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再论图书馆学本土化基本理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再论图书馆学本土化基本理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在探讨实施图书馆学本土化必要性的基础上,进一步阐释“本土化”与“中国图书馆具体实际”的内涵,即本土化实质是西方图书馆学基本原理与中国图书馆学、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实践经验的有机统一;中国图书馆具体实际包括中国图书馆的当前现实和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图书馆学发展实际。并对图书馆本土化的目的以及现存的种种误解进行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图书馆学研究 图书馆学本土化 中国特色图书馆学

[分类号]G250

1 本土化研究“何以需要”

笔者在撰写《图书馆学本土化基本理论管窥》一文时…,人们提出许多问题,归纳主要有两个方面:①什么是中国图书馆实际?②本土化何以需要?怎样正确理解图书馆学本土化?这些都直接关系到本土化的创建,故很有必要继续讨论本土化的问题。

本土化何以需要有两方面原因。理论上,本土化需要解决三个前提性问题:①我们能准确理解西方图书馆学经典文本吗?由于存在着时间和语言的间距,我们很有可能对其误解。②西方图书馆学合理成分(简称,合理成分)能否同中国实际相适应?③即便以往的实践证明,合理成分对于西方是真理,它对于中国也一定是真理吗?准确理解合理成分是②、③的基础。理论是实际生活经验、技术的总结,若脱离实践,把它变成一个绝对的抽象命题,合理成分就失去了意义。事实上,没有一种理论能够超越“理论来自实践”这一原理。西方实际不同当今中国图书馆实际。西方理论即便是其中那些具有普遍性的原理,也无法完全照搬到中国的具体实际中来。因为实践是不断发展的。这个普遍原理需要首先经过反复摸索,变成能够适应中国的具体理论。何况现在并不存在“一般”的图书馆学,而只存在“特殊”的图书馆学,如只存在如英国的管理学派、美国的芝加哥社会学学派、德国的“技术学派”等等。只有②解决了,③才可能找到答案。②其实是认识论的问题:一种理论的真理性不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合理成分运用于中国有一个信度和效度的问题,本土化的历史进程就是回答这个问题的。总之,本土化是中国图书馆本身的要求,是中国图书馆学理论的本性需要。

实践上,一方面,本土化诉求是近年来一种共同心声,是对我国当代图书馆发展一种自觉反映。现实中简单地移植或硬性地嫁接某些概念和理论模式引起了许多问题:学术研究“热”与现实关切“冷”形成对照,理论解释的丰富与原创的贫乏对比明显,这必然会使我国图书馆学研究者主动面对现实生活,把握当前图书馆不同领域、不同层面所发生的问题,或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之策,或做出明确而切实的价值引领。另一方面,从图书馆学来看,本土化诉求是值得充分肯定的:①我国图书馆学是在直接移植基础上起步的,时至今日这种状况并未得到明显改变,还处于介绍西方图书馆学概念、话语、派别的层面上,即使有比较性的研究也多是用西方图书馆思潮、概念和理论框架来“说”中国图书馆传统文化资源,与国际学术界接轨与对话时,没有建立我们自己的话语权及理论个性。②图书馆学在我国缺乏理论反映现实、影响现实应有的效果。表现为通过模仿或移植的西方图书馆学理论与我国的文化传统、现实国情缺乏关联。③我们无法仅凭合理成分解释图书馆现实问题。如无法直接应用西方知识产权理论解释万方公司垄断中华医学会115种科技期刊的复制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之事;无法利用西方“用”为上理论,解释中国古代藏书楼“以藏为主,重藏轻用”的管理模式对文化继承和文化创造的贡献这一事实。

