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潜山县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潜山县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总结了潜山县畜牧业发展现状,包括畜禽生产、产业化发展、基地建设、疾病防控等内容,从观念束缚、财政投入、技术服务、产业组织、市场行情、养殖模式等多个维度分析了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相应地提出要改变观念、出台扶持政策、提升组织化程度和加强监管等对策。

关键词 畜牧业;现状;问题;对策;安徽潜山

中图分类号 F32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5-0331-03

畜牧业是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一五”以来,潜山县按照“典型示范、效益诱导、良种先行、科技服务”的工作思路,坚持良种、良法、良舍、良料,搞好政策扶持,加大投入力度,狠抓项目实施,有力推动了全县畜牧业发展,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肉、蛋、奶等主要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目前,潜山县畜牧业处于生产不断发展、质量稳步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的新阶段,其已成为该县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为此,对潜山县畜牧业的发展进行探讨,以期进一步推进该县畜牧业的发展。

1 潜山县畜牧业发展现状

1.1 畜禽生产稳定增长

2010年底全县有各类规模养殖场户730户,养殖专业村3个,拥有市级以上养殖示范小区2个。生猪、家禽的规模饲养比重分别达到40%、43%。2010年全县实现生猪生栏25.2万头,家禽出栏352万只,肉牛出栏5 200头,羊出栏1.28万只,肉类总产2.45万t,禽蛋总产1.05万t,同比增长8.60%、15.40%、30.00%、2.40%、4.30%、0.96%。2010年,全县新发展畜禽规模户65家,新发展良种母猪620头,新增育肥猪2.2万头,新增家禽47万只,新增肉牛1 200头。2011年全县生猪、家禽的规模饲养比重已达到41%和44%;生猪、家禽良种率分别达到95%、91%。

1.2 产业化进程加快

2011年全县培育发展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3家,县级龙头企业10家,各类合作经济组织22家。

1.3 基地建设稳步发展

黄泥镇胜利、前进等村的养猪小区,入驻养猪大户90多户,年出栏肥猪超过2万头,黄铺镇古墩村养鸡小区,入驻养鸡户64户,年出栏肉鸡可突破100万只。2010年,全县新建生猪圈舍500 m2以上的24家,建筑面积1.4万m2,新建禽舍1 200 m2以上的13家,建筑面积1.9万m2,新建牛舍600 m2以12家,建筑面积0.85万m2、新发展市级龙头企业3家,2011年新建标准化畜禽圈舍5.3万m2,引进良种母猪550头。

1.4 疫病防控逐步完善

各地按照县政府与各乡镇签订的防疫目标责任书的要求,采取有力措施,层层抓落实,认真开展春秋两季突击强制免疫及平时新补栏畜禽的补针工作,积极做好生猪定点屠宰的检疫及畜产品市场的监管,取得了明显成效,为畜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2011年,全县畜禽死亡率被控制在3%以下,全县未发生重大动物疫情。

2 存在的问题

2.1 观念束缚,投入不足

改革开放以来,一些群众仍囿于“养猪为过年,养禽换油盐”的自给自足的观念,对如何扩大畜禽生产、发家致富方面想得不多;一些干部仍囿于抓粮食油料和经济作物的惯性思维,对如何引导农民兴畜致富、做大做强农业方面重视不够。潜山县目前畜牧业生产投入主要依靠广大农户自身缓慢积累,政府公益性、基础性投入较少,规模化养殖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县财政在每年拨付畜牧在编人员经费的同时,虽安排20万元补助乡镇兽医站和防控疫苗费,但仅够维持正常工作运转。

2.2 技术服务体系脆弱

近几年来,潜山县从事养殖业的农户大多依靠自身的力量,自己摸索良种引进、良舍建设、良料配方、良法饲养等经验,缺乏应有的技术指导,养殖成本高,效益低。乡镇兽医站人员老化,设施陈旧,经费不足,难以承担疫病防控和畜产品安全管理重任,村级防疫员经费得不到保障,防疫体系不全,关系不顺,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同时由于动物疫病种类增多,疫情复杂,加之散养农户“重治不重防”,防控难度越来越大,农牧部门忧心忡忡。

