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如何将课堂提问艺术和语文教学结合起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如何将课堂提问艺术和语文教学结合起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可见课堂提问之与教学的关系是如此的重要。设计良好的提问,能开拓学生的思路,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优化教学效果,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初中语文;兴趣培养;提问艺术语文教学

【Abstract】The educator pottery line know to say:"The invention is thousand ten millions, point of departure is an ask.Animals not equal to person, lead is will not ask.A wise man ask Qiao, the ignorant people ask stupid.The manpower win nature's work and ask just in the each matter."It is thus clear that the classroom lift to ask it with teaching of relation is such of importance.The design goodly lift to ask, the ability expand the student's way of thinking, development the student's potential, development student analysis, problem-solving ability and frontier spirit, excellent turn teaching effect, from the essence exaltation student of comprehensive character.

【Key words】Junior high school language;Interest development;Lift to ask an art;Language teaching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进行和深入,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是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思维培养,重视语文知识的实践和创新,是文科知识的重要工具。教师要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实际,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使他们能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语文知识进行理解、反应、解决和判断,从而提高学习水平和语文思维水平。而其中课堂提问艺术就是其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精彩的提问能够很好地诱发学生思维,能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运用好课堂互动提问和以及掌握课堂提问的艺术对提高初中语文课的教学质量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实际的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的提问没有艺术性,过于简单或者是机械地解读。诸如“是不是”、“好不好”之类的提问,表面上在一定程度上是营造了一定的气氛,但实质上却是流于形式,华而不实的,而且还有损学生思维的积极和主动性;有的教师提问超出学生知识的范围,甚至会出现问题过难的现象,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思维热情和信心;有的教师不善于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而适当引导,学生思维水平难以提高。课堂提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艺术,教师要重视课堂提问的艺术性,把握提问的“度”和时机、对象,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效能。因材施教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来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初中数学教育和小学生不同,小学阶段的语文知识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跟随老师学习的形式来完成课堂教育的。而初中阶段,这样的教育方式是明显不足的,加之初中阶段学生的知识量大、科目多等问题,语文课的开课时间长,让学生对语文感兴趣显得尤为重要了,所以课堂中提高提问的艺术对于提高学生语文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常情况下,应该从学生所熟知的生活片段入手,先让学生对这一知识预热,然后让学生对这一知识产生兴趣,进而老师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对问题更明了,然后给学生解答其中所存在的问题,这样就大大增强了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水平。

一、 抓住契机,设置矛盾,激活思维

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为此,我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问题)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如《寻找时传祥》一文,一开篇可让学生思考:时传祥是什么样的人?为什么要寻找?最后找到了吗?本来一篇看似枯燥无味的写人的章文却因为几个简单的问题就能使学生学得饶有趣味。又如教学《孔乙己》一文时,特别注意发问的技巧。开篇就提问:"孔乙己姓甚名谁?",“他真的姓孔吗?”。这样两个看似简单却又难以一下子回答的问题,很自然诱导学生认真地研读课文。在此基础上,顺势利导学生认识孔乙己没有名字的深刻性,解决本文的教学难点。可见,抓住契机,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会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值得一提的是,课堂上设置问题的"矛盾",应从实际出发,不能因为一个问题就扼杀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 提问变直为曲,引人入胜

课堂的提问如果简单化,启发性就不强,久而久之,学生对这样的提问会感到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思维的发展。假如把问题换成"曲问"、"活问"的方式提出,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并且要求他们在思维上"跳一跳"才能回答上。又如《小橘灯》一文中写道:我低声问:"你家还有什么人?"她说:"现在没有什么人,我爸爸到外面去了……"如果让学生分析小姑娘话没说完的原因,可以这样问:"小姑娘话没说完就停住,是不是她不知道爸爸到哪里去了呢?"当学生给予否定回答时,又继续问:"既然知道爸爸的去处,为什么不直说?"有的学生会说"怕别人知道"、"当时不方便说",在这个时候,又提出关键的一问:"文章这样写小姑娘,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特点呢?"很明显,因为有了前面第一处的"曲问",学生是比较容易理解小姑娘在此处"机警、乐观"的性格特点。所以说,这种要拐个弯才能找到答案的问法,不仅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甚至产生"投石击破水底天"的教学效果。因势利导、富于技巧性的提问,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各种综合能力,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三、 提问要阶梯性设计,化难为易,化大为小

上好一节语文课,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要从整节课、从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的提问,才能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问,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如教学《大堰河――我的保姆》一文,我采用了阶梯式设问的方式进行教学。先提出问题:大堰河是一条河?还是一个人的名字?可引导学生阅读注释找答案。再问:作者为什么不写母亲?而写他的保姆?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个形象?在这样一组从易到难,环环相扣的设问的引导下,学生对本文重点难点的学习就容易解决了。

四、提问还应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课堂中的提问,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因而更应注意提问的角度和问题的深度。如在学习了《爱莲说》一文后,就引导学生思考:"莲"的精神品质可以与社会上哪些人联系起来呢?又如学习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一诗句后,就问学生:在实际运用中,还包含着什么耐人寻味的哲理?再如学习了《水稻之父――袁隆平》中袁隆平的甘为人类奉献的精神后,可让学生思考:哪些名人身上也具有这种精神?能具体说说他们的感人事迹吗?这几个思维发散的提问都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问",让学生想得"深",想得"广",并把"问"与阅读、写作、做人联系起来,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纵向、横向的发展,加强了学生的人文精神的教育。

纵上所述,语文课堂上适时适度、而且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语文素质能力训练的进程,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为此,课前应精心设计好各种类型的课堂提问,形成有自己特色、适合学生口味的提问艺术风格,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