2 本土化内涵再论

2.1本土化概念

本土化是使来源于西方图书馆学中的合理成分同本土社会的实际相结合,以增强图书馆学对本土图书馆现象的认识和在本土图书馆实践中的应用,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图书馆学理论、方法的一种学术活动和学术取向。它是笔者目前见到的较为科学较为完整的定义。本土的边界是国与国,不是某一个省或市县,针对某一个省或市县或地区而建立起来的图书馆学是没有意义的,本土是指中国而不是中国的某个省市或地区。合理成分是指西方图书馆学中被世界其他国家认同的科学的普遍的部分。印度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图书馆学五定律肯定是合理成分,应该与之结合,一切外来的文明成果都应该为我所用。美国图书馆学在世界的中心地位,是我们借鉴的主要学术源和知识源,但合理成分并不能仅限于西方图书馆学。中国特色是指从中国图书馆建设特点和具体国情去考虑以及对它的反映与把握(道路、方法),包括我国图书馆成功和失败经验。具体结论只是在一定条件一定环境下的相对真理,结合的只能是基本原理。结合的一个基本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基本原理各国图书馆学都应该坚持。读者自由平等利用信息服务权利是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基本原理,在此总原则下,各国图书馆结合自己的实际可能会得出多种相近、甚至是相反的结论。如西方有些学者依据自己图书馆实际,预测21世纪纸质文献将会消失的结论,我国图书馆界却认为与电子文献互为补充、彼此共存。

2.2 中国图书馆具体实际

它的内涵极为丰富,是在特定时代中国图书馆的历史、现在、未来发展趋势的总和,是在特定条件下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在图书馆的综合反映。包括三个方面:①当前现实,存在着时空两方面的规定性。在时间性上,中国当前的现实不仅传承和积淀中国特别是图书馆文化传统而且还包括着图书馆未来发展的种种可能;在空间性上,图书馆处于中国现实与世界图书馆的复杂环境中,既以国内图书馆之外或世界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外部环境,又是当前全球图书馆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②中国文化传统(特别是图书馆文化)。不管在何时,中国文化传统都是中国图书馆具体实际的一个组成部分,因为文化传统是现存的过去,又是现在的一部分。一些馆成了上级领导安排不适合在图书馆工作的人员的主要场所,这是中国图书馆一个突出的文化现象。③图书馆学发展实际。

与中国具体实际相适应,本土化也包括三大内容:①与中国当前现实相结合。要运用西方图书馆学原理考察分析中国当前现实,从中提升出具有时代性、普遍性的问题,并通过这些问题创造性地回答,指导当前现实。②与中国文化传统相结合,即既要运用西方图书馆学理论反思、审视改造中国传统文化,推进先进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又要吸取中国文化精华,强化民族特色。应该注意,把西方图书馆学与中国文化传统相结合,不是为了使西方图书馆学来适应或同化中国文化传统,而是要把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吸纳到西方图书馆学中来。③与中国图书馆学实际相结合。许多人都强调本土化与前两者的结合,注重对图书馆建设、改革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但还应该与中国图书馆学相结合,以继承及发展丰富的中国图书馆学遗产。因为,一方面,合理成分传入中国给我们一个崭新的科学世界观、方法论,引起中国图书馆学的革命,为其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世纪中国图书馆学的进步同西方

图书馆学知识、方法论的指导是分不开的。中国图书馆学只有与合理成分相结合,进行自我创新,才能适应新的时代,获得新的生命力。另一方面,合理成分要在中国发生作用,就必须中国化。

