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陕西关中地区紫背天葵栽培技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陕西关中地区紫背天葵栽培技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介绍了紫背天葵的形态特征、药用价值和生态习性,总结了陕西关中地区紫背天葵栽培管理技术,包括繁殖方法、整地做畦、施基肥、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及母株的保存等方面内容,以供参考。

关键词 紫背天葵;特征特性;栽培技术;陕西关中地区

中图分类号 S636.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2-0094-02

紫背天葵(Gynura bicolor DC)为菊科三七草属多年生宿根常绿草本植物,又名补血菜、土三七、两色三七草、红背菜等。紫背天葵原产于我国南方地区,西安市现代农业科技展示中心2010年从南方引进,经过5年多的栽培试验,已成功种植。紫背天葵营养丰富,品质柔嫩,风味独特,而且有活血止血、解毒消肿的功效,并具有很高的营养保健作用,市场前景看好。加之,紫背天葵抗逆性强,耐高温、耐旱、耐瘠薄,栽培简单容易,整个生长期病虫害少,是一种经济效益较好的无公害高档药膳同用植物,既可入药,又是良好的保健蔬菜。

1 特征特性

1.1 形态特征及药用价值

紫背天葵属多年生宿根草本,全株肉质,植株的高度为30~60 cm,分枝旺盛。根系发达,侧根较多,根再生较容易。茎直立,近圆形,基部稍带木质,绿色,略带浅紫色。嫩茎紫红色,叶互生,呈长卵圆形,边缘有锯齿,被绒毛。叶面绿色略带紫色,叶背面紫红色,表面蜡质有光泽。顶端尖,叶柄短或无柄,叶肉较肥厚,叶脉明显,在叶背突起。顶生或腋生头状花序,在花梗上呈伞状排列,两性花,黄色或红色,果实为瘦果[1-2]。紫背天葵茎叶中富含造血功能的铁元素VA原、黄酮类化合物与酶化剂锰元素,对儿童和老人具有较好的保健作用。特别是紫背天葵中富含黄铜苷成分,可以延长VC的作用,减少血管紫癫。紫背天葵可提高抗寄生虫和抗病毒能力,对肿瘤有一定预防作用;还具有较强的降血压、降血脂、抑制糖尿病和缺铁性贫血等病症的保健功效,在中医治疗上更是把紫背天葵作为一种补血的良药,适宜产后妇女食用的主要蔬菜之一。

1.2 生态习性

紫背天葵抗逆性强,喜温暖的气候条件。西安地区在露地和温室大棚中均可生产栽培,由于其无明显的休眠期,只要温度适宜可周年生长,因此在温室大棚中可适于周年商品性生产,同时紫背天葵也适合庭院阳台绿化栽培。西安地区露地栽培一般选择在4月15日以后。紫背天葵根茎萌发适宜温度范围为20~28 ℃,耐热能力强,在30 ℃以上生长缓慢,其茎杆木质化速度加快,但温度不超过35 ℃的条件下,仍然能够正常生长[3]。紫背天葵对低温也有较高的适应性。一般能够在3~5 ℃的条件下正常生长,但当温度低于8 ℃,生长缓慢。5 ℃以上不会受冻,一般在5 ℃以下时,根系仍能保持活力。紫背天葵对光照的适应性较强,其喜光照,但在光照不充足的条件下,仍然能够正常生长。水分对紫背天葵的生长影响较大,在潮湿环境中其生长良好,但也能够在较干旱的环境中生长。紫背天葵能够在较贫瘠的土壤中生长,在砂质土壤中生长良好。

2 栽培管理技术

2.1 繁殖方法

紫背天葵可以采用扦插、分株和种子的方式进行繁殖,一是扦插繁殖。紫背天葵虽能开花,但很少结实,在生产过程中利用紫背天葵的节部容易生根的方式进行繁殖。扦插繁殖的时间以春季(4―5月)和秋季(9―10月)为好。扦插繁殖选择的枝条要求成熟、生长健壮,不宜选择过嫩或者过老的枝条作插穗。插穗的长度一般为13 cm左右,带3~5片叶,摘去基部的2~3片叶。扦插的株行距为10~15 cm×20~30 cm,插入土的深度为7 cm左右。为了提高扦插苗木的生根率和成活率,在栽插之前,用400~600 mg/kg生根粉进行蘸根处理。扦插后要采取以下措施:①及时浇透底水,保持床土湿润。②春季扦插繁殖的过程中应该加盖小拱棚,以保持温度和湿度。在早秋高温干旱时,可覆盖遮阳网膜,保湿降温。二是分株繁殖。分株繁殖的方法是指将紫背天葵的宿根切开进行栽植的繁殖方法。即将进入休眠期或恢复生长前的宿根挖出、切开,然后定植。采用该方法定植的紫背天葵长势一般较弱,因此在生产中不常用该方法。三是直接利用种子进行繁殖。用种子进行繁殖时,要先育苗,然后再定植,以提高成活率。当地气温稳定通过12 ℃时进行播种(一般为4月)。播种后经过8~10 d发芽,壮苗的标准是苗高为10~15 cm。