2.3 龙头企业缺乏,产业化程度低

多年来,虽然在品种改良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由于资金投入少,品种改良的规模小、范围窄,目前当地生猪品种正逐渐退化。再加上以农村散养为主,规模化养殖所占的比重低,产业化程度和科技含量偏低,缺乏对畜产品的进一步精深加工,无产业链条,一般多限于自产自销,抗风险能力差。没有形成完善的科学饲养管理体系,饲养、管理、防疫、治疗水平低,挫伤了农民养殖的积极性。龙头企业是引导农民发展现代畜牧业的重要力量,近几年来,潜山县畜牧业发展缓慢,很大程度上就是缺少加工、流通型龙头企业的带动。农户一方面担心买难,另一方面又担心卖难,尤其是养殖业,多是投入大、存放难的鲜活品,一旦不能及时销售,农户就会蒙受重大损失。因此,迫切需要龙头企业引向市场,带动发展,而且“散养”对生猪市场管理也带来新的问题。

2.4 市场行情波动过大,养殖标准化程度低

目前,畜牧业价格过多地依赖市场调节是影响其生产快速发展的最关键原因。由于单个养殖户不能掌握市场价格,农民得到的实惠相对较少,一旦猪养殖的数量多,价格就会下降,养殖户只好大量减少头数。一旦价格涨上来了,存栏量又少了,养猪户还是没有得到实惠,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使养殖户始终处于被动状态,无自主发展的能力。目前多数养殖户仍采用传统的饲养方式,难以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养猪业标准化程度相对较低,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对标准化的认识还不到位,标准化生产技术不能得到很好的推广和应用。

3 对策

3.1 创新畜牧业发展理念

畜牧业在潜山县农业结构中既是短项,又是增量。当前,畜牧业的发展正处在由粗放型向精细型、传统型向现代型、资源转化型向市场适应型转变的时期,迫切需要充分地认识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要转变养殖观念,调整养殖的模式,做大做强畜牧产业。因此,潜山县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地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切实把发展畜牧业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中之重来抓,积极引导广大农户改变传统的养殖观念,大力推行健康的养殖方式,着力提高养殖水平和产品质量,全面推进潜山县畜牧业发展。

3.2 扩大财税支持

3.2.1 积极出台扶持政策,形成标准化创建长效机制。在安排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科研、农业技术推广及人畜饮水等专项资金时,要重点考虑畜牧业的发展,并给予其大力支持。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改善畜牧业生产条件,有关部门要增加资金投入,以加强畜禽种质资源保护、良种推广和标准化养殖小区示范建设等作为重点支持内容。为减轻养殖农户负担,降低畜牧业生产成本,应继续清理畜禽养殖和屠宰加工环节不合理的税费,继续将饲料产品的优惠税收政策落实到位[1]。

3.2.2 改革财政资金扶持方式,实行以奖代补,确保标准化创建落实到位。长期以来,主管部门在扶持畜牧业项目中采用“先给钱,后办事”的办法,结果经常是争取项目时下急上不急,项目到手后上急下不急;或者是无论方案做得多好,实施时经费总是不够;或多或少地出现资金挪用等违规情况。为此,需要改变财政资金扶持方式,建立投入新机制,出台“以奖代补”政策,改“事前补贴”为“事后奖励”,由业主按事先制定标准先组织实施,按照建设标准验收,验收合格后给予奖励扶持,问题就会迎刃而解,项目实施标准硬、监管易、效率高。通过实施“以奖代补”建设标准化万头猪场项目,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养猪业[2]。