2.3 实质

讨论本土化实质首先需要明确其必要前提――具体对象。创建本土化具体对象有三个互动的要素:创建主体,作为一种西方的、对中国来说是外来的思想文化的知识体系,中国图书馆实际。它们之间的基本内容是通过三个基本维度展开的:①中国图书馆学的维度(中国图书馆学与两方图书馆学理论本质的同一性)。②文化共同体的维度(中国图书馆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源性)。③时代实践维度(中国图书馆学创造性)。在本土化的理论体系中,这三个维度是相互交融的统一的:①回答本土化的性质(民族化)。②回答中国特色(中国图书馆传统文化的现代创造性转化)。③回答中国图书馆人的理论创新(实践经验、技术的总结)。它们共同诠释本土化,共同服务于图书馆建设实践。从此意义上说,本土化是民族化、中国图书馆现代化和实践经验的有机统一。但应注意,本土化是合理成分与时代特色、民族特色、实践特色的结合与创建,如果没有合理成分作指导,那么我们建立的图书馆学理论体系只能适应中国,对世界图书馆学没有借鉴意义。故本土化的实质要理解为:西方图书馆学基本原理与中国民族传统文化、中国传统的图书馆学现代化和中国实践经验的有机统一。故创建起来的中国图书馆学知识体系,既不是原来的中国图书馆学,也不是我们引进的西方图书馆学,而是比这两者更科学更系统。要使基本原理、时代特色、民族特色、实践特色达到统一,只能是求真创新,这决定本土化的价值取向是扎根中国实际,求真创新。这要求需从整体性(科学和实践、科学和价值结合上认识西方)特别是方法论来把握;在实践上,应尊重读者的需要和馆员的价值。创新的三个层面依次为: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图书馆学体系。有人提出,为了强调本土化时代性,可在“图书馆学本土化”后面加上“当代化”或“时代化”。中国既是一个空间的概念,又是一个与空间相联系的时间概念,本土化已包括了当代化或时代化的要求,故没有必要加上。

2.4目的

本土化不是对已经存在的西方图书馆学否定和拒绝,更不是要重新建立一门与西方图书馆学完全不同的新的学科,而是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图书馆实际,创建一个比原西方图书馆学更科学更规范的知识体系,创建起来的新的图书馆学既不同于原西方图书馆学,也不同于中国当今的图书馆学。本土化的目的分为当前具体目的和终极目的。前者就是要我国图书馆界树立自主性,摆脱对西方的依赖,在世界图书馆学中有我们的话语权,使在国际图书馆界有我们的声音,警示大家对西方的合理成分不能照搬照抄,把本土化作为一种图书馆学途径和思维方式。应注意争夺话语权、抢占国际学术地位并不是终极目的,而只是当前目的的初级表现。通过实践,建立适应中国图书馆的知识体系才是我们当前目的。吴慰慈教授指出:“我们必须立足中国本土社会的实际,最终的目的是建立一个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国学派,为中国人存国际学术界争得理应属于我们的一席之地。如果忽视了这个最根本的目标,只是盲目地追随西方的学术传统和规范,我们在图书馆学研究上就无法实现真正的创新与突破”。这段论述只是当前具体目的,不是终极目的。终极目的绝不是要分清楚一个美国图书馆学、印度图书馆学、中国图书馆学,而是要在自信开放的基础上,吸纳不同的文化精华,使我国图书馆学成为世界图书馆学研究中活跃的重要成员。本土化不应该只停留在提供一个更合乎当地之历史文化背景且足以客观而忠实地刻画事实的研究方法、概念或命题,来丰富中国图书馆学理论,其深层要求是为我们提供一个另类的机会以认识主流思想如何为图书馆学建构一个特定的深层结构理论的脉络,以超越或丰富既有世界图书馆学的思维(或理论)体系。终极目的与当前具体目的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前者要通过后者这个手段来实现的,两者应统筹兼顾,协调处理好当前和长远。故研究本土化应明确声明,你的论述前提是针对终极目的,还是当前具体目的,以减少不必要的争论和混乱。

3 对本土化的误解

本土化是20世纪中国图书馆学西学东渐史的一个组成部分:①歪曲了本土化的历史。西方图书馆学安家于中国决不是西方入侵的伴生物,也不是自动涌入中国的,而是中国现实需要这样的理论或思维观点,并认为其有借鉴之处,若当时中国现实不需要或排斥或西方图书馆学理论不适应中国实际,它就不可能进入中国并安家落户。②用西方图书馆学在中国来代替本土化命题,曲解了本土化基本内涵。西方图书馆学在中国,只强调作为一个文化一个学科体系在中国的际遇。

