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运动有益的前提是适合自己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运动有益的前提是适合自己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运动能促进健康,似乎人人知道,但掌握不当适得其反却并非人人都清楚。同样的运动项目,由于运动强度不同,人体生理反应不同,对健康的影响差别很大。

爬山一定是有氧运动吗?

爬山一定是有氧运动吗?可能大多数人的回答都是肯定的。实际上,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山的海拔高度、坡度,还要知道爬山的人是否有病(如果有病,是哪种病)、性别、年龄、运动习惯、体能水平等多种因素,才能知道爬山对某人是否合适。不仅如此,还要告诉他爬山的速度、频度、路线、姿势以及如何对自己的心率、血压进行监测。爬一段时间后,除了他的自我感觉外还要做一些测试,观察爬山的效果。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运动处方”的内容。尤其是有心脏病、高血压、关节疾病和其他慢性病的中老年人,运动前后的健康检查、体能测试是非常有必要的。

对基本健康、体能测试合格的中年男女来说,40分钟边走、边看、边唱,边聊、边喝五不误,爬到哪儿算哪儿,这一定是有氧运动。心跳不超过130次/分,冬天稍微出点汗,夏天天热出汗多一点,第二天下楼腿不会打不了弯,工作生活不受任何影响,这样的运动量合适。

如果40分钟不歇气地爬到北京香山顶部,即使在冬天,大多数人也得汗流浃背。这个强度就至少是在无氧阈的边缘了(心率大约在150~160次/分),在最陡峭处就可以达到无氧水平了(180~200次/分)。如果年纪尚轻且没有病,承受这样的负荷问题不大,但是,对于久未爬山的人或中年以上的人来说就不大合适了。

我有一位曾是运动员的50岁同事,多年未爬山后,第一次爬北京的香山到顶,第二天对我说心前区痛(心电图正常),她没有料到自己的承受能力会这样差。尽管还不能确定心脏会出现问题。但她多年未涉及无氧水平的运动强度,突然进行高强度运动,给心脏增加了额外负荷,这是很危险的。

在香山,我还看见过一位老大妈,一边说腿痛,一边仍然吃力地爬。一旁的同伴还对她说,走吧,没事,爬爬就好了。我帮她粗略检查了一下,发现大妈已经有关节积水,于是建议暂时别爬山。但是,她仍然被同伴叫上继续爬。我真为她的将来担忧!

“非典”后很多人爬山。单位也组织爬山爬长城,这是好事,但是要尊重个人的身体特点和体质水平,不提倡类似于“不登顶不是好汉”“比一比谁最快”“这一次要比上次快”等竞技性过强的口号。

走步也不能说

有利于所有人的健康

走步这种运动形式比较平缓,感觉运动量并不大,很多人觉得是最安全的运动方式。实际上,这样的认识也有误区,得看怎么走。

神行太保走如飞,一次急行军30公里,可以走出“酱油尿”(肌红蛋白尿,肌肉中肌红蛋白大量分解,从尿中排出,颜色如同酱油色,肌肉纤维受伤)!竞走专业运动员的走速和跑步差不多,长期训练不科学也是可以走出疲劳性骨折来的!

除了要看走步的速度外,还要看距离。以缓慢的速度不停地走50公里,消耗卡路里可高达6.000千卡,高出我们平日消耗的一倍,运动强度虽不大,但总量却很大。没有很好的体格和长期坚持训练是难以完成这类“走”的。

这些“走”的强度和总量都不属于我们提倡的健身走。我们所提倡的大多数人能够承受的较佳走速是1秒2步,大约1.5-2米/秒,不超过2.2米/秒。就是说,1小时6-8公里的速度,对于大部分没有特殊疾病的人来说,属于有氧运动范围。这样的运动强度大部分人可以承受,心率不超过120-130次/分。但是,如果有关节炎、肾炎、较高的血压(18D/110毫米汞柱)或冠心病发作期等慢性病,即便是这样的有氧运动也不合适。

儿童运动量过大是有害的

人体骨骼肌肉能承受的拉力、剪切力和压力是有很大区别的。儿童骨骼较软,长骨两端的骨骺有丰富的血管神经正在生长发育,如果此时运动量过大,局部压力和剪切力强度过高,膝关节下面容易出现疼痛。引发骨骺炎。

我曾在香山看见一位父亲,在约有50度斜坡的台阶前,让大约七八岁的男孩双腿一次跳6级台阶,还反复多次跳。我一方面赞赏孩子的弹跳力,另一方面又为他那稚嫩的双腿担心。那位父亲说他自己是教练员,孩子的能力完全没有问题。面对如此自信的父亲,我的制止当然未能奏效,只是遗憾我们国家10年后可能会少了一个优秀的三级跳或跳高运动员,说不定还是第二个姚明呢!如果因此导致骨骺或膝关节受伤的话,不仅孩子的身高会受影Ⅱ向,将来正常活动都有可能受限,更别提当运动员了。

“非典”之后,打羽毛球的人数急剧攀升。有一次,我看见一个大约三四岁的男孩和大人在兴致勃勃地打羽毛球。孩子拿的是大人用的拍子,能很自如的接、打、发球,反应性,协调性和球感极好。我真想过去提醒这位超常儿童的父母,千万不要被围观人的喝彩声冲昏了头脑,孩子的骨骼。心脏刚开始生长发育,过早进行专项运动有百害无一利。

找正式的国家体质监测机构

做体能测试

因为大部分人还不习惯找正式的国家体质监测机构或运动医学、康复医学部门做测试,以获得科学的运动处方,往往容易听信道听途说,受从众心理驱使,去随大流集体锻炼,并不知道某项运动是否适合自己,加之运动科学普及力度还不够,专业人员太少等原因,致使健身误区很多。在这里,我建议大家在运动的时候一定要坚持因人而异的原则,强调个性化、多元化。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才是安全、有效的。当然,最科学的方法是找正式的体质监测机构做体能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