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解读“协同创新”对高校提出的基本要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解读“协同创新”对高校提出的基本要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为了应对世界的激烈竞争与迎合国家的发展需求,我国大力倡导并实施协同创新战略。高校作为创新策源地与主阵地之一,必须担负起时代赋予其的重要使命与责任。基于这种大背景,我国教育部立足于国家战略层面及实地推出了“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这对我国高校的发展既是一次机遇,更是一次挑战。为了能够应对世界快速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抓住冲击世界一流水平的新契机,并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实现创新型国家建设,我国高校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准确、深刻地把握协同创新对其提出基本要求: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是高校实施协同创新的前提;创新能力的提升是高校实施协同创新的核心;协同合作的实现是高校实施协同创新的基础。高校只有深刻理解了协同创新暗含的基本要求,并以此为实施计划的导向,最终才能在获得自身发展的同时,更好地服务国家。

协同创新高校基本要求创新能力协同合作关于协同创新,多见于国内外的论文报告,也曾以指导理念的形式纳入地方或行业规划。从国内外的实践来看,协同创新是指在创新系统中,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以及国际创新力量等创新主体,在国家的引导支持下,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围绕同一目标,共享优质资源,展开深层次、多样化的交流合作,形成创新合力,推动创新产出更多的创新成果的过程。高校协同创新无非就是更为强调高校的主体作用,高校基于其应有的职能,利用其优势资源,发挥参与、指导、调控等主导作用,与其他创新体进行协作创新的过程。

2011年,在清华大学的百年校庆上,总书记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就协同创新问题深刻地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各国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并且,从世界发展变化的形式和格局来看,国家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创新能力上。面对这种局面,为促使我国掌握国际竞争主动,采取深度开发人力资源、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是十分必要的。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在国家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为此,总书记还重新阐释了我国高校担负的历史使命和重要责任,特别强调了高校要在积极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的同时,也要积极开展同其他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单位的合作,推动协同创新。正是基于以上的背景,教育部立足于国家战略层面首次明确、及时地推出了“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这是我国高校继“985工程”和“211工程”之后所面临的新一次挑战与机遇,为了能够应对世界快速发展的新形势,抓住冲击世界一流水平的新契机,高校当务之急应该是准确、深刻地把握协同创新对其提出的基本要求。

一、观念与时俱进是前提

协同创新是新时期我国立足于当前国际形势与国家需求作出的重大战略选择,所以当高校作为协同创新体发挥主导作用时,前提应该是具有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不仅要深刻掌握国家当前的迫切需求,而且能够及时了解国际的发展态势,以便高校在推进协同创新的进程中针对发展需求与形势,随时转变观念,做出应对策略。高校也只有以“国家需求、世界一流”为根本出发点,围绕国家急需的战略性问题、科学技术尖端领域的前瞻性问题和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公益性问题,汇聚一流的创新团队,形成一流的创新氛围,培养一流的创新人才,产出一流的创新成果,才能最终实现既满足服务国家当下重大需求的任务,也达成以广阔的国际视野,依照“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标准塑造自身优势与实力的目的。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我国高等教育与国家发展的战略需求是不相匹配的,并且在诸多领域里的科研成果也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国家水平,这显然不利于高校协同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实施,从而也就会影响推动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当中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在举国倡导“协同创新”的新形势、新背景下,高校首先应转变思想,跟进观念,依据世界科技发展的趋势与我国发展的现状,同时以需求为导向,增强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并在服务社会发展中提高自身的科学研究水平与创新能力。

高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作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应该本着坚持面向国际学术前沿、面向国民经济重大需求的原则,在实施协同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承担更大的责任,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是学术发展的内在规律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求使然,更是实施协同创新战略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的现实要求。所以,高校拥有与国际发展动态、国家战略需求同步的先进观念意识,是实施好协同创新的前提条件。

二、创新能力提升是核心

国家立足于战略层面实施的协同创新,是希冀凝聚我国科技创新力量围绕世界重大科技问题和国家当前的迫切需求,最终达到创新能力提升的目的,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长久以来,我国教育事业的创新能力不足,不仅造成了我国教育事业远远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更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校创新能力的提升,人才是根本,学科是基础,科研是支撑。高校只有牢牢把握这三个基本创新要素,以提高创新能力发展为导向,增强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三者之间的协作与互动,增强创新要素的有效集成,才能在解决国家前瞻性科学问题、行业产业共性技术问题、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关键问题以及参与国际重大科学问题方面有所突破,增强服务社会、参与国际竞争能力的同时,提高自身水平。因而,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提升是协同创新战略对高校提出的核心任务与要求。使协同创新体之间的创新核心要素形成有机结合,不仅仅是理论认识上的提高,多年的实践也同样有力地说明,高校要实施好协同创新,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与科研成果三者是缺一不可的。

