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公安模拟画像与传统素描之间的差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公安模拟画像与传统素描之间的差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模拟画像要求技术人员具备一定的绘画特别是素描的功底。然而不少学习过传统素描的人才在刚接触公安模拟画像工作的时候,会因为两者间一些差异而不能很好地把握和转型。

关键词:模拟画像;传统素描;差异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6-0262-01

模拟画像是刑事科学技术中一门分支学科,研究这门学科最终目的是为侦查破案服务,使之作为人身同一认定的一种证据。从某种角度来说,模拟画像可以这么形容:它是刑事科学技术与传统素描的结合,是两者的交叉部分。它是用素描的技法,来为刑事侦查提供服务。通过目击者、被害人进行口述,技术人员将这种口述语言变成文字和图形;也可利用相似人脸谱作为摹画基准进行画像,这些就是模拟画像需要完成的工作。

模拟画像在许多方面同其“母体”传统素描一脉相承,但两者间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差异。不注意这些貌似小节的差异,有时就会造成应用上,即公安侦破工作上的麻烦。

素描并不是一门十分容易掌握的技艺。它需要的是人的观察力、模仿再现能力及其综合熟练度的素质。这样的人才的培养,需要较长时间,且一般要在人接受学习能力较强的青少年时期进行培养。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下,并不缺乏优良的掌握素描技能的人才,而从小开始对学生进行刑事科学技术的专门培养,却尚无前例。刑事科学技术中的其他一些学科,可以较快地学习并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唯独模拟画像,难以在短期内从零基础开始,很好地掌握运用。这就是该方面专业人才在培养上面临的窘境。所以现在国内模拟画像方面的技术人员,相当部分是半路出家。让素描学习者学习相关知识转型成为模拟画像方面的人才,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然而不少学习或已经“习惯”了传统素描的人才在刚接触模拟画像时,即使已经系统地学习了相关知识,还是会因为两者间一些这样那样的差异而不能很好地把握和转型。梳理清楚这些看似细节的问题,在公安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

模拟画像与传统素描间的差异,大体可以分为两种:固定性差异和可控性差异。

一、固定性差异

所谓固定性差异,就是本质性的,无法改变的。可体现在用途和标准两个方面。

(一)用途方面

模拟画像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与具体的公安侦破工作是分不开的。它从一些方面影响着侦破工作的进程和战机。模拟画像大多通过记录口述相貌来进行,在刑事案件中需要通过口述进行描绘的对象主要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犯罪分子,由于犯罪分子在作案时被旁观者或当事人目击,形貌暴露。第二种是失踪的人或被拐骗的人被罪犯劫持作人质的人等。

传统素描作为一门艺术,多是用于对艺术和美的再现和传播,或是培养人的审美能力和情趣等。

(二)标准方面

两者都是对具体客体(人像)的再现,故在标准方面同样追求形象的准确性。所不同的是传统素描的准确性影响的人们的审美,而模拟画像的准确性影响的是侦查工作的方向和战机。

模拟画像注重表现对象特征的体现。由于模拟画像是对口述等零散信息加以统筹,并以适当的想象加以合理补充,故不可能在形体上做到百分之百的准确。(口述人记忆中的形象一般都存在模糊或误差,常有“记不清了”的情况出现)应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一些特征的体现上。这些特征(包括胖瘦、脸型、五官形态及伤疤胎记等)往往有更大的应用价值。

传统素描追求的是对客体的完美再现,对笔触、质感、光感等模拟画像不涉及或较少涉及的方面均有较高要求,形体上的标准也具体得多。值得注意的是其作为艺术,与追求精确的科学常有背离,其标准可能是多样性的,取决于表现手法(风格化)或一些偶然因素。

二、可控性差异

所谓可控性差异,就是可以人为加以提高完善,甚至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交叉融合的一些方面。具体包括条件和技法两个方面。

