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提高中学数学教学措施的研究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数学教学作为中小学的基础教育学科,在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方面具有其独特的作用。数学知识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锻炼他们的品格和素质,让他们能够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本文作者探索了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教学措施。
关键词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措施
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对学生个性的发展还是不太理想,过多地注重知识的记忆、模仿,无形中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灵性,缺乏生命的活力。作为中学数学老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怎样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重学习环境,让学生参与数学
通过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学习氛围激励学生学习潜能的释放,努力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和谐的师生关系便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现代教育家认为,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必须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基础上,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气氛。因此,教师只有以自身的积极进取、朴实大度、学识渊博、讲课生动有趣、教态自然大方、态度认真、治学严谨、和蔼可亲、不偏不倚等一系列行为在学生中树立起较高威信,才能有较大的感召力,才会唤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以真诚友爱和关怀的态度与学生平等交往,对他们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即使有时学生说得不准确、不完整,也要让他们把话说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二、重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近数学
人的思维过程始于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求知欲与好奇心。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对新知学习的热情,拉近学生与新知的距离,为学生的学习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让学生亲近数学。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法:
(1)创设动画情境:学生对于形象的动画卡片、投景、实物或生动的语言描述非常感兴趣,他们的思维也就容易被启迪、开发、激活。对创设的问题情境产生可持续的动机,这种直观是一种催化剂,给学生的学习活动带来一定的生活色彩。不仅对创设情境产生表象,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策略意识的培养,必将促使学生积极思维。
(2)创设生活情境: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周围。因此,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活中的情境,强化感性认识,从而达到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3)创设故事情境:学生都很喜欢听故事,而且可以从故事中得到更多的数学启示。
(4)创设挑战性情境: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新奇的,具有神秘色彩的情境,能有效的激趣、导疑、质疑、解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重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数学
马芯兰老师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现代教学论也认为: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的确,思维往往是从人的动作开始的,切断了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而动手实践则最易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十分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让学生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新知识、理解新知识和掌握新知识,让学生如同“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一样,“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发展思维能力。
通过动手操作使数学知识不再那么抽象,理解数学也不再那么空洞。教师这样将数学教学设计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化活动,让学生对十分抽象的知识获得了相当清晰的认识和理解,而且,这样通过动手操作后获得的体验是无比深刻的。
四、重自主探索,让学生“再创造”数学
关于“再创造”,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H.Freudenthal是这样解释的:“将数学作为一种活动来进行解释和分析,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教学方法,我称之为再创造方法。”也就是说,数学知识应由学生本人在数学活动中去发现或创造出来,而不是由教师“灌”给学生。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自身的探索、发现与创造的过程,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过程。
因此,当学生对某种感兴趣的事物产生疑问并急于了解其中的奥秘时,教师不能简单地把自己知道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令他们得到暂时的满足,而应该充分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积极从事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去大胆地“再创造”数学。
如在“相似三角形”一章中有这样的例题:
“已知:在RtABC中,CD是AB上
的高线。求证:ACD∽CBD∽ABC”
当把它的结论隐去改编为“根据已知条件,结合图形你能得出那些结论?”变为
结论开发题时,课堂气氛立刻变得活跃,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后,提出了许多结论,如:⑴∠1=∠B,∠2=∠A⑵ACD∽CBD,CBD∽ABC,ACD∽ABC(例题要求的结论)⑶CD2=ADBD,AC2=ADAB,BC2=BDAB等。
还可以继续深入:如果把条件和结论互换,命题是否成立?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合作交流,又得出了许多命题。如:
⑴已知∠1=∠B,∠2=∠A,求证:CABC,CDAB(成立)
⑵已知CABC,AC2=ADAB,求证:,CDAB,CD2=ADBD(成立)
⑶已知BC2=BDAB,AC2=ADAB,求证:CDAB,CABC(成立)
⑷已知∠1=∠B,AC2=ADAB,求证:CABC,CDAB(不成立)
⑸已知∠2=∠A,AC2=ADAB,求证:CABC,CDAB(成立)
通过这样的演变和探索,大大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热情,从而达到了学生自主探究与做一题而通一类的目的。
五、重生活应用,让学生实践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教师应经常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数学的过程中及时掌握所学知识,感悟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拓展数学学习的领域。
注重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它应包含: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用数学的知识去说明,用数学的方式去分析,用数学的思想去处理这四个方面的意识。
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包括变换观察、有序观察等,如数学中的数“线段条数”。图上有多少线段呢?
先数单个的AB、BC、CD、DE共四条,再数中间有一个点的AC、…,然后相加,生活中的数客人数目、一栋楼房的门窗数目;数学中的对应与我们的认字时的倒正都有本质的数学联系,只是我们平时在无意识地运用罢了。
记得有人说过,“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其实,面对新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也不例外。任何一堂课,当你课后反思的时候,总会觉得有一些不足和遗憾。而你的教学艺术水平正是在不断解决不足和遗憾的过程中得到了提升。相信只要我们不懈的努力,认真研究和解决好以上问题,教学业务水平一定会不断提高,课程改革一定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参考文献:
[1]华荣.提高农村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初探,《新课程学习》2011.11
[2]金霞.如何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教育教学论坛》20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