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当色彩变成致幻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当色彩变成致幻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一个没有颜色的世界是恐怖的,人们会失去很多乐趣。想象一下所有人都穿着黑白色的衣服,吃着没有颜色的食物,住着冷冰冰的房子。色彩对于一个世界的意义就像一种语言,用独特的方式在同人们交流着,而日本的前卫艺术家蜷川实花更是将这种语言表达到极致。看过《樱花乱》的朋友或许明白这种极致,在这部电影里土屋安娜的脸庞加上和服的魅力,就可以为这部电影打上五十分,而另外的五十分则完全要依靠电影中对色彩的夸张表现和导演制造出的迷幻感镜头。

【关键词】蜷川实花;色彩;迷幻;女性主义

一、蜷川实花与她眼中的色彩

蜷川实花是日本当代炙手可热的女性艺术家,她出生在东京的一个艺术世家,父亲是话剧泰斗蜷川幸雄。可能是从小受到父亲的影响,蜷川实花对艺术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敏锐的观察。她的作品中往往表现出丰富的色彩,强烈的对比,以及梦幻般的童话世界感。蜷川利用花,金鱼,女性等主题创造出属于她自己的蜷川世界,她的摄影作品中经常会出现复杂的构图,她对光和色彩的结合也有非常准确的把握。在2007年她作为导演指导了首部电影作品《さくらん》(中文译名《樱花乱》《恶女花魁》等),一经上映变立刻引起一股“蜷川热”。

影片刚开场映入眼帘的便是两条红红的金鱼,运用特写的景别来表现,鱼在水中慢慢的游着,接着便是女主角在对着镜子梳妆,同样是特写镜头,淸叶(女主角)在涂着自己红红的嘴唇头上的装饰也是相当华丽的,但是与妆扮不同的是她的神情,在她的眼睛中看不出一丝快乐,导演用这种对比手法将整个故事慢慢展开,艳而不淫哀而不伤便是影片的整体风格。开场的几个镜头主色调都是红色,与红色相配的大都是对比色,如蓝,绿等。但是这种对比在画面中并没有显得俗气,蜷川反而加大了色彩之间的对比关系,使得场景和人物都充斥着浓浓的浮世绘风格,所以整部影片看下来都会给人非常强烈的视觉冲击。对于蜷川实花本人而言《樱花乱》可能就是一部流动的写真集,每一个镜头都是一部摄影作品,明艳饱和的华丽影像加上椎名林檎的音乐把观众从现代带回到了日本那个著名的江户时代。

二、“女性主义”的表达

蜷川为什么经常表现金鱼?为什么她的色彩如此绚烂?还记得在《樱花乱》中开场的那两条金鱼吗,它们在画面中慢慢的游走,嘴巴一张一合的好像在说些什么又好像是在唱歌。同电影中女主角的身世一对比就能够发现那些金鱼是在诉说只有女性能听懂的悲伤。金鱼是具有观赏性的,它们被人圈养在鱼缸中,这一生活着的意义就在于让别人欣赏它的美丽,电影中的女主是卖春的游女,她每天要在夜幕降临的时候梳洗妆扮,然后坐在类似笼子里的地方来供路过的男人观看欣赏,她没有选择的权利,只能披上华丽的妆饰掩藏自己的内心。厉害的女性艺术家不需要去对男性谄媚,她们能把作品变成最有力的诉说,蜷川在妖冶的色彩下表达的是女性最原始的控诉。

蜷川实花曾说过:“红给人热情、精神的感觉,但它也有恐怖的一面,而黑色为我天生所爱,我衣服最多的颜色便是黑色。我不喜欢咖啡色。”红色既可以代表热情也可以表达死亡,蜷川的作品中红色确实用的较多,但是这种红色往往会给人一种极尽奢华之后的颓靡,我想她是用极其鲜艳的红色来抵挡女性心中的莫名恐惧感。每一个女性对于都是带有既恐惧又期待的心理,因为这代表着一个女孩到女人的跨越。在《樱花乱》中蜷川用一大片红色来衬托女主,好像想要掩饰那即将到来的风暴。她的最新电影《狼狈》更是将红色表现到极致,但这部电影中的红所表现的是颓废,是空虚,是人生的挫败,也是的解放。

