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肥胖与血糖、血脂、血压的相关性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肥胖与血糖、血脂、血压的相关性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研究肥胖与血压、血糖血脂之间的关系,为广大患者防治肥胖及其相关性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918例酒钢职工成年人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餐后血糖、血脂四项(TG、CHO、HDL-C、LDH-C )进行测量 ,计算体重指数(BMI)和腰臀比(WHR),再根据WHO2000年亚太地区成年人肥胖分型标准,利用BMI计算结果,将男女调查对象分为低体重组(BMI <18.5)、体重正常组(18.5≤BMI <23.0)、 超重组(23.0≤BMI< 25.0)、肥胖组(BMI≥25.0),分组比较各组间血糖、血压、血脂之间的区别。结果:男、女体重正常组与超重组及肥胖组比较,后两组SBP、DBP、PBS、CHO、TG、LDLC均显著高于、HDLC显著低于体重正常组,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各变量间相关性分析提示:男、女BMI、腰围、WHR均与SBP、DBP、PBS、CHO、TG、LDLC显著正相关、与HDLC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肥胖是引起患者血糖、血压升高和血脂代谢异常的主要因素之一,防治血糖、血压和血脂代谢异常首先应当是防治肥胖。

关键词 肥胖 血糖 血脂 血压

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调查对象1918,其中男825例,年龄19~63岁,平均35.44±6.82岁;女1093名,年龄20~58岁,平均37.26±5.59岁。

研究方法:对1918名酒钢职工(包括离退休职工),于体检前1天晚10时后禁食,次日晨8时空腹取血,用东芝-120全自动生化分析议检测血清总胆固醇(CHO)、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H-C),测量成年人群身高(H)、体重(W)、腰围(WAIST)、臀围(HIP)、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进食2两馒头,用强生OneTuch-3快速血糖议测餐后2小时血糖(PBS)。然后利用公式: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m)2,计算体重指数(BMI);利用公式腰臀比=腰围(cm)/臀围(cm),计算腰臀比(WHR)。再根据WHO2000年亚太地区成年人肥胖分型标准,依BMI计算结果,将男、女调查对象分别分为低体重组(BMI <18.5)、体重正常组(18.5≤BMI <23.0)、 超重组(23.0≤BMI<25.0)、肥胖组(BMI≥25.0),分组比较各组之间血糖、血压、血脂的区别,并分析男、女受检人群年龄(AGE)、腰围(WAIST)、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餐后血糖(PBS)、血清总胆固醇(CHO)、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H-C)之间的相关性。

统计学方法:变量值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运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组间t检验,差异性用P值表示 。

结果

男性各组对照比较:男性体重正常组与低体重组比较,体重正常组SBP、DBP高于、HDLC低于低体重组,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PBS、CHO、TG、LDLC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体重正常组与超重组及肥胖组比较,后两组SBP、DBP、PBS、CHO、TG、LDLC均显著高于、HDLC显著低于体重正常组,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超重组与肥胖组比较,肥胖组PBS、TG、LDLC显著高于超重组,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肥胖组SBP、DBP高于、HDHC低于超重组,两组间比较亦有明显差异(P<0.05)。

讨论

代谢综合征(MS)发生的确切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肥胖是代谢综合征的基础,也是导致MS人群迅速增加的根本病因,其发生与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及种族差异等因素有关,胰岛素抵抗(IR)可能在其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肥胖症的治疗总体目标是减轻体重,长期保持较为正常的体重,预防体重的进一步增加,以便减少各种肥胖相关的并发症。肥胖症的治疗原则是强调以个人行为治疗为主导,坚持饮食和运动这两种最主要的基本治疗措施,必要时辅以药物治疗,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可以选择手术治疗。防治的重点是引起全社会的重视,预防超体重。总之,肥胖不仅是一种疾病,而且会带来一些相关疾病的发生率增加,影响其生活质量,缩短患者的寿命,并且会给社会带来很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因此全社会应该加强对肥胖症这一社会健康问题的认识,讲求科学的生活方式,积极干预肥胖症发生,这已成为内分泌-代谢一个长期任务。

参考文献

1武阳丰,周北凡,陶寿淇,等. 我国中年人群超重率和肥胖率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2,23(1):11~15

2张俊清,高妍,郭晓惠,等. 肥胖青少年血清瘦素、胰岛素和胰岛素原水平的变化.中华内科杂志,2002,41(4):221~2231

3张维忠. 肥胖、2 型糖尿病与高血压.中华内科杂志,2002,41(4):284~285

4陈蕾,贾伟平,项坤三,等. 肥胖者胰岛素抵抗与总体脂、局部体脂关系的研究.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1 ,17( 5):276~278

5罗雷,栾荣生,袁萍.中国居民高血压危险因素的Mea分析.中华流行病杂志.2003,24:50~53

6项坤三,贾伟平,陆俊茜,等. 中国上海地区40 岁以上成人中肥胖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中华内科杂志,2000,39(4):224~228

7徐成斌.糖尿病血脂异常与冠心病.中国糖尿病杂志.2002,10(5):319~320

8史轶繁. 肥胖症临床诊治.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