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以班级建设为目标,提升学生文明素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以班级建设为目标,提升学生文明素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明确目标,把《规范》细化为具体的行为准则

管理诸要素中,人是首位要素。对小学来说,其主体――小学生,是一个充满鲜明个性的独特群体,他们既有向上、向善的一面,又有散漫任性的一面;他们希望自主自立,但又缺乏是非判断能力和独立行为能力。学校管理者,应当充分发挥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设法消除其盲目性和随意性,使他们从小就在道德认识的启蒙阶段,明确自己的成长目标。因此,学校管理者要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为他们的行动指南,并且细化为他们的行为准则。

我校围绕《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本校实际和学生年龄特征,在全面梳理学生的不规范行为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创建“整洁、安静、有序、有礼”的班集体的工作目标,开展主题性教育管理活动,活动期限为两年。具体要求如下:

(一)整洁:做好教室内的清洁工作,地面无纸屑和痰迹;课桌抽屉、讲台抽屉、电视柜无杂物;课桌桌面、讲台桌面、凳面清洁,液、墨迹等污渍;教室墙面(嵌条、电器开关)无积尘、蛛网,窗户玻璃清洁明亮;饮水机洁净;服装、头、脸、双手清洁;室内所有物品摆放整齐;无乱涂黑板、墙壁等行为;认真打扫(冲洗、擦拭)包干区,地面无纸屑杂物,墙面、瓷砖表面无积尘污渍;学生课间、外出上课或参加集体活动时无乱丢纸屑杂物的行为;看到校园公共区域有纸屑杂物能主动捡拾;在餐厅用餐时不浪费饭菜,不将食物泼洒在饭桌上,用餐后自觉清理桌上物品;文明如厕,大便纸、手纸丢入纸篓内。

(二)安静:课内无尖叫、怪叫行为,早晨、课间、午间活动等时段按正常音量交谈;每节课预备铃声响起时,室内的学生要自觉安静下来或保持安静等待上课,室外的学生应以静默状态进入室内;出操、放学或到专用教室上课时保持安静,脚步轻,不影响其他学生上课和老师办公;参加升旗仪式、集会等大型活动时始终保持安静;课堂上发言先举手,声音响亮,语句完整,仪态大方;不随意插话打断老师的讲课或同学的发言;在餐厅就餐时不喧哗、不嬉笑。

(三)有序:早晨到校后及时上交家庭作业,科代表早读课开始时交给任课老师,同时报告发现的问题;值日生分头负责做好班内及包干区的清洁工作;交完作业或做好清洁工作即抓紧时间自主学习;课前做好教科书及相关学习用品的准备工作;排队出操、放学或到专用教室上课时,队伍整齐,不奔跑,不横冲直撞;上下楼梯时靠右行,不蹦跳,不将身体俯在扶手上向下滑;中午放学时有序进入餐厅就餐,不互相推搡;参加集会活动时按指定位置站队或就座。

(四)有礼:早晨在校内遇到老师时主动招呼“老师早”,离校时主动说“老师再见”,其余时间与老师相见时主动说“老师好”;在校外遇到本校老师时,能按上述要求主动招呼;遇到外来领导或老师时,主动地说“老师好”,行标准的队礼;遇到同学家长来校,主动根据其年龄招呼“阿姨好”、“爷爷好”等;尊重老师的劳动,虚心听从老师的教导,如果自己的想法与老师不一致,应于课后单独与老师交流,不与老师顶嘴,发脾气;同学之间要真诚相待,出现矛盾分歧时,采取宽容忍让的态度,不发生纠纷;尊重同学的人格,不喊同学的绰号,不在背地里说同学的坏话;在餐厅用餐、集体乘车时要学会谦让,主动为同学着想;同学之间应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不嫉妒成绩优秀的同学,不歧视家庭困难的同学,不打扰同学正在开展的正当活动;同学之间平等相处,不欺负小同学、女同学、外地转来的同学以及身体有缺陷的同学。