3.2.3 创新金融手段,实现多元化融资。需积极地进行研究探索,利用金融手段,引导资金投入,满足畜牧养殖的标准化创建对资金的需求,解决仅靠政府投入不足的问题。为此,一是加大政府金融倾斜,运用贴息等方式,引导和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增加对畜牧业的贷款。政府需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养殖户标准化生产的贷款贴息,支持畜牧业的标准化改造发展[3]。二是吸纳民间资本投入。鼓励社会资本参到与现代畜牧业建设,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三是积极试点养殖环节的保险业务。为增强养殖户的风险承担能力,提高其投资能力,增强畜牧业抵御市场风险、疫病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政府可选择开展生产环节的保险业务,引导、鼓励和支持保险公司大力开发畜牧业保险市场,发展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畜牧业保险,加快畜牧业政策性保险试点工作,探索建立适合不同地区、不同畜禽品种的政策性保险制度。

3.3 创新产业技术

3.3.1 促进畜牧业科技进步。一是加强畜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加快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抓好畜禽品种改良、动物疫病诊断及综合防治、饲料配制、草原建设和集约化饲养等技术的推广。二是加快畜牧兽医高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积极利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培育畜禽新品种。三是强化畜牧业科技教育和培训,提高畜牧业技术人员和农牧民的整体素质。四是坚持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不断提高畜牧业发展的技术装备水平。务实加强国家基地、区域性畜牧科研中心创新能力建设,支持畜牧业科研、教学单位与企业联合,发展畜牧业高新科技企业[4]。

3.3.2 探索生态环保养殖方式。解决畜禽养殖污染问题,是标准化创建的核心内容。一是探索发酵床养殖方式。为实现养殖无排放、无污染、无臭气,可以利用现代微生物发酵处理技术,该技术将营养学、生物学、环境卫生学、土壤肥料学等学科集于一体,以低成本、高产出、无污染为原则,建立良性循环的生态养猪体系。二是探索规模养殖场的污水深度处理技术。为满足畜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需求,可以采取严格把关、提高产业标准等措施实现污水处理的现代化[5]。三是探索农牧渔结合,实施生态养殖,发展循环农业。推行“生态养殖+沼气+绿色种植”循环经济模式,加大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力度,合理布局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将养殖场建设与沼气建设配套起来,既解决清洁能源问题,又解决环境保护问题,美化净化农村环境,实现良性发展。

3.3.3 推广标准化养殖模式。标准化养殖是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畜牧业的必然方向和重要内容。养殖标准化在大型养殖场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其同时也是推动农户小型规模养殖走向专业化,并形成稳定的增收渠道的重要方式。为此,要创新家庭标准化养殖模式,实现农户专业化生产。针对大部分农户在市场风险和疫病风险的冲击下逐步失去了畜牧业收入的现实,为帮助农户养殖实现标准化、专业化生产,可以借鉴其他先发展地区适合农户采用并稳定增收的养殖模式。通过新模式的推广运用,引领农户加快畜禽饲养方式的转变,跨入标准化、专业化养殖行列[6]。如湖北省推广的养猪“150模式”,一经推出,便广受养殖户的欢迎。该模式集成全进全出、负压通风、自动温控、隔热保温等10项先进技术,即建1栋全封闭式标准猪舍,进行标准化饲养,实行全进全出制度,每批饲养育肥猪150头,具有操作简单、规模适中等优点。在标准化养猪“150模式”的启发下,湖北省又陆续推出了蛋鸡“153模式”、养羊“1235模式”、养牛“165模式”,共计建成各种模式2.31万栋。

3.4 强化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一是建立畜禽养殖档案。要求全省所有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户,种畜、奶牛养殖场(小区)、户建立养殖档案,按规定的内容如实填写,并按信息管理要求定期上传汇总。二是建立养殖场管理备案制度。可按照养殖场规模大小,分别建立养殖场管理备案制度,实施动态管理。三是建立畜禽标识管理制度。通过整合畜牧兽医系统内部职能,实施畜牧兽医综合执法,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具体负责畜禽标识管理。四是加强畜禽屠宰加工环节监管。推行屠宰加工企业分级管理制度,开展畜禽屠宰加工企业资质等级认定工作,扶优扶强。五是加强畜产品市场监管。为确保畜产品运销畅通,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畜产品市场,严禁地区封锁。为保证上市肉类的质量,应落实畜产品市场准入和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对瘦肉精等违禁药品使用的查处力度。加强对液态奶和其他畜产品的市场监管,完善液态奶标识制度[6]。加强兽药质量和兽药残留监控,强化动物卫生执法监督。

