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诵读·积累·感悟·运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诵读·积累·感悟·运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古诗词占据着重要位置,是阅读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要正确理解与把握课程标准理念及教学要求,注重在古诗词的诵读积累感悟运用等方面下工夫,提高古诗词教学效益。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 诵读 积累 感悟 运用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古诗词占据着重要位置,是阅读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古诗词的教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四学段的“教学目标”中强调:“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这两句话指出了古诗词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地位、手段及教学目标,为古诗词教学指明了方向。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要正确把握课程标准理念及教学要求,注重在古诗词的诵读、积累、感悟与运用等方面下工夫,提高古诗词教学效益。

一、诵读

古诗词在语言形式方面有着很高的要求,最大的特点是讲究平仄与韵律,只有出声诵读,才能品味出古诗词的声韵之美。课标提出“诵读古代诗词”,这表明古诗词的阅读教学必须注重诵读习惯和能力的培养。诵读是学习古诗词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读出声来有助于培养文言文的语感,教师要把诵读这一语言实践活动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诵读,首先要把诗词读通读顺,要注意节奏、停顿、语调、语速等技巧的正确处理。其次,要在诵读的过程中体会诗人的感情,披文入情,将诗词中的感情通过自己的声音传达出来。如执教李煜的《相见欢》,指导朗读时可先指名让学生读,然后教师进行指导性的范读,再组织学生齐读。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结合时代背景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了解作者的思想,把诗词中蕴涵的感情表达出来。反复练习朗读之后,再让学生去用心体会,并在朗读时处理好语速、语调及重音。比如“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这一句,就要引导学生体会“在心头”的有哪些滋味,当学生体会出愁苦、沉重、郁闷、压抑的心情之后,“在心头”三个字就会读得沉重一些,就读出了感觉,读出了诗句的内涵。诵读本身就是一种理解的手段,就是一种欣赏的过程。面对一篇文言诗词,学生惟有反复吟诵,用心品味,才能咀嚼出诗词的含义,领略到古诗词的语言美、情感美和形式美。

二、积累

初中古诗词教学的主要任务是积累。对于学习文言文来说,“积累”的内涵是丰富的,包括积累基本的文言词语、语法规则、古诗文中的名句等。积累从特点上来划分,可以分为显性积累和隐性积累。显性积累就是指学生在初中阶段应该背诵一定数量的诗词名句,应该在完成课标后面规定的背诵任务后再加以扩充与拓展;隐性积累,就是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积累阅读技巧和欣赏方法。从某种程度上讲,隐性积累能够培养学生的感悟与欣赏能力。关于积累古诗名句,可以采取分类积累的方法。

三、感悟

为使古诗词教学丰富起来,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促使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让文言文里的物象都活起来,在眼前生成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最后把作者所描绘的自然景观、生活场景、人间真情等和谐统一起来,真正把握诗词的内涵。为了引导学生有效地感悟古诗词内涵及形式美,教师要努力优化教学手段,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引领学生穿越时光的隧道,领悟古人的生活风貌,洞察古人的内心世界。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巧妙地运用了寄情于景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真诚的劝慰。教学此诗,要抓住“明月”这个意象,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其内涵:在这首诗中,明月是高雅、纯洁的象征,是有情之物,李白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既表明了李白与好友的心灵都如同明月般光明、纯洁,也寓意着只要明月还在,他们之间的友谊就会如月之恒。

四、运用

文言文教学要强化运用意识,彰显学以致用的理念。古诗词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深厚的情感资源,在作文中恰到好处地引用古诗词名句,可以激活语言表达,丰盈文章内涵、增添语言文采,使自己的文章飘溢出浓浓的书卷气,进而提高文章的文化品位。这是使学生的作文能够创新、出彩,能够与众不同的一条途径。如一位学生在《寂寞的意韵》中写下了这样的句子:寂寞是什么?寂寞,是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时形影相吊的感觉;寂寞,是李后主感慨“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国愁家愁人也愁的情丝纠缠;寂寞,是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悲伤感慨;寂寞,是广寒宫里的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辰”的“碧海青天夜夜心”……作者在这里运用排比的手法,援引了诸多经典名句,丰富了“寂寞”的内涵,使之更加形象化、生动化了,读起来耐人寻味。

中华古诗词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和诸多美的元素,它滋养着、影响着学生的精神世界。语文教师要把握其价值取向,重视古诗词的熏陶、感染作用,尊重学生在学习古诗词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让学生在诵读、积累、感悟、运用等方面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提高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