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六角度看语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六角度看语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尹龙国 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现任教于北京五中文科实验班。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会员,曾获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个性杯”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2011届北京市高考文科第二名出自其所任教班级。

综观2012年三大联盟(“北约”、“华约”和“卓越”)高水平自主选拔试题,涵盖了现代文阅读科学类及文学类、诗歌阅读、文言文阅读(包括翻译、点断)、作文、词句选择等板块。从结构来看,经过多年的磨合、沉淀,试题越来越“接地气”,越来越近乎高考,没有太多悬念。从内容上看,依旧表现出高难、深入、广博、厚重、具体、细致等特点。

这里,我从思维品质、文化内蕴、人文情怀、客观认知、语文功底和阅读视野等几个方面来解析一下试题对学生的考察。今年试题,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以思维能力为引线,检验学生的思维品质

《语文课程标准》表述,要“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我们就此说开去。

1.文学类文本,以形象思维能力考查为目标。形象思维能力要求有三方面要点:

首先是对形象特征的把握能力。如“华约”卷《马车夫彼得》第9题就是考察有关人物的分析和概括。文学形象是鉴赏的对象,把握形象及特征,也是切入文学阅读的必要路径。

其次是对形象关系的揣摩能力。如“卓越”卷现代文阅读(甲),《一棵树能站多久》第2题“树、人、土地在本文中有着怎样的关系?其间蕴含了作者什么情感?”揣摩形象关系,可以确认部分艺术表现手法,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大多也和对形象关系的揣摩有关。

再次是对形象的艺术表现能力。如“华约”卷《马车夫彼得》第10题“小说在塑造彼得这个人物形象时,主要采用了哪些描法?请结合作品进行简要分析”,第11题“这篇小说在艺术表现的主要特色是什么?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又如“北约”卷现代文阅读(甲)《生命的滋味》第13题“通读全文,写出作者体验到了生命中的哪些‘滋味’?试分析影片《樱桃的滋味》在文中所起的作用”,诗歌阅读《闲居读书》第15题“本诗以观剧为喻,说明了一种社会生活中常见的什么现象?作者从哪些方面讽刺与揭示了这种现象?”这些题目关乎艺术表现手法及修辞等手法的考查。

2.科学类文本,以逻辑思维能力考查为目标,主要考查三个方面的能力,即:对文章词句内容的确认,对句间语义关系的分析和对句间逻辑关系的把握。

今年,“华约”卷现代文阅读文本是刘献君的《知识经济呼唤加强人文教育》,“卓越”卷现代文阅读文本节选自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学生阅读此类文章,应借助于基本思维形式(概念、判断、推理),在抽象到形象、概括到具体、现象到本质、比较到析别等思维过程中,展示思维品质。如“华约”卷现代文阅读第1题考察对知识经济的解释,第4题考察对信息技术的表述,第6题则根据原文内容推断不正确的表述,又如“卓越”卷现代文阅读第5题考察不能由原文推导出的表述。

面对此类题目,也可以进行反思:在逻辑思维过程中,我们会犯哪些错误?比如,我们可能会误在概念上,对它涉及的对象、程度、数量、色彩、时间、空间等限定出现认知错误;还可能会误在推断中,对特殊与普遍推断、肯定与否定推断、原因与结果推断、条件与结果推断、主要与次要推断、行为与目的推断等出现误断。

(二)以文化积淀为考量,检验学生的文化内蕴

如“卓越”卷第10题,A项考查“表示谦敬的词语(敝邑辱寡君吾子)”,B项考查“表示外交辞令的句子(其何以共命逢执事之不闲又不获闻命将何所命之)”等;又如“华约”卷诗歌鉴赏14题,“王国维曾说过:‘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本词中‘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为第一境界,其余的两种境界分别是什么?”这些,就是“工夫在诗外”,试题注重考察学生平日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另外,如“北约”作文题《暖》,我们是否可以借自我的“文化领地”展示所长呢?

(三)以情感态度为着眼,检验学生的人文情怀

我们来简述下“华约”卷材料作文:一天,富兰克林与同事走下楼梯,进入大厅时,前面一位女同事忽然滑倒,他的同事见状要上前帮忙,却被富兰克林一把拽到柱子后面……躲起来……对此,富兰克林解释道:有谁希望别人看到自己的尴尬相呢?……这是一种理解,也是一种极大的尊重。那么,这“躲”的背后,原是“尊”,尊什么,为何尊?有何意义价值?

我们再关联一下近年来的高考题:2012年北京卷《火车巡逻员“守”“敬”》直指“敬”,敬什么,为何敬?有何意义价值?2011年重庆卷《情有独钟》直指“钟”,钟什么,为何钟?有何意义价值?2011年山东卷《这世界需要你》直指“需”,需什么,为何需?有何意义价值?这些,都是考生可以或应该回答的问题。

从这个意义上看,这些命题对考生的限制其实很少,借一个个动词,向考生“要”。要什么呢?《语文课程标准》所言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里检验的,是考生人文情怀之雅俗与高下。

我们把“三大联盟”自招作文命题放在历年高考作文命题的背景下看,这些“点”也没有游离高考命题的“线”与“面”。

(四)以现实社会为依托,检验学生的客观认知

“北约”的作文题目是“暖”,“卓越”大作文是“‘见贤思齐’之(四字选一)”,小作文则要求选取一个汉字来盘点2011年。

我们再联系近年高考作文试题:2012年上海卷《舍弃的微光》之“微”,2011年湖北卷《旧书》之“旧”,2011年江苏卷《拒绝平庸》之“庸”,2011年江苏卷《诚信》之“诚”……这些是一个个具体的形容词,又是对客观世界某些特点的高度概括,试题引导学生对这个世界的各个方面的特点进行关注,亦可谓社会的“晴雨表”了。

(五)以语言能力为查评,检验学生的语文功底

首先,“北约”的十道词句选择题检验了语文的基本能力。这些题目,考查语言的准确、简明、连贯,内容上难度稍大一些,有些需借助于汉语语法精细分析。

试题形式在历年的高考题中大多能找到,甚至有的题目就是改编自高考原题。如北约第6小题,就直接取材于1994年全国卷病句C选项(是错误项)“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

其次,从文言文阅读、翻译和点断试题来看,“北约”卷选取的是《论衡》的片断,“华约”卷选取的是《后汉书・桓荣丁鸿列传》,“卓越”卷选取的是《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文本都不简单,文言文阅读的千招万法,都不如平日多读、精读。

再次,试卷注重对语言基本表达方式的考查。如“卓越”卷文言文第9题“文中有一段插叙,指的是”,着眼于考察叙述这种表达方式;又如“北约”卷现代文阅读(甲)《生命的滋味》第14题,“文章开头说‘只有一个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那就是自杀’。你同意这句话吗?为什么?(不少于200字)”;再如“北约”卷诗歌阅读《闲居读书》第16题,“试结合自己看过的一部戏剧、一部电影或读过的一部名著,谈谈你对本诗所喻现象的认识”。后两题主要是考察议论的表达方式。议论要求观点鲜明、论述有序、言之成理、言而有据。

(六)以知识牵联为关注,检验学生的阅读视野

如“华约”卷第12题“《马车夫彼得》与鲁迅的小说《一件小事》,在许多方面都有可比性。请你就这两篇作品的异同作一比较分析”。再回顾2009年“北约”卷《求乞者》第1题“‘高墙’、‘灰土’、‘另外有几个人,各自走路’分别象征什么?体现了鲁迅怎样的生活经历?”

《一件小事》没读过,不行;鲁迅的现实的经历不知道,不行。这些需要学生广阔的阅读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