3.5 提升组织化水平

3.5.1 提高养殖户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采取政策扶持、项目带动、示范推广等措施,积极地引导农民组建各类畜牧经济组织,发展养殖专业合作组织或行业协会,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政府和业务部门应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思路,积极支持,加强引导。要在提高龙头企业的实际带动上下功夫,大力推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适度规模养殖农户”的发展模式,与养殖户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随时解决养殖户在产前、产中、产后出现的问题,真正地发挥出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经营中把利益最大限度地让给养殖户,使养殖户在企业的带动下,真正获得摸得着、看得见的实惠,从而实现生产与经营的分离,养殖户专心致志搞生产,龙头企业脚踏实地搞经营,逐步走上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化路子。同时,加快培育和引进畜禽饲养及屠宰加工龙头企业,发展精深加工,立足当地畜禽遗传资源,创建地方特色品牌。引导规模企业、中介组织与养殖户结成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经营共同体,推进畜禽产业化进程,培育龙头企业。

3.5.2 创新新型利益分配机制。引导农民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与龙头企业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分配机制,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基地+农户”的新型产业化运行机制。从而依托龙头企业,推进“公司+基地+标准化”生产。为推进龙头企业开展“公司+基地+标准化”生产,财政在农业板块项目中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畜牧标准化养殖项目建设,以“以奖代补”方式,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及与龙头企业有紧密合作关系的专业合作社、养殖户建设标准化养殖基地和种源基地。

3.6 加强动物防疫

3.6.1 加强物防疫员的培训和管理。对新发展的规模养殖户,应以“资源节约、质量安全、环境友好”为基本目标,做到“选址适宜、布局合理、设施完善、设备配套、防疫严格、管理规范、废污利用、排放达标”[7]。继续推进对兽医管理体制的改革,健全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机构,稳定畜牧兽医队伍。

3.6.2 实现防疫制度化。加大春季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力度,加强畜禽检疫和疫病监测,切实落实计划免疫、消毒灭源等措施,强化动物疫病防控,确保动物疫情稳定,保障畜禽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实施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规划,强化动物疫病防控,做好畜禽常见病和多发病的防控工作。完善动物疫病监测基础设施,建立健全疫病监测体系,重点做好重大动物疫病的监测预警。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依法实行强制免疫。按照“全年防疫、四季防疫”的理念,“春秋集中免疫,月月定时补针,定期监测抗体”的防疫制度,确保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6种重大动物疫病做到“应免尽免,不留空档”。做到种畜禽无主要疫病,从源头上提高畜禽健康水平。同时,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应急预案,加大疫苗、物资、消毒药品的储备,强化应急队伍建设,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实现防控的机制化、制度化,应急处置常态化[8]。为有效地防止重大动物疫病发生,切实保障畜禽生产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要切实落实动物防疫双轨目标责任制,完善部门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将政企、技企联系制度落到实处,强化春秋两季集中强制免疫,做到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免疫密度、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100%[9]。

4 参考文献

[1] 叶学芳,高静,王亦春.以标准化养殖助推生猪产业跨越发展[J].四川畜牧兽医,2008,35(11):23-24.

[2] 湖北竹溪以奖代补促畜禽规模养殖迅猛发展[J].湖北畜牧兽医,2010(5):40.

[3] 国务院关于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07〕4号[J].中国饲料添加剂,2007(6):53-55.

[4] 国务院关于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07(9):12-15.

[5] 国务院关于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J].北方牧业,2007(5):6-7.

[6] 国务院关于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J].中国奶牛,2007(3):2-4.

[7] 国务院关于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J].中国饲料,2007(5):8-10.

[8] 国务院关于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J].中国动物保健,2007(3):10-12.

[9] 刘勇泉,罗清水.兴宁市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12):316-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