各班围绕学校提出的班级创建工作目标,结合本班学生的构成状况和年龄特征,由班主任老师牵头,与各科任课老师制订实施方案、班级细则。一学年后,各班根据实施情况和校行政考核结果反馈意见,针对存在的问题,拟定整改措施,着力将创建目标的要求落到实处,在转变和规范学生行为上出实招。

二、层层落实,增强班集体建设的凝聚力

统一的创建目标引领着全体教师开展班集体建设的意识和行为。但是,目标再美好,方案措施再翔实,不认真落实终不能实现。因此,我们要围绕班集体这个中心,对与之相关的各个环节、各个层面进行条分缕析,确定相关责任人的具体职责,落实到每一位老师和学生身上。

(一)班主任。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指导者,也是班集体建设的设计师和第一责任人。班主任应当履行的岗位职责是:1.晓以利害。结合晨会课、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班队活动课,利用图片、音像、故事、实例等多种形式、多种资源向学生具体讲解创建目标的要求,使学生懂得遵规守纪的益处,违规任性的害处,提高学生道德认识水平和辨别是非的能力。2.体验冶情。把学生带进特定的场景或创设模拟情境,让学生获得真切感受;请有关学生谈违规任性的经历与教训,让学生获得深刻的感悟;展示类似情形的不同结局,让学生自我反思,从中探讨产生不同结局的原因,激发自觉遵规守纪的积极情感和心理需求。3.导行纠偏。班主任对学生的一言一行都要善于观察,进行具体指导,对已经发生偏差的行为要逐个纠正。4.个案研究。班主任对班内家庭环境特殊、个性习惯独特,特别是心理有障碍、行为有问题的学生,要采取特殊的方法加以引导,不能放任自流,不能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5.反馈交流。利用班队活动时间,组织学生就一个阶段以来的行为表现进行自我反思交流,肯定每个个体取得的成绩和进步,梳理班内存在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分析存在问题的主、客观原因,提出整改希望和要求,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6.日常督查。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明显的反复性,很容易受某种情境的干扰和暗示。这就需要班主任加强对学生课内外各个时段、各种场合行为表现的仔细观察,及时督导,使一些违规行为当场得到纠正,把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遏制在萌芽状态。7.营造健康向上的班级舆论氛围,建立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同学关系。8.做好家校联系工作,使班集体建设工作获得家长的理解、配合和支持。

(二)副班主任。为分担班主任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的压力,我校为每个班配备了副班主任,其目的主要是确保学生常规性集体活动安全有序,增强班级管理的合力。副班主任的具体职责为:1.每周一组织本班学生参加升旗仪式。人数足额,从进场到退场队伍整齐,态度认真;戴好红领巾,行好队礼,唱好国歌,营造庄重的氛围;如有缺席学生,应查明原因;中途如发现有学生因身体原因不能坚持,应及时向领导汇报;2.每周二至周五组织本班学生参加早操或跑步锻炼。3.每周一至周五下午组织学生参加大课间活动。按学校统一安排的地点和项目开展活动,也可以组织开展自己创编的活动,但不得与学校器材场地有冲突,不得妨碍其他班级活动。4.班主任因故不能到岗时,班主任上好晨会课、午睡课等。副班主任因故不能到岗的,由班主任临时相关职责。5.经常(每周至少一次)向班主任反映班内学生情绪反应及行为表现中的突出情况。6.辅导和组织学生参加体育单项竞赛或检测活动。

(三)科任老师。科任老师应履行既教书又育人的职责,按时上课,按时下课,如需把学生带进专用教室或室外场地授课,应负责做好整队和接送工作,如发现班内学生出现不符合创建目标要求的行为,须及时劝告、制止、纠正,确保学生安全,班级活动正常有序。

