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第四十八讲 学制、科举(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第四十八讲 学制、科举(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连中三元”

在乡、会、殿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的“解元”、“会元”、“状元”者,称为“连中三元”。据有实据可查的资料,自有科举制度至其消亡,连中二元的仅有13人,他们是:唐代的张又新、崔元翰;宋朝的孙何、王曾、宋庠、杨置、王若叟、冯京;金朝的孟宗献;元朝的王崇哲;明朝的商辂;清朝的钱檠和陈继昌。

“蟾宫折桂’’

“蟾宫折桂”典故见于晋武帝泰始年间,吏部尚书崔洪举荐郄诜当左丞相。后来郄诜当雍州刺史,晋武帝问他的自我评价。据《晋书·郄诜传》载:“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如何?’诜对曰:‘臣鉴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就是说:“我就像月宫里的一段桂枝,昆仑山上的一块宝玉。”用广寒宫中一枝桂、昆仑山上一片玉来形容特别出众的人才,这便是“蟾宫折桂”的出处。蟾宫即月宫,即月亮之宫。晋武帝大笑并嘉许他。

唐代以后,科举制度盛行,蟾宫折桂便用来比喻考中进士。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先考中进士,他的堂弟白敏中后来中了第三名。白居易写诗祝贺说:“折桂一枝先许我,穿杨三叶尽惊人。”围绕蟾宫折桂,不少地方还有这样的习俗:每当考试之年,应试者及其家属、亲友都用桂花、米粉蒸成糕,称为广寒糕,相互赠送,取广寒高中之意。

金榜题名

“金榜”是封建科举考试的最高一级考试——殿试的排名榜,因为它书写在黄纸上,也称黄榜。又因为它是由皇帝批准,并盖有“皇帝之宝”的大印,所以金榜又称皇榜。后来,人们因其用纸的颜色,就美其名曰“金榜”。登上金榜,就意味着做官的开始,确实是捧上了金饭碗,从此就能步步高升,大富大贵。从这个意义上说,黄榜又确实称得上是金榜。这样,人们自然就称殿试的录取榜上有自己或某人的名字为“金榜题名”了。后泛指考试被录取。

科举四宴

鹿鸣宴、琼林宴、鹰扬宴、会武宴是科举制度形成后渐成成规的四宴。鹿鸣宴是为新科举子而设的宴会,起于唐代。因为宴会上要唱《诗经·小雅》中的“鹿鸣”之诗,所以取名鹿鸣宴。从唐至明、清一直相沿。

琼林宴是为新科进士举行的宴会,起于宋代。“琼林”原为宋代名苑,在汴京(今开封)城西,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以前,在琼林苑宴新及第的进士,因此,相沿通称为“琼林宴”,后一度改为闻喜宴,元、明、清称恩荣宴。

鹰扬宴是武科乡试发榜后,考官及考中武举者共同参加的宴会。所谓“鹰扬”,是取威武如鹰之飞扬的意思。

会武宴是武科殿试发榜后,在兵部举行的宴会,规模比鹰扬宴更大。

举人为何称“公车”

早在汉代时便以公家车马送应试举人赴京,到了清代称进京应试举人为“公车”。 满洲贵族入主中原不久,为了笼络知识分子,在顺治八年作出规定:“举人公车,由布政使给予盘费。”即应试举人的路费由政府的布政使供给。路费的多少,因路程的远近而不同,广东的琼州府最多,每名三十两,山东最少,每名只有一两。其余地区,由二两至二十两不等。另外还规定,云南、贵州和新疆地区的应试举人,除每人发白银三两,还发给火牌,凭牌供给驿马一匹,车上插一面“礼部会试”黄布旗。这样“公车”就成了应试举人的代称。历史上著名的“公车上书”,是指清末以康有为为首的1300多名举人联名给光绪皇帝上书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