首先,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校提升创新能力的基本前提。高校实施协同创新战略如果没有具有创新意识、能力较强、学术水平较高的实力雄厚的人才,想要提高创新能力、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是举步维艰的。在教育部出台的“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中,也将创新型人才培养放在了第一位。这其中不仅包含了对学生的培养,对高校教师的培养也不能忽略。因为只有当拥有了具有创新意识与能力的教师,才会培养出更多的具有创新意识与能力的优秀学生人才。因而,高校要努力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不断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科学与人文素质,增强其创新意识与能力,最终达到创新能力提升的目标。

其次,增强科研实践是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和创新能力提升的必要支撑。高校通过科研实践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能力的人才,不但所培养的人才会具有高质量,也同时可以加强人才培养的成效,最终为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重要支撑。故高校要围绕国际形势与国家需求,结合自身优势,继续加强基础科学研究,不断探索应用开发研究,努力挖掘跨学科研究,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一个平台,并实现在理论前沿创新的同时,促进研究成果转化,带动国家产业技术的腾飞,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为国家整体创新能力的提升做出应有的贡献。

再次,加强学科建设是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科研水平和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伯顿·克拉克曾说“如果让学术工作者在学科和单位两者之间进行选择,他或她一般都选择离开单位而不是学科。一个人离开他的专业领域要比离开他所在的大学或学院代价高得多,因为一个人的高等教育层次越高,其专业在决定任务时的重要性越明显。”这足以可见学科的重要地位。就目前高校实施的创新能力提升计划而言,其核心和关键也在于学科的建设。学科是培养人才与进行科研的基础内容,高校在继续优化基础学科建设的同时,应该深层次地开展跨学科交叉、融合与建设,这是新形势下协同创新对高校提出的基本要求。唯有突破原有的学科框架,并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形成对科技及知识的多元视角,才能开启创新基因,激发创新活力,最终实现创新能力的提升。

高校因其拥有天然的多学科优势、丰富的人才资源以及优越的科研条件,并且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无疑在国家创新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独特的作用。高校必须以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创新能力提升为核心任务,肩负起协同创新的时代重任,解决国家重大需求,提升国家创新能力。

三、加强协同合作是基础

从世界发展态势来看,如今人们预想解决面对的各种问题,仅仅依靠一门知识和技术,运用单兵作战的模式是不可能的了。并且在协同创新的理念中,创新系统中有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以及其他创新力量等多个主体,因而协同创新战略大力倡导协作攻关的新观念,要求打破条块分割、撕裂组织内外部边界的局面,实现资源在协同创新体之间的无障碍流动,形成无边界的柔性组织。高校实施协同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正是并非一校一院之所为,需要多个单位,多种人员,多样资源的协作努力,这就对高校协同创新提出了新的基本要求—协同合作。

协同合作是高校实施协同创新的基础。当高校在协同创新过程中作为主导力量时,不仅需要在内部实现自身的协作,同时也需要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等其他创新体达成合作。首先,在校内,高校可以通过建设跨学科科研平台、开展学术交流会议、形成良好的沟通氛围等举措,促进校内协同合作的实现。其次,在校外,高校与科研院所的行业间协作可以采取共同建设研发基地和实验室、共同组织科研团队、共同申报重大项目等办法,实现资源和信息共享的同时,达到协作的目的。再次,实现高校与行业企业等其他创新体的行业间协作,可以实施开展校企合作、建立产学研联盟、组建科技园等措施。

协同创新战略,是我国应对国际竞争、全面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举措。而“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及时实施,必将成为高校与其他创新体间实现共赢、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由之路与必然选择,达到塑造高校真正成为创新的主要阵地并服务于国家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唐阳.关于高校开展协同创新的思考[J].中国高校科技,2012,(7):14-16.

[2].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4-25.

[3]焦新.积极推动协同创新提高高教质量[N].中国教育报,2012-4-21.

[4]陈亚珠,唐炬,肖登明.协同创新:中国高校深化改革还需要什么[J].高校教育管理,2012,6(5):1-5.

[5]伯顿·克拉克著.王承绪译.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35.

[6]汤其成,周继良.大学协同创新:制约因素与改进思路[J].煤炭高等教育,2012,30(3):1-5.

[7]李忠云,邓秀新.高校协同创新的困境、路径及政策建议[J].中国高等教育,2011,(17):11-17.

[8]张力.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战略意义和政策走向[J].教育研究,2011,(7):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