(一)条件方面

模拟画像的条件对于作画者较为苛刻。其条件一般有一下四种情况:

1.以口述人语言、文字为框架的模拟画像

2.以相似人为模特的修正式模拟画像

3.以直系亲属的肖像为参照的模拟画像(某些遗传特征)

4.以童年肖像为基准追画现年的模拟画像

以上四种情况中,以第一种居多,其他三种很少出现故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

以口述人语言进行的模拟画像,其成功与否取决于两个方面:口述人的能力和作画人的能力。口述人能力包括提供准确信息的能力和校正能力;作画人能力包括历届,整合口述信息的能力和将素材变为有形画像的能力。如果说作画人可以通过培养训练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的话,口述人则相对具有很高的随机性。如果口述人缺乏相貌方面基本知识,或是时间过久,口述人记忆模糊消退,表述有误或表述不清等,都会贻误战机,甚至将侦查破案方向引入误区。另外,有些口述者容易受诱导效应的影响,在校正工作中出现犹豫不定,模棱两可的状况,觉得“大概就是这样”,“看起来挺像的”,事实上却与被描述对象有较大差异的情况,也是有的。所以说模拟画像的研究不单纯是我们公安机关内部需要掌握提高的问题,也是一个向社会,向人民群众宣传普及的问题。

相比之下,传统素描的条件则很简单,有着具体的,条件稳定的参照物,且是作画者单方面的观察,不会出现描述误差等问题。

(二)技法方面

模拟画像在大多数技法方面承袭于传统素描,但由于两者条件不同,在步骤和细节上还是有差异的。模拟画像时应先把口述者提供的信息加以整理,然后反映在画纸上,其过程更像是在玩拼图游戏,把各种各样的口述特征“拼凑”成一张脸,如“双眼皮”、“卧蚕眉”、“鹰钩鼻”等等。有时还会得到类似“长得怪吓人的”、“一脸奸相”这样的形容,这就需要作画时辅以一定的想象,具体还是依赖于作画者的经验及理论水平。最后让口述人进行校正。

传统素描在技法处理上较模拟画像灵活(艺术不像应用科学具有唯一可考的标准),影响的因素也更多:如光线,视角等。其侧重点也与模拟画像大相径庭。传统素描的步骤一般为:观察,落幅,勾轮廓,深化形体结构,最后刻画细部。(某些步骤模拟画像没有条件进行)在笔触、明暗、排线等方面的要求较高。

以一比喻概之即:传统素描像是解读国文诗歌,文字是一定的,可直接进行理解,不同的只是各人的欣赏水平和欣赏角度不同;模拟画像则像是解读外文诗歌,不同的翻译者由于语感不同,想象力不同,呈现给读者的译文也是千姿百态。

以上这些差异中,用途方面的差异是两者最本质的差异,除此之外,其他方面也不是各自为政的,它们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互相影响。从传统素描向模拟画像转型需要对这些方面有自己深入的体会,同时积累经验。对于固定性差异,需加以注意;对于可控性差异,可进一步研究掌握,巧妙运用,从而做到扬长避短。

另外,近年来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计算机作为一种强大的智能型工具正被逐步引入侦查工作中来,开始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计算机人像组合同样作为一门新兴技术正迅猛发展。这种技术的原理是通过建立庞大的数据资料库,对口述相貌等信息加以整合,拼贴模拟,而非人工作画。在一些方面,它的确可以替代人工的模拟画像,令工作更简便,更效率,更准确。但有一些需要经验性,分析性甚至“直觉性”较强的工作,计算机是无法全部代劳的。所以,模拟画像仍在公安侦破工作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参考文献:

[1]张欣.记忆人像.-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2.1.

[2]赵成文.刑事相貌学.北京教育出版社,1993.

[3]姚殿义.绘影探案方略.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

[4]付旭东.模拟画像你我他.群众出版社,2005.

[5]赵成文.刑事相貌学[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