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以“读”塑文意,借“读”滋共鸣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以“读”塑文意,借“读”滋共鸣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情感教育已成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特别在语文教学中,应该组织学生在全面感悟文本的情况下,通过情境的创设,追溯文意,获得身临其境之感,产生与作者创作意图相一致的情感共鸣,以致借情生情。同时,还可以通过大量的各种形式的读品味字里行间传递的情感,获得心灵上的启迪和震撼,从而进一步走进生活,实现语文教学以情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 情感教育 以境诱情 以读悟情 语文教学

新课程标准把情感教育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认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构成一堂课的三个维度。特别在当前全社会都在倡导教育回归本真的氛围下,情感教育已成为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语文教学的本意就是让学生在与作者的心灵对话中受到启迪和感悟,从而达到心灵的震撼,产生共鸣。但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重视知识与能力的培养、过程与方法的指导,而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就必须灵活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内心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思,引领学生进入作品创设的情境中,让学生深刻体会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使作品情、教师情、学生情三者融为一体,达到教育的最高境界——自省。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就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谈谈认识。

一、创设情境,含情入文

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说:“没有情感这个因素,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因而,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含情入文,让学生在情感的促使下自觉学习是很有必要的。

1.巧设导语。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作品都是作者在特定的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的影响下特定情感的表达。因此,在学生接触作品时,教师要紧紧抓住教材的情感个性,巧设导语,引领学生进入情境。导语的设计要从情感出发,以情塑情,叩击心灵。教师要用充满感情的语调、动作,创设学习情境,激活学生思维,刺激学生心灵。

2.充分运用辅助教学工具。(1)以多媒体为教学工具创设教学情境。现代教学中多媒体替代了挂图、标本、模型,而进行直观形象的演示,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它突破了课本的局限,让学生从更广阔的场景、更具体的角度来认识事物。(2)以问题为线索创设教学情境。我们可以设置一些问题悬念,把知识载体变新变活;还可以创设一些渗透性的问题情境,训练学生的综合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以境诱情,情境相融

语文教材中选编的课文大多数是娴雅精致、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从方方面面反映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领略和感悟,集风景美、道德美、人情美于一体。阅读和学习这些文章,要注重引导学生进入作者在作品中创设的情境,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和情感体验,情境相融。如在讲解朱自清的《背影》时,笔者充分调动学生回忆儿子与父亲在生活中相处的感人场景:像小时候上学时,父亲为你撑伞挡雨回家时的情景,每天以佝偻的身躯背你过河上学时的情景……这样一联系,学生就很容易把握和理解父亲为“我”买橘子的动人场面,从而理解文中传达出的浓浓的父子之情,进而使学生的感情与文本表达的感情融为一体,达到教是为了自省的目的。

三、升华诵读,共鸣情感

“三分文章七分读”,也就是说情感教育应寓于朗读训练中。朗读是以声音传达视觉信息的活动过程,而声音本身也是一种情感、一种形象。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文章的多种风格,采用不同的朗读,朗读的语调和声音或高亢或沉缓、或激越或悲伤。它不是照本宣科,而是要把作者创作时的全部激情重新释放出来,恰到好处的声量、充沛浓郁的氛围、笼罩心头的情感,可以展示和延伸作品的形象和画面,在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中,学生会更快地进入作品的意境中和作者的心灵里,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分担喜怒哀乐,与作者感情产生共鸣。

另外,有感情地朗读文章还要注意语气、节奏、停顿、重音等朗读技巧,教师应该恰当地给予点拨。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文章,感受文章传达的一情一意,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达到陶冶学生情操、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

总之,在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是不可缺少的,课堂教学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阵地,语文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这块主阵地,坚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感受情感的熏陶”。还应当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情感自然而然地流淌在心灵的港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