2.2 整地做畦,施基肥

在栽植过程中,选择肥力较高的土壤,土壤以微酸性的壤土或者是砂壤土为宜。定植前深翻耕地,耙细整平,做成宽80 cm、高20~25 cm的垄。施入充分腐熟的农家肥30~45 t/hm2,磷、钾肥各150 kg/hm2,与土壤充分混匀,耙细整平[4]。

2.3 定植

整地做高垄加盖黑色地膜,一般采用行距40~50 cm、株距30~35 cm的定植规格。定植后立即浇水,以促进成活率。定植不宜在阴天或早上进行,要在晴天的下午进行。

2.4 田间管理

在人工种植的过程中,要保证紫背天葵有足够的水分和养分,可以提高其产量和品质。在整个生长期中,肥水最好均匀供应。定植后20 d左右,应追施提苗肥,以促进多分枝。开始采收后,要保证肥料供给,最好在每次采收后就立即进行1次追肥,一般施用有机缓释肥375 kg/hm2。浇水的原则是保持土壤湿润,见干即浇。紫背天葵其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5~30 ℃,当夏季高温超过35 ℃时,就要及时用遮阳网进行覆盖,以保证紫背天葵的正常生长。当温度下降到3 ℃以下时,为了减少冻害的发生,要注意保温,夜间温度最好不要低于15 ℃。为了延长采收期,增加产量和质量,采收后要及时将植株基部的老枝去除,促进新梢萌发。若开花要及时剪掉花絮,促进枝叶生长。

2.5 病虫害防治

紫背天葵病虫害发生很少,但也要注意防止蚜虫的危害,以免传播病毒病。防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如果选用扦插繁殖和分枝繁殖,则要求母株为无病植株。二是在生产中多采用种子繁殖。三是加强田间管理,增加植株的抗病性[5-8]。四是及时防治蚜虫、白粉虱和菜青虫,必要时可用低毒环保型农药喷洒,减少病毒的传播。五是及时修剪,在适宜生长期枝叶茂盛,生长迅速,但又没有及时采收,可修剪掉以便其继续分枝发芽。

2.6 采收及母株的保存

2.6.1 采收。紫背天葵为宿根常绿草本植物,西安地区温室大棚生产可周年采收。不同季节采收的时间间隔不同:紫背天葵夏季和冬季生长的速度较慢,采摘的时间间隔为30 d;春、秋季节生长速度较快,采摘的时间间隔一般为15 d。每次采收时留基部2~3节叶。

采摘的标准是嫩茎的长度为8~13 cm,其上着生5~6片叶。采摘量为1次1 800 kg/hm2。

2.6.2 母株的保存。保存母株是紫背天葵生产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在大棚温度低于3 ℃时,其地面上部已基本干枯,适时用白地膜将其覆盖,四周用土填埋,保护其根部顺利越冬,留作母株来年使用。

3 参考文献

[1] 李响,王俊杰.营养保健型蔬菜紫背天葵栽培管理技术[J].天津农业科学,2006(1):44-45.

[2] 赵秋霞.紫背天葵无公害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06(11):42.

[3] 金莉,李剑平.北方地区紫背天葵栽培技术[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20-21.

[4] 邓正春,刘克勤,覃事玉,等.紫背天葵无公害栽培技术[J].中国农业信息,2005(6):32-33.

[5] 宋德勋,张学愈,陈智忠,等.紫背天葵规范化栽培标准操作规程[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5(3):54-58.

[6] 张健,刘美艳.紫背天葵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2004(1):89-90.

[7] 袁均臣,李维宾.北方地区紫背天葵栽培管理[J].特种经济动植物,2013(3):41-42.

[8] 刘忠秀,唐杏敏,王家明.野生蔬菜紫背天葵高产示范栽培技术[J].耕作与栽培,200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