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美超前信贷消费遭质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场世界金融危机,冰岛国家濒临破产,雷曼兄弟企业瞬间倒闭,股市下滑,美欧等国家经济呈一片衰退之势,全球市场都处于对可能到来的经济危机的恐慌之中。一场金融危机不仅让资本主义市场的金融帝国瞬间崩塌,也让人们对其奉行已久、对经济增长拉动起重要贡献的超前信贷消费的经济增长模式产生质疑。
中国消费者对于中美之间消费观念和消费模式的差异并不陌生,很早以前就有一个故事告诉我们二者的差别:两位老太太到了天堂,美国老太太说:“我辛苦了三十年,终于把住房贷款都还清了。”中国老太太说:“我辛苦了三十年,终于攒够了买房的钱。”美国老太太贷款买房住了三十年;中国老太太用30年存款刚攒够了买房的钱,却无缘消受。这种个体的消费方式实际上是两个社会不同的经济增长的拉动模式。当然,这个故事如今也有了新的版本,那就是美国老太太无力偿还贷款,房子被收回,欠下很多债。
美国是一个“消费至上”的国家,超前信贷的消费模式对其经济增长起重要的拉动作用。
归国华人王晓雨几年前在一篇文章中就谈到中西人在购房上的差异。一家银行的华人经理给他举例:在新小区落成时,她有中西两位客人同时来贷款,两位都是当教师的。那位华人只买一套,现金10万付首期,贷款15万。洋人首期仅付5万,买了两套,贷款是华人的1倍。小区项目规划好,近城区,是个老牌中产阶级区。澳洲利率低,出租回报高,又正逢澳洲房产稳定上升期,两年中小区房产劲升25%以上。两位教师收入不变,但洋教师投资回报差不多是华人教师的一倍!圣诞节一过,洋人教师又来找这位银行经理,打听能不能让银行再估价一次,使他的两幢房子在账目上多套现一些,以便他再买第三幢。
西方人贷款买房,再利用房产升值部分套现消费,主要是用银行或别人的钱进行投资。国人买股票、债券和买房屋作为理财的通道。美国人则善于利用银行和各种增值的资产经营。国人很少过度依赖贷款,购买房屋通常是在自己的经济实力允许的范围内,在股市、保险和其他金融产品方面,很少涉及高风险投资,较为保守。国内信贷消费目前开始普及,但是对个人资产的经营并未完全掌握。美国人敢于向银行借钱,中国人则怕背负太多债务,即使是借银行的钱,总是希望能尽早还完。也正是心态的不同,让海外的华人比起当地人在金融危机中要轻松一些,华人社区的房价基本稳定,有的还有微升。
西方国家在工业革命后,技术革命带来的飞速的产业发展。人们收入增加,消费需求随之增加,当基本生存需求被满足的时候,以生存必须的消费增长拉动经济增长。当供给不成问题,生产不再制约经济的发展,而是消费需求成为经济增长的瓶颈。便开始有新的金融手段刺激新的消费需求,为刺激消费增长,创新的美国借贷消费由此开始。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间美国经济增长已由生产驱动向消费驱动的模式转型。19世纪中期,缝纫机、钢琴这样的奢侈产品开始以借贷消费的形式进入美国的普通家庭。一次性购买将占用普通家庭许多资金的耐用品可以使用再以分期付款的方式多年还清。美国就以借贷方式促进消费。
20世纪初期,汽车的按揭贷款直接促成了美国信贷消费的转型,预支未来的收入让人们提前享受到未来的产品和服务,随之先买产品后付款普及到各种耐用品,到如今,信贷消费的范围已经远远不止耐用品。据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陈志武介绍,1930年那一年中,70%左右的新汽车、85%的家具、75%的洗碗机、65%的吸尘器、75%的收放机都是靠分期付款卖出的。借贷消费就这样在美国社会扎根了。
当初,随着这种简单的分期付款的金融创新,让美国的普通人提前享受消费,信贷消费也逐步被认可和接受,成为美国社会的主流消费方式。美国成为靠借贷推动消费、再靠消费推动增长的经济模式之最好的典范。
美国经济的2/3依靠消费拉动,美国历来储蓄率极低,信用消费是美国经济的重要特征,由于过去美国经济在全球无可争议的地位,从美国的普通个人甚至到美国整个国家,都可以很容易从国内银行乃至全球金融体系中透支消费。
近10年来,美国房地产市场的繁荣,不仅刺激了住房消费,而且伴随房价上涨,住房可以为购房者带来实实在在的现金流,而这些现金流更在其他领域极大刺激了消费。美国经济过去几年的繁荣,基础建立在房价的不断上涨上,而当房价不可避免回调时,隐藏的危机自然会猛烈爆发出来。
