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有效课堂对话叩响思维之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有效课堂对话叩响思维之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对话式”教学是叩响学生思维大门的有效教学方式,对话有效的关键在于教师能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案例反思后发现教师要有精确的问题意识,对话切入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兴趣点,善于利用学生的认知矛盾冲突,激发思维;要创设情景引导争鸣,让学生思维碰撞;超越课堂,拓宽对话的空间几点出发,试图取得效果。

关键词:有效课堂;对话;思维

一、导航

对话是师生间交往的主要形式。通过对话,师生形成真正的沟通交流,形成真正的相互作用,使学生思维处于应急状态并迅速地搜寻解题的策略。这种对话有利于开启学生的思维能力,适合当今新课程改革需要,因此被当今小学数学课堂中所采用。小学数学课堂对话不仅是师生的问答对话,还包括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生生之间的对话等。如何在现行课堂教学中实施与组织有效的对话,从而叩响学生的思维大门,实现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

二、案例点击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上,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热烈的“对话”。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是否已经完全从“听话教学”模式中走出来了呢?我们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对话”是否都是有效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数学课堂,来感受教与学的真实。

由一则课堂教学对话引发的思考

案例: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进行教学

师:请大家把1号平行四边形剪下来。每一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那么,我们剪下来的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是多少厘米呢?

生1:底5厘米,高3厘米。

师:我们怎样才能把这个平行四边形拼剪成长方形呢?

生2:(边说边操作)可以这样剪拼。

师:老师这样剪拼(边说边操作)行吗?

生齐答:行。

师:我们只要把平行四边形剪开,就能拼成一个长方形。那我们怎样剪呢?

生3:可以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

师:下面请同学们把自己手中的平行四边形剪开,然后平成长方形吧。(学生操作。)

师:数一数,算一算,看看这个长方形的长、宽、面积分别是多少?

生4:长5厘米,宽3厘米,面积15平方厘米。

师:那么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呢?算出来并填入表中(表略)。

师我们拼成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他们之间的面积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长其实就是平行四边形的——(生:长。)长方形的宽是平行四边形的——(生:高。)再剪下2号平行四边形。……(过程同上,略。)

师:通过实验,由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你能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吗?

生5: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深究案例:上面的教学,从表面上看,是在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中展开,教学已经从“独白”式走向了“对话”式。但我们很容易发现,这里的对话是机械的、记忆性的,教师所提的问题太简单,学生不需要深入思考便能回答,整个教学环节很顺畅。学生在这样的问题下无法展开思维,只能被动地接受现成的结论,这样必然会阻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学中必须设计一些稍有深度的问题,学生的思维才会出现碰撞,因而才会产生有效的课堂对话,从而诱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大力展开,让学生学有所得。

三、反思后的认识

克林伯格认为,在所有的教学中,都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相互作用的对话即有效的对话才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识。因此,我通过反思上述课堂对话,觉得课堂上激发学生的思维教师应有这样的意识。

(一)精确的问题意识,是叩响学生思维之门的前提

在课堂中,学生思考问题的价值取向、解题能力的高低、学习兴趣的培养等很多方面都与教师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设计有关。怎样的问题适合于课堂讨论,是我们在设计提问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因为课堂交流与讨论是引导学生就某个问题或现象自由地发表见解或进行论证,所以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考虑怎样让学生有话可说、能说。提高教师本身的问题意识,优化教学中的提问,就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帮助学生获得更大的发展。

(二)切入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兴趣,是叩响学生思维之门的捷径

如果对话的基石是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时空,那么对话的平台必须建立于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与学习兴趣点之上,这样的对话才能对到实处,对话才真实有效。

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提问给学生的思维创造一个宽松的氛围,通过设置问题情景的方式展开教学,可以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去,所以,在课堂对话教学中,教师能够“善问”才能很好地启动学生的思维,《学记》中有这样一句话:“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脱以解。”这就描述了善问的重要性。

(三)利用学生的认知矛盾冲突激发思维,是叩响学生思维之门的关键

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我叩其两端而竭焉”。指出教师要善于从正反两方面叩问。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实际上也是一种矛盾运动,新的数学知识总是基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而发生、延伸与发展的。当新问题不能利用原有的知识以及技能与方法来解决时,认知就发生矛盾与冲突。教师的教学主体性,就是要利用学生的这种认知矛盾,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从心理学角度讲,教师纠正和直接说出正确答案不如学生自己发现错误、纠正错误的过程印象深刻。这样的教学方式在数学学习中使用颇多。

(四)创设情景引导争鸣,是叩响学生思维之门的基础

情境是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条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各种各样的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

(五)开展多元对话,是对学生思维空间的拓展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数学教学呼唤对话教学,更期待多元对话教学的推进,让学生在言语的深处与言语发生多元的、生生不息的对话。

这样的对话学生不仅可以自由地寻找对话对象(教师、学生、文本……)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地选择对话形式——看、摸、做、想、说、比……不仅可以随时感受到对话的魅力,参与到对话中来,还可以使学生的认知、思想在互动、交往中得到螺旋式的渐进与提升,使课堂得到了升华。

【责编 齐秋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