例题1/2+1/3让学生试算并说明依据。学生们说,1/2和1/3的计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只有将他们转化为同分母分数才能相加减,使学生学会了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上学习新知。

2.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数学, 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把数学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理解数学。例如在教学加减法交换律时我让两排学生站在讲台上,第一排8名,第二排10名,问一共有多少名?怎么列式? 然后我再让第一排和第二排的交换位置,我还未开口,学生马上说10+8=18.教师问,通过以上的活动,同学们发现了什么? 不难看出,恰到好处地将数学问题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有利学生学习加减法交换律。

三.真正读懂学生,关注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活动,是需要观察,捕捉存储学生的细节 。例如在教平行四边形面积时“转化思想这一条主线贯穿始终,在每一环节的安排注重细节的处理, 让学生通过动力操作来获取 ,为学生创设探索空间,让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 和经验 ,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取知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其中一个细节的处理是:让全体学生在动手找方法, 四人组交流以后,闭眼回想刚才自己的操作转化的过程。这一安排独具匠心,让学生有一个知识内化、在脑子里初步形成表象的过程,不仅仅停留在直观经验的形成,更为进一步的抽象出结果做了很好的铺垫,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埋下伏笔。这节课是在读懂学生的基础上,按学生的所“需”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学生展示中通过对比变化引出怎样量高,在这一问题上引发了学生多种“剪拼”的想法的展示,以活动为平台,提高了探究的实效。最后老师自然而然的就这些方法进行归类,强化了数学思想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分层练习,及时反馈,让各层次学生在练习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读懂学生"还体现在课堂练习中.如果用统一的练习题要求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要么使学生"吃不饱",要么使学生"吃不了"。根据学生不同发展水平的实际,对中下等生只要求掌握数学的基本要求,做好基本题,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既做好基本题又要做思考题。这样分层要求练习,使不同的学生都体验到练习成功的乐趣。如,在教学分数基本性质后,我设计了这样一组练习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练习。1/3 = /6 = /9 ; 1/3=3/ = 9/ ;2 = / = / ,这样三层练习题就较好地照应了全体学生,使全体学生练有所得,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从而真正做到了新课标中提出的"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③

总之在教学中读懂学生需要教师坚持以学生的成长作为设计和实施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成长状态、细心解读学生的成长需求、寻找并确定学生发展的可能空间。 读懂了学生,课堂才有活力;读懂了学生,课堂才有生命;读懂了学生,课堂才会焕发出智慧的光芒;读懂了学生,课堂才会变得更有效!

参考文献:

①http://"小学数学网”

②首都师大出版社,2003年5月关文信主编《新课程理念与课堂教学行动策略》

③首都师大出版社,2003年5月关文信主编《新课程理念与课堂教学行动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