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人工心脏起搏器安置术108例的观察及护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人工心脏起搏器安置术108例的观察及护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对房室传导阻滞患者采取安置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术,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成功率高、疗效肯定等优点。通过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而手术前后的观察及护理直接影响手术的成败。

关键词 心血管病 心脏起搏器 护理 心脏起搏器系统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7.218

房室传导阻滞是心血管常见病,严重者如病态窦房结综合症、Ⅲ度房室传导阻滞(Ⅲ度AVB)缓慢性心律失常。若不及时治疗可致心脏骤停,患者死亡。

临床资料

1996年4月~2009年11月收治安置永久性起搏器的房室传导阻滞患者108例,男65例,女43例,年龄56~84岁,平均年龄66岁;其中Ⅱ度2型,AVB 18例,Ⅲ度AVB 30例,病窦60例。

手术前后的观察护理

术前护理:①患者入院后住CCU病房,给予心电监护、吸氧,建立静脉通道,以便出现心律失常时及时给药纠正。做好健康宣教,使患者及家属对安置起搏器的有关手术知识,及安置起搏器的必要性和安全性,全面的了解,并讲解起搏器的工作原理,耐心说明安置过程及术后注意事项,和起搏器功能的预期效果以及术后护理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解除患者的紧张和担忧心理,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积极配合。②手术前1天或紧急临时起搏前立即做好普鲁卡因及抗生素的过敏试验,便于术中及术后用药。根据起搏器的需要作手术区清洁备皮。对于床上的不易小便的患者,术前训练使用小便器,以防术后发生尿潴留,常规化验血常规、肝功、出凝血时间及传染病六项,做十二导联心电图。③临时起搏导管用75%酒精侵泡2小时,插管前须用生理盐水冲干净。④手术一般在放射科进行,术前室内常规进行紫外线空气消毒,并备好可移动的X线机,除颤监护仪、氧气、吸引器以及各种抢救药品,并检查起搏器的性能。

术中配合:术前排空膀胱,术前6小时禁食,以防术中呕吐。术前半小时前给予镇静剂,例如,地西泮针10mg或鲁米那01g肌肉注射。左下肢建立静脉通路,以保证手术用药。②将患者及病历一同带入导管室,协助患者平卧于X线诊断床,注意复核床号、患者姓名、备皮情况。连接心电监测仪及脉压带,在下肢建立静脉输液通道以便抢救时用药,暴露手术野,配合术者进行消毒、铺单。术中由于机械刺激可能发生血气胸、心包填塞、恶性心律失常,甚至导致心脏停搏、呼吸停止。护士要密切观察病人面色、脉搏、呼吸、血压及心电图示波变化情况并及时报告手术医生,并根据医嘱准确无误地进行术中治疗,多与病人沟通,询问有无不适、转移注意力,消除紧张情绪,有助于手术的及时安全完成。术中配合医生进行起搏测试,准确报告测试参数。术毕,护送患者回病房,须详细交班,有关手术中情况、安置起搏器的类型及频率等。

术后的观察及护理:①术后住监护病房,持续心电监护2~3天,监视心脏搏动及节律情况,观察心电图变化。观察起搏器的起搏和感知功能,注意起搏是否良好,有无低感知和过感知,以及有无其他心律失常的出现。观察脉冲信号与P波或QRS波是否有关,以判断有无线移位的发生,如起搏信号消失,伴有头晕、胸闷、脉率减慢,为电极移位征象,应立即通知医师防止阿-斯综合征的发生。做到通过心电监护及时发现,正确处理,避免严重心脏事件的发生。②为防止术后伤口感染、根据医嘱应用抗生素或出血剂,防止局部感染避免引起细菌性心内膜炎。术后充分压迫止血,一般局部压用500~1000g砂袋压迫伤口6~8小时。3~4天后用碘伏消毒伤口并更换敷料,观察有无红肿、渗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常规测体温4次/日,连续7天,术后体温>38℃提示有感染。室内紫外线空气消毒,2次/日,照射时间30~60分钟/次,地面用含氯消毒液浸泡后的湿拖布消毒,2次/日。③术后患者取平卧位,24小时后可左侧卧位,绝对卧床1~3天以防起搏电极脱位,但不宜卧床过久,否则容易形成静脉血栓。据文献报道,人卧床保持不动时间不宜>9小时。术后患者卧床24~72小时会产生腰背酸痛、周身不适等症状,为此,应向患者说明卧床的必要性,限制活动的同时,加强生活护理,尽量满足患者多方面的要求,缓解患者急躁、焦虑的心理,保持室内环境整洁,定时通风,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平整、柔软。给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住院环境。④饮食及排便:卧床后活动受限,饮食与排便的习惯会改变,部分患者出现食欲不振、腹胀、便秘,为防止排便用力、饮食不当致呛咳震动使电极脱位,我们采取以下护理措施:协助患者进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多纤维饮食为佳,术后第一餐予易消化的流质食物,以后改为半流质,直到可下床活动,鼓励进食水果及新鲜蔬菜,禁食易产气的食物,如乳制品、豆质品等。除严重心力衰竭患者外,适当多饮水。术前对患者进行卧床排便的指导,术后在调整饮食结构的同时,每天定时进行腹部热敷及环形按摩,刺激肠蠕动,必要时给患者口服润肠通便药物辅助。

出院指导

教会患者测定、记录脉搏的方法,每天定时在安静状态下测量1~2次,保持起搏安装部位皮肤清洁干燥,嘱患者穿宽松衣服,减少摩擦。无其他心脏病基础者,术后3~6个月可参加一般运动,如骑车、游泳、洗澡、跳舞等日常生活。

心功能差或有原发心脏病者,坚持遵医嘱服用药物,活动量以不出现胸闷、气短、胸痛、下肢浮肿、呼吸困难为度。

远离磁场、电场,如核磁共振、手术电刀、碎石震波、电灼等,以防对起搏器造成干扰,遇雷雨时减少在室外逗留时间。

对于年轻、心功能好,单纯传导系统病变无合并症的患者,起搏器的安置不影响其婚育,但需经医生检查允许。告知患者随身携带封塑防水的保健卡,标明起搏器型号、安置时间、起搏频率及主治医生的通讯号码,以便出现意外时可得到及时救治。如出现脉率减慢或加速,埋藏部位红肿、热痛,头晕,黑朦等情况,应立即就近就诊。当起搏安置部位受碰撞后应及时就诊,检查起搏器功能,防止发生意外。外地患者应定期将心电图寄回安置起搏器的医院随访,本地患者术后前6个月每月检查1次,以后每年检查1次,接近电池使用年限时应增加检查次数。

告知家属病人死亡后,火葬前应取出起搏器,以免发生爆炸。

参考文献

1 临床心血管杂志,2009,7(25):516,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