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土族宝卷《佛说大明六字真言嘛呢经》初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土族宝卷《佛说大明六字真言嘛呢经》初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宝卷念卷是明清以来带有信仰特质的民俗宗教活动,土族活态宝卷念卷是最近发现的唯一现存的少数民族宝卷念卷。这一民间说唱与民俗宗教文化是土族宝贵的文化财富。土族宝卷中《佛说大明六字真言嘛呢经》是土族宝卷中历史最早.流传最为广泛的一部宝卷。这部宝卷保留了民间教派宗教的思想内核,但受当地浓厚的藏传佛教的影响,形成了明显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

关键词:宝卷;念卷;土族;说唱艺术;民间宗教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681(2012)03—0096—05

宝卷是民间“念卷”或“宣卷”宗教活动和民间信仰活动中一种集信仰、教化和娱乐为一体的民间讲唱文艺的说唱底本。宝卷产生于元末明初,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珍贵典籍。明中叶后宝卷成为民间宗教教派宣传其教义、宗教思想与修持的重要文本。随着民间教派宗教的流传,宝卷及宝卷念卷曾流传于华北、西北等地,但宝卷及念卷的流传仅限于汉族农业区,国内现存宝卷念卷的民俗宗教活动已经很少,在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尚未发现宝卷及念卷的流传。①近年笔者在青海民和地区的宝卷调查中,发现民和土族聚居区至今还流传着活态的宝卷念卷,主要在当地民间宗教组织嘛呢会中念唱,宝卷是嘛呢会的主要宗教文本,嘛呢会宝卷念卷带有浓厚的地域性特征。在当地流传的宝卷中,《佛说大明六字真言嘛呢经》是土族现存最早、流传最广的一部宝卷。

一、土族宝卷的渊源

青海民和是甘肃进入青海的东大门,也是宝卷流入青海的重要孔道,这一地区是多民族聚集地区,有汉、回:土族等多个世居民族。历史上土族聚居区民和成为内地进入青海的要冲,从甘肃河州过黄河进入民和境内的渡口有二,一为东边的凤林渡,经塔城、转导、马营、古鄯,一为西边的临津渡,经官亭、甘沟、满坪至古鄯,汇为一路。“官亭”地名,就是由于过去是渡过临津渡进入青海的首站,于此地设立“接官亭”而来,后来简化为“官亭”。在凤林渡附近的“接宫岭”、黄河南的“接唐寺”等地名均为历史的见证。

从甘肃临夏、永登地区进入青海都要经过这一地区,特别是民和土族聚居地三川、官厅、甘沟、满坪等地,是原来甘青公路未通之前进入青海的古干道,宝卷流经这一地区,对当地的土族信仰首先产生了影响。土族有自己的语言,其中有大量的蒙古语借词和少量的汉语借词。在当地土族中,多能听懂汉语,许多人会说汉语。在这一地区的生存中,土族长期受到汉族农耕文化的影响,开始从事农业生产,并兼有牧业等生计方式,在周边民族的影响之下,土族就有了多元的文化特色。宝卷流传到此地,逐渐地域化,与当地藏传佛教嘛呢结合起来,土族逐渐接受了这一新的信仰。三川地区作为土族聚居区,构成了区域性的土族文化主流性文化聚落。土族嘛呢经很有特色,他们有自己的语言,但他们在念诵嘛呢经时用汉语念诵,其文本多为从内地传人的宝卷文本,其中上面所述的《大明六字真言》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其他还有《亡人经》《灯科经》《鹦哥经》《黄氏女宝卷》《方四娘宝卷》等等,还有一些是宝卷中的“偈”、“五更调”等仪式文,数量不少。较之汉族嘛呢会念诵宝卷,土族嘛呢经的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在念诵的过程中,仪式性要素非常明显,比较重视念诵仪式,这些仪式都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土族全民信仰藏传佛教,因此宝卷念诵中,所做的仪式带有强烈的藏传佛教的文化特征,且仪式要比同一地区的宝卷念唱严格、规范,宝卷抄卷与装帧也较同一地区的汉族嘛呢会精致、用心,总体来说他们的念卷仪式性强、信仰虔诚、卷子精美。

明清以来,邻近民和土族的地区曾经发生过许多教案。近代青海地区出现了许多宗教社团,如嘛尼会、同善社、清茶会、慈善堂、大乘会、清斋门等。……同善社、清茶会是典型的佛道混合团体。抗日战争期间,于河南省传人的“普化救世佛教会”联合更名为“西宁普化救世佛教会”,又名“一心堂”,教众多属于小商贩和手工业者。此外,抗战时期出现的慈善堂多系一些同善社、清茶会更名而来,拥有较多教众。会址在湟中西山堡普济寺的大乘会因有不少政界人士及知识分子的参加,因而稍具规模。上述社团一般规模不大,信徒有限,且介于佛道之间,多有迷信色彩,影响不大。这些貌似佛教、道教团体的宗教组织实则是民间教派宗教组织。近代以前民间教派在青海传播的情况我们尚不了解,但从近代青海一地所存的民间教派的活动来看,明末以后,在这一地区流传的民间教派数量还是比较多的。在从地理位置来看,以上发生教案的地区,如轰动乾隆朝的甘肃狄道州沙泥站红济桥人王伏林自称“弥勒佛下世”教案,就发生在河湟地区的河州(今甘肃临夏),当时途径老鸦峡的甘青公路尚未开通,河州是通往青海的主要通道之一。从河州大河家过黄河,向西进入现在民和官厅,由官厅途径甘沟、马营、古鄯等乡,进入乐都境内,再向西进入西宁。河州的教案规模较大,其宗教组织的传教活动可能在当时已经西传到青海境内。兰州周边地区狄道(今甘肃临洮)、安定(今甘肃定西)、红水(今甘肃兰州红水堡)、皋兰(今甘肃兰州皋兰县)在清朝初以后曾发生过几起教案,从兰州进入永登,再由永登进入现青海东大门的民和县,仅仅有几十公里之遥,当时在兰州周边地区传教的民间宗教教派也有可能向西发展,把他们“狂热”的事业向西推进到青海地区,他们宗教的载体——宝卷也同时流入青海地区,这是完全有可能的。

二、宝卷历史

《佛说大明六字真言嘛呢经》,又名《大明王六字真言嘛呢经》《大明般若波罗六字真言嘛呢神咒》《六字真言》《佛说大明六字真经》等。宝卷不分品,全篇约3800余字,这在青海宝卷中是比较长的一部。此本宝卷也是青海河湟地区流传较广的一部宝卷。在大多数嘛呢会都有一本或几本《六字真言》,在民和土族地区的嘛呢会中,几乎是人手一本。土族嘛呢会视此卷为最基本的念诵经卷,在会内活动或会外村民家中的民俗活动中都要念诵此卷。但查阅各宝卷辑录文本,并不见《佛说大明六字真言嘛呢经》的记录。《佛说大明六字真经》卷末题有:

前任平番县僧会司正王宣微

元门弟子包安庆沐手谨书

并题有“校正、无讹”字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