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模仿改进就是“微创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模仿改进就是“微创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即使腾讯因大举模仿被斥为“全民公敌”,但谁也无法指责其商业层面的成功。千万不要鄙视模仿这个词,它也是一种有效的竞争战略!

在互联网业内,腾讯被同行称之为“全民公敌”。“全民公敌”的意思是,一旦有市场潜力的互联网应用出来,腾讯就迅速跟进,做出相似的产品,并凭借其终端优迅速取胜。同行借此认为,腾讯的这种做法是在利用其垄断地位扼杀创新,事实真的如此么?

当然不是!纯粹从商业角度来说,腾讯的做法只要不涉及知识产权,本身是无可指摘的。几乎所有的中国互联网公司,都是从模仿国外的商业模式和产品应用起家的,模仿本身就是一种竞争战略。和那些同行相比,腾讯的优不过是其拥有庞大的终端用户。

不要鄙视模仿这个词,模仿本身就是一种竞争战略,而且拥有一套完整的方法论。当然,如果你不喜欢模仿这个词,你可以叫它“微创新”。“微创新”是360总裁周鸿神率先提出的一个词,其含义和好的模仿其实一样,好的模仿就是“微创新”。也就是说,在其现有产品的基础上,根据消费者需求,做一些细微的改进,使之性能更好,成本更低,从而获得竞争优。

模仿VS微创新

模仿不等于抄袭和伪造。我们说的模仿,往往是指基于现有产品,做一些细微的改进,其本质和“微创新”是完全一样的。无论是新创企业还是成熟企业,模仿或者说“微创新”都是一个不错的竞争战略,它能够在很短的时间之内,以最小的代价赶超对手。

模仿本身并不可耻。在中国的互联网企业中,模仿比比皆是:Myspace和Facebook火了,开心和人人网就迅速跟进;Twitter火了,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迅速跟进;Groupon火了,国内的2000多家团购网站快速跟进。这些标准的模仿也是许多创业型企业的通常做法。

不仅如此,就连那些我们认为是“创新者”的国际巨头,其实也是优秀的模仿者。例如微软,它的多数产品都是模仿别人的。即便是苹果公司充满创新的产品――从ipad到iPhone,很多技术也是模仿而来,只不过在用户体验上做了一些创新。

模仿也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竞争战略。虽然人人都在喊着要创新,但创新成功的概率其实是非常低的,由于技术和市场的不成熟,那些创新“先驱”往往成为了创新“先烈”。反而是那些“追随者”在之前的基础上,做了一些功能上的改进之后,超越了“先行者”。

为什么那些大公司也要去模仿别人呢?这些大公司往往缺乏小公司的灵活机制,因此创新精神不及这些小公司,但他们有庞大的财力支持。一旦他们发现某一个小企业的创新有市场潜力的话,他们就可以在这些小企业的创新成果基础之上做一些改进,迅速占领市场。

由于有创新者开路,“模仿者”往往可以搭顺风车,不必去支付高昂的研发费用。而且创新者已经教育好消费者,市场初步成熟。“模仿者”往往凭着“后发优”,根据消费者需求对以前的产品做一些改善,用更低的价格提供更优质的产品,从而一举超越创新者。

还是以腾讯为例,腾讯最大的优,就在于拥有几亿的用户群,熟知消费者心理和习惯。一旦它发现市面上某款产品不错,就会立即做一个差不多的产品出来,然后放在平台上测试,同时加以改良。一旦这款产品反响不错,它就开始大规模推广,并迅速取得绝对优。

这种模仿赶超策略类似于长跑中的跟随战略,一开始跟在别人后面跑,观察先行者的特点,然后利用一个弯道机会超越对手。正是因为模仿战略的存在,我们经常看到一个新市场的跟随者往往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超过这个市场的开创者,这种事情经常发生。

聪明的模仿

模仿战略的道理不复杂,但成功的模仿并不多见,大多数模仿都以失败告终。为什么呢?不改进。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大多模仿者往往“画虎不成反类犬”。很多失败的模仿者都热衷于学习“最佳实践”,不加因果分析地照搬照抄别人的经验,而这些却不是企业成功的关键要素。这种“愚蠢的模仿”即便能偶尔成功,也大多是运气使然,但运气不会总是那么好。

与之相反,“聪明的模仿”往往充分地领会被模仿对象的精髓,并加以改进,体现差异化的特点。只有当模仿者完全明白了模仿标杆的竞争战略以及成功要素,而且恰好与该企业拥有的资源、能力和目标市场相匹配,这样的模仿者才有获胜的机会。

“聪明的模仿”必须要解决五个基本的问题:模仿哪个行业或领域?模仿什么(模仿对象是某种产品、流程还是整个商业模式)?模仿哪个公司?何时模仿?以及怎样模仿(模仿的形式和步骤)?一个企业必须对这五个问题有清晰的认识,才能制定出成功的模仿战略。

以当下热门的团购网站为例。一个好的Groupon的模仿者,必须首先充分理解Groupon的商业模式。其次,它还必须洞悉中国消费者的习惯,制定适合中国市场的商业模式。最后,这个模仿者还必须有相应的资源,确保自己的能力和资源能够有效地执行这个战略。

时下,中国有许多团购网在模仿G roupon,但都只是一哄而上,什么产品都搞折扣噱头,什么网民都胡乱聚合,缺乏系统的甄别与认证,导致出现了很多货不对板的服务缩水事件,消费者大呼上当,这一现象值得反思。

相比之下,G roupon在选择具体的团购商品或服务的时候,却非常谨慎。每天、每个地区仅仅有1件团购产品,而且是以各类培训课程和体育健身等服务类为主,而不是简单地叫卖菜式、衣服等折扣商品。

其对于团购的参与人数也卡得非常严格,毕竟价格低的话当然就需要足够的人数。它规定只有达到预定人数,每个人才能享受到折扣价;哪怕只缺少一个人的名额,每个人也就享受不到折扣价了。这样才有可能发动更多的人,更好地传播。

那些拙劣模仿G roupon的团购网为什么难以为继?因为它们抓不到“模仿战略”的精髓:企业引进外来观念、做法和模式,并根据自身情况加以调整,在此过程中又融合创新和其他方面的模仿,从而形成一个特色鲜明的混合体。

“非常可乐”便是一个目前已经被证明是成功的案例。最初,非常可乐模仿可口可乐的产品包装设计和口味。接下来,非常可乐强调差异化竞争,将目光投向了被可口可乐忽视的广大农村市场,建立了一套广阔的销售渠道网络。最后,非常可乐还通过强但重点突出的广告宣传,打造其“中国人自己的可乐”的产品特色。这就是“聪明的模仿”。

不要鄙视模仿,模仿自有道理。企业要做的是,洞悉何谓正确的模仿,从而制定出自己企业的模仿战略。模仿有理,更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