(四)德育处。德育处要对每个学期的创建工作作出具体部署,负责对班级的日常工作进行督查指导,组织开展教师培训活动和主题教育活动,把创建工作引向深处。

(五)教研处。教研组可组织教师对晨会教育、品德与生活(社会)教育、班队活动课进行观摩、交流和研究,对问题行为学生的个案进行研究,不断提高班级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六)学生。学生既是学校管理的对象,又是班集体建设的主体。小学生往往会严格评价同学,却看不到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班主任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把集体建设的目标要求分解成若干板块,分工给若干名学生,实行轮流值岗,这样既有利于激发他们的主人翁意识,也有利于从小锻炼他们的组织管理能力,相互约束,相互督促,相互借鉴,相互体验,共同进步,减轻班主任的负担。

(七)行政班子。班子成员要确立全校一盘棋的观念。在负责值日工作或日常巡视的过程中,密切关注各班班级建设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利用行政会议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整改意见。

(八)家长。家长要切实担负起孩子第一任老师和法定监护人的职责,积极配合学校,按照国家和社会的要求教育和培养子女;在日常家庭生活中,以身示范,明理导行,知礼施礼,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不溺爱,不护短,不纵容,做称职的家长、优秀的家长。

三、实行多元考核评价机制,让各方获得成就感

客观公正地评价集体建设各方作出的努力以及取得的实效,能有效促进该项活动的良性循环,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确保创建工作目标的顺利实施,实现管理的长效性。

(一)评选优秀家长。学校统一拟定优秀家长评选条件,印制申报表,让家长提交教子经验总结。班主任根据各位家长平时配合学校工作的情况,与副班主任、科任老师筛选,提出意向性名单,交校行政部门审核。学校统一表彰一批教子有方的优秀家长,并将他们的事迹制成展版,公示于学校大厅中,供其他家长学习借鉴。

(二)评选规范学生。学校统一拟定遵守规范的优秀学生(简称“规范生”)的评选条件,由学生个人对照条件在班内申报,组织学生互评;正、副班主任,科任老师根据学生的表现,结合每月《班级学生行为表现互评表》所记载的原始记录进行复评,把师生一致同意的规范生名单交校行政部门审核,全校汇总后进行表彰,制作光荣榜,颁发荣誉证书。

(三)评选星级班级。每月对各班创建“整洁、安静、有序、有礼”的班集体的活动情况进行考核量化,学年末结算各班总分,根据得分高低将所有班级分为A、B、C、D四个等次,分别授予四星级、三星级、二星级、一星级荣誉称号。

(四)评选优秀教师。对获得四星级班级荣誉称号的班主任、副班主任、科任教师,授予“班级建设优秀教师”荣誉称号,以褒奖他们为此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同时激励其他班级的正、副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加强团队合作,共同打造优秀班集体。

四、思考与展望

(一)学校在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中应当发挥主导作用。学校是传承人类文明、塑造学生性格的场所,提升学生文明素养,是学校应担负的使命。一代又一代新公民文明素养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在校的一届又一届学生文明素养的高低。因此,提升学生文明素养的工作应当永不停息,提升学生文明素养的信念应无比坚定。

(二)摆正张扬个性与规范约束的位置。每个学生都有鲜明独特的个性,个性中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我们应该扬其长而补其短,长其善而救其失,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采取不同的塑造方法与策略,切不可以张扬个性为借口,放任学生的不当行为,也不可以规范为目的,扼杀学生积极健康的个性。

(三)正确处理教书与育人的关系。多年来,应试教育的一整套运作机制在中小学流传甚广,提高各科考试成绩,提高升学率、合格率、优秀率已经成为一线教师的共同追求,教书与育人、提高学生考试成绩与提高学生文明素养,仍然存在一重一轻、一手硬一手软的不协调现象。因此,学校管理者应准确把握舆论导向,科学制定学校的各项奖励制度,引导教师正确处理教书与育人的关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四)再塑教师的师表形象。在成长的过程中,学生有大半的时间是伴随在教师身边的,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学生都耳濡目染,对文明素养的提升影响极大。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个人涵养和职业道德素养,端正自己的言行举止,在学生、社会公众面前树立崇高的师表形象,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责编 莫彩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