一旦赚不到所预支的超前消费的钱,这种消费模式的风险就随之加剧。超前消费的美国模式在金融链条断裂的情况下具有很大风险。巨大的内需拉动了美国经济长期快速增长,并在一定健康的金融环境下正常运转:消费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经济快速增长又不断满足居民更高层次的消费,更高层次的消费又拉动经济向更高层次的发展。消费成为美国经济的源源动力,也成为世界其他国家包括中国百姓十分羡慕和竭力推崇的消费模式。然而,今日美国金融机构发生了大面积坏账甚至倒闭,引发了金融动荡;美国按揭贷款的居民许多都被赶出家门,拍卖房屋,甚至连汽车贷款都很难申请到。美国9月30日刚刚公布的20城市住房指数下跌了16.3%,创历史之最。
曾经买房的故事经常被用来说明美国人的消费观优于中国人,美国人能够超前消费,享受人生;但是在全球金融危机以美国为典型之时,这种超前信贷消费方式却由于金融系统的失控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
借贷消费本身就是美国金融创新的产物,如今,金融危机也是崩塌于金融创新的基础上。
经济学家汤敏在早前的分析中说,美国长期保持外贸逆差和经常账户逆差,美国经济是靠美国人的超前消费,靠借全世界的钱来超前消费拉动的。而世界经济也造成这种分工,美国人消费,全世界人为其生产。中国等一些发展中国家出口换回来一些外汇,又通过购买美国国库券投资回美国,然而这个循环现在看来是不可持续的。
在次贷大幅增长的2002~2006年,美国家庭贷款以每年11%的速度增长,金融机构贷款年增速为10%。而今年一季度,美国家庭的贷款增速回落到3.5%,金融机构的贷款增速回落到5.1%,这些数据似乎表明美国人开始慢慢学会要量入为出。次贷危机之后,不仅美国国内的银行将会更加惜贷,全球的金融体系也都会对美国提高警惕,美国的信用消费将会受到极大压制,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美国人将不得不改变多年的生活习惯,尽量适应有所节制的日子。
此次金融风暴让许多人对过度超前消费的美国模式产生质疑。一位名为文中思的网友也在其博客上称,在美国的“消费文化”中,“轻储蓄,重消费,超信贷”的“消费文化”,使绝大多数美国公民长期生活在“负债消费”而又乐此不疲的“消费文化”中,这次爆发的“08金融风暴”,不但把美国国民困在了更加“负债累累”的“信贷消费模式”中,而且也暴露出了美国社会引以为傲的“消费文化”的缺陷。
长期以来美国属于追求“过度消费”和“奢侈消费”的消费型社会,在这种“消费文化”影响下,美国的金融机构不断地推陈出新创造出了五花八门的“信贷消费模式”。而长期以来所倡导的“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也最终造就了美国如今“入不敷出”的局面。而中国人传统的“量入为出”观念在危机中显示出了抗拒风险的效力。当开始逐步融入信贷消费的国人看到美国金融危机带来的风险,是否会改变“花明天的钱”的消费观念,重新回归传统消费理念?
当然,问题的实质并不完全在于超前信贷消费本身。目前,中国的消费观念正在和国际接轨,特别在一代年轻人身上体现尤为明显。放眼未来,今天花明天的钱,“月光族”等等都是信贷消费,提前消费的表现。如今,汽车、房屋甚至电器等耐用品的按揭贷款在中国社会也已非常普遍。
中国人的消费观念已经和国际流行的消费观念越来越接近,但仍然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理性消费更是国人消费的注解。只是到了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在美国完全以超前消费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和中国依赖出口和投资带动的经济增长模式之间寻找一个新的平衡点。当美国经济面临衰退预期,全球经济疲软,中国原有的出口市场消费能力必然衰减,中国经济面临从出口依赖型向内需拉动型的刚性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