本土化只是图书馆学的一个研究领域。这种观点实质是没有明白图书馆研究与图书馆学本土化研究之间的重要区别。我们说,当代中国图书馆学研究尚未建立起图书馆学本土化研究,并不是说当代中国没有或完全不重视本土化研究。事实上,本土化始终是当代中国图书馆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在不同时期都得到了一定的推进。但总的看来,它只是作为一个研究领域甚至作为一个方向。在这种情况下,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管理、制度立法、学科教育等领域是可以游离于本土化之外的,甚至是完全与本土化无关。本土化作为一个总体性范畴,对其本质的阐释,必须在明确其所指的具体对象的前提下,通过对这一对象内在基本内容或矛盾的全面把握为前提。也就是说,图书馆学有本土化问题,图书馆学各个研究领域同样也有之,都要以本土为理论目标、解释原则和评价标准。因为,图书馆学研究与图书馆学本土化研究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一方面,只有对图书馆学原理创造性研究,本土化研究才有深度和广度,才能切实推进;另一方面,只有以本土化为理论目标并自觉融入研究中去,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管理、制度立法、专业教育等领域研究才真正有意义,才能真正推动图书馆学发展。

本土化只是理论上,与实践无关。如刘君,彭宏炯认为:“图书馆学既然也是一门科学,那么它在理论层面上是不能本土化的,只能在实用层面,即在解决中国图书馆事业具体问题时才能本土化。”吴慰慈教授、张广钦先生认为:图书馆学“在理论层面是不能本土化的,只能在实用层面……才能本土化”,因而图书馆学本土化就是指“对我国图书馆事业所涉及的各种问题进行有中国特色的应用研究”。这些观点有如下弊端:①与图书馆学本土化的历史事实不符。自图书馆学引入我国后,除了强调创建能够解释本土图书馆现象,并具有本土特色的图书馆学理论以外,图书馆学本土化还广泛地表现为根据本国实际,开发适合本土图书馆事业发展和图书馆工作的方法与技术以及强调图书馆学在本土社会中的应用等多方面。我国是这样,美国、日本、印度,图书馆学本土化也是如此。②创建本土化不仅包括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图书馆学理论,更要寻找适合中国图书馆发展道路,并对其研究所需的方法与技术,增强图书馆学对中国图书馆具体实际的认识以及在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中的应用,也就是说实践的本土化比理论的本土化更为重要。③将图书馆学看成了一门纯理论的学科,相应地就将图书馆学研究看成了纯学术的研究,以为图书馆学本土化仅仅是图书馆学理论界理论研究者的事情。总之,本土化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都需要本土化。它预设的成果包括实践(中国图书馆建设道路、方法、技术)和理论(中国图书馆学体系)两个方面。

本土化使中国图书馆学回到过去。本土化的提出正是因为在我们试图挣脱传统时,传统习惯总是跟随着我们,才使我们认识到脱离传统地去研究中国图书馆学是不切实际的。如图书馆界试图改革对馆员的激励制度,但几十年过去了,真正的激励制度仍未建立起来,多劳不能多得,能者不能上,庸者不能下的现象仍然存在。唯有对这些“传统”思想在现代生活中有了充分认识,我们才能想出真正改变这些传统的可能途径。从这个角度讲,本土化非但不是在“提倡”传统,反而是寻求加速改变传统的可能途径。

本土化是西方图书馆学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初听似乎正确,实则模糊:①使人误认为本土化只是两者结合方式方法问题(方法论)。图书馆学内容(学科体系)决定方法,每个国家图书馆发展和制约的社会环境不同,必然会使各个国家图书馆学的体系、内容存在差别;各个国家文化背景的巨大差别,对各国图书馆学理论产生重大影响;学科本身相对不成熟性,也使各个国家图书馆学体系不尽一致。故本土化是内容的和形式的本土化,且两者是统一。②使人误认为合理成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就是本土化,就建立了中国特色图书馆学理论,本土化就完成了,本土化过程分析却并不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