三、电影《狼狈》与矛盾的日本文化

对电影有研究的朋友们一定会知道“死亡”这个词汇对于日本电影代表着什么意义。日本人有着独特的生死观,他们能很平静的面对死亡,甚至有些迷恋。我想这跟日本特殊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环境有很大关系,日本作为一个国家其国土面积比我国云南省还要小一些,但是这个小岛国家却经常要面临多种自然灾害,台风,地震,海啸频发,日常生活时刻处在“危机”之中,可能因此造就了日本人生死皆坦然的特有信念。日本电影对死亡的表现是直接的,但是这种直接不会让人感到不舒服,甚至有种安静祥和的美感在里面。

蜷川实花曾说:“我的作品表现并不是单向的,应该是双向的甚或多向的。既有小女生的可爱的一面,也有死亡的、颓废的气氛。正是这两种方向的同时表现,才是日本文化的特点。”死亡应该是黑暗的,是恐怖的,但是独特的日本文化造就了唯美的死亡,在蜷川的最新电影作品《狼狈》中这种富有魅力的死亡感一直贯穿其中。还记得电影中大片大片的血红色和不能独立生存的女主角,她离不开她的经济公司,离不开她的助理,离不开她的观众,更离不开她的整容医生。她是一个外表如此甜美可爱的女孩,但是内里却已经早早的腐烂掉了,人类最不可避免的原始欲望就是对“美”的追求,男人见到美丽的女人会产生冲动,而对于女人来说任何事物都替代不了美丽的外貌给自己带来的优越感。莉莉子(女主角)作为一个大众娱乐的消费品她始终在同自己的命运抵抗,但是这种抵抗是消极颓废的,当看到躺在血红色浴室地板上的莉莉子时观众也会被她的绝望所感染,生无可恋的即视感就想一根极细的针一样在你毫无知觉时插入你的心脏然后给了你致命一击,影片中透露着腐败的死亡气息在空气中弥漫,渲染了全部。

在影片结尾处,莉莉子在无数闪光灯前刺瞎了自己的眼睛,倒在了舞台上,蜷川用粉红色的羽毛衬托白色的背景,将血色浪漫再一次演绎升华,就像《黑天鹅》中娜塔莉波特曼在结尾说的那句“I feel the perfect”一样,即使周围的世界如此的冷漠无情,内心早已残缺不全也要去维护那极尽美丽的自己,这可能也是日本人的一种独特美学。

四、草间你生与蜷川实花

《第一财经日报》在曾经的采访中问过蜷川实花“在你艺术生涯的成长中,哪位艺术家对你影响最大?”蜷川实花回答“无疑是草间弥生。我小时候就经常在家里看她的作品,她的艺术理念对我在成为艺术家之前很有启发。现在,我依然被她的创作精神所激励。她以近70岁的高龄仍然坚持创作,这让我一直觉得受到鼓舞。”这位被冠名为圆点女王,日本艺术天后,精神病艺术家,怪婆婆等等称号年纪85岁的草间弥生女士无疑是日本艺术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她曾与安迪沃霍尔,克里斯奥登伯格等顶级当代艺术家一起联展,不到10岁时,草间弥生患有神经性视听障碍,经常出现幻听、幻视。她所看到的世界,蒙着一个巨大的网,于是她不停地画画,试着用重复的圆点把自己的幻觉表现出来——精神疾病与艺术创作几乎伴她一生。她曾说“如果不是为了艺术创作,我可能早就自杀了。”草间弥生独特的艺术风格影响了小时候的蜷川,以至于她今后的许多作品都是在向草间弥生致敬。对比二者的作品就不难发现它们同样都具有鲜艳夺目的颜色,“有别于世界的美”应该就是她们的共通性。蜷川的影像大多数都是以女性为主,你会发现男性在她的作品中是一种“绿叶”角色,这些女性往往浓妆艳抹到只剩下一张冷漠的脸庞,不是作为男人的必需品出现。草间弥生的圆点可以存在于任何地方,这些圆点就好像最小的细菌一样遍布世界,你不会去在意它,但是当它放大到你面前时总是会给你最直击心灵的震撼。这些波点好像会无限繁殖,所以当你站在她作品面前静静欣赏时总是会产生一种不知身处何处的迷惑。草间弥生或许混淆了时间和空间,而蜷川则模糊了观众同现实的界限,她总是把最美好的一瞬间记录在她的镜头下,不愿让它流逝,就好人们经常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那是因为他们怕在这时光中慢慢老去,十里烟花一场浮世,这或许就是蜷川所追求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