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梁实秋的顺适、安适与闲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梁实秋的顺适、安适与闲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梁实秋是20世纪中国颇具传统色彩的知识分子,身兼儒家冲淡平和的中庸之道与西方典雅绅士之情愫,行文中自有笑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的达观与恬淡。人生观与文学观中无不充盈着顺适安适闲适的情怀。

【关键词】梁实秋;顺适;安适;闲适

谈到梁实秋先生,均绕不过“闲适恬淡”四字,作为“闲适派”散文一脉的重要作家,兼容了中国传统儒家的冲淡平和,又渗透着西方典雅绅士之情愫。梁实秋的家庭背景塑造了他保守稳健克己复礼的性格。在清华八年毕业之后,师从白璧德的求学经过,人生观和学术思想也受到了很大影响。

梁实秋认为,“诗和诗人是不可分的,要做诗,先要做诗人。”要培养人格,成为高尚的君子。“第一:对于人生要有浓厚的兴趣。……第二:要摒弃名利观念。……第三:要培养正义感。”这三点,就是要求作家要乐观,淡泊,正义。而梁实秋先生也正是身体力行坚持本真,即便在战火连天的动荡岁月里,也在简陋之极的平房里找到人生无限的乐趣。那平房“有窗而无玻璃,风来则冻若凉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来则渗如滴漏。”而正是这样的陋室,梁实秋则称其为“雅舍”,并有《雅舍小品》著世。感叹人生情趣,描绘世态人情,缅怀乡土风情。他乐观豁达,讨厌政治,梁实秋的顺适,即体现在他顺应自己的本性,尊崇人性,一生不慕权贵不逐名利。渴望“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自然,是典型的传统士大夫,内心深处蕴藏着魏晋名士的志趣。由此也就不难理解梁实秋为何坚持“为人生”的文学理念,主张文学基于人的体验,坚持文学是人生的反映。自由主义便是梁实秋顺适人性的追求,希望用文字表达对人生的感悟而不带有明确的社会功利性。也正是因为如此,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与左翼文学家发生激烈论战,梁实秋的顺适人性,对个体真实体验的抒发被左翼批评家痛斥。梁实秋本是刻意远离政治的文人,政治立场有待抉择,但从他人生观的顺适角度来看,在当时政治氛围浓厚的大环境下,与左翼的论战在所难免。

梁实秋年老后正视生死,“老不必叹,更不必讳。花有开有谢,树有枯有荣。”正是对于人生的顺适,对于死亡才表现的达观。梁实秋先生的遗嘱是“遗体入殓时,身着长袍马褂,身旁放着文房四宝及他的著作《雅舍小品》,《白猫王子》和《槐园梦忆》等,坟墓面向大陆,遥望故乡。”

梁实秋先生的安适即是安于既有的平淡日常生活,回味传统。最凸显的是行文中透出的平民之心。梁实秋先生的平民心渊源有自,它来源于传统的家庭氛围,来源于北京这个古老的城市和恒久的文化,安置于北京厚重的文化积淀。在这样一个市井人情中成长起来的文人不自觉的带上了安适的感觉。过年去逛厂甸,去琉璃厂搜旧书,钻胡同放风筝,吃豆汁,豌豆糕,艾窝窝,讲的是老礼。经过这样一种民俗的洗礼,不由得对平民亲近。梁实秋先生作为一个生活于此,求学于此的人,在文人特有的细腻浪漫之外,很容易产生对生活追求一种安适的感情,对生活场景的文本表现带有温厚平缓的基调。如《北平的零食小贩》、《北平的街道》、《放风筝》、《“疲马恋旧秣,羁禽思故栖”》等,回忆自己从小到戏园子听戏的情景,无不饱含深情,深深眷恋。他的天性中有着平易,冲和,平淡和超然,热爱家庭生活的恬静与温馨,留意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不愿意冒险去破坏平静的生活,安于现状,维持现状多于要求变革。

梁实秋在1983年9月21日给梁文蔷的一封信中曾这样表白到:“我是一个Family man爱家庭的人(爱父母妻室儿女的小家庭,不是大家庭),我就怕离家,离家就惶惶然,不过因此就缺乏冒险进取的精神,一辈子庸庸碌碌老死于牖户之间。”从《雅舍小品》开始到《雅舍谈吃》结束,取材大体均不离身边琐事,周遭事项,集中体现了他的自我人生和绅士风雅,一种对生活的安适情怀。

梁实秋先生散文的闲适,体现在取材简单立意幽默上。用层层剥示,唠唠叨叨话家常的腔调,随笔中有种悠闲而雍容的美学品格。形成如与名士谈心,与野老散游的自然节奏。他的文章大都是日常的生活琐事,很少涉及现实生活中的大事。把生活中愉快和不愉快的人生经验都用一种风趣的手法表现出来,这源于他一生温情的生活背景和个人性格特征。

理发匠俟你坐定之后,便伸胳膊挽袖相度你那一脑袋的毛发,对于毛发所依附的人并无兴趣。一块白绸布往你身上一罩,不见得是新洗的,往往是斑斑点点的如虎皮宣。最后是一根布条在咽喉处一勒。当然不会致命,不过箍得也就够紧,如果是自己的颈子大概舍不得用那样大的力。头发是以剪为原则,但是附带着生薅硬拔的却也不免……(《理发》)

“我知道性命并无危险,但是每次出来进去总要经过它(房东家豢养的狗)防次,言语不通,思想亦异,每次都要引起摩擦,酿成冲突,日久之后真觉厌烦之至。期间曾谋求种种对策,一度投以饵饼,期收绥靖之效,不料饵饼尚未啖完,趁我返身开锁之际,无警告的向我的腿部偷袭过来,又一度改取‘进攻乃最好之防御’的方法,转取主动,见头打头,见尾打尾,虽无挫,然积小胜终不能成大胜,且转战之余,血脉贲张,亦大失体统。因此外出即怵四家,回到房里又不敢多饮茶。”(《狗》)

理发本是生活小事,可能也会有不舒适的一面,但梁实秋在述说的时候,故意夸大了自己的不愉快体验,把理发匠的行为夸张为施虐行为,从而产生谐趣的效果,令人捧腹。恶狗挡道,亦属无奈,但梁实秋文中的幽默中不乏自嘲。幽默温柔敦厚,受英美绅士风度的影响,笔锋时时节制而不能畅所欲言,文章有一种闲适的书卷气,他的幽默是一种贵族式的幽默。没有对民族存亡、民族抗争等社会重大事件给予表现,而是选择了凡人俗事加以描绘,没有大时代大背景大事件,书写对象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作者有意回避了尖锐性社会问题,把目光聚焦到日常琐事,偶有所感,无论大小雅俗,都信手拈来,静观审视。怀揣悠游自得的心态,营造闲适自得的艺术世界,以求愉悦性情、调剂人生,使生活呈显艺术情调,让人们感受美的生活,这就是梁实秋作品的审美追求,文章中透出的是一种闲适与自得其乐的味道。这种风趣,是内在的,淡然而不浓烈,是一种气质,而不是手段。《旁若无人》、《排队》、《谦让》等都是对生活中极平常小事的一些不良习性的批评,但既非冷嘲也不是热讽,而是一种有节制的批评。从语言上、形式上、思想上都体现着闲适安然的文风。

结语

读梁实秋先生的文章,是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他的散文字数不多,但字字珠玑,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是娓娓道来,如一杯蜂蜜水,清淡中透着馨香,平淡中给人巨大的震撼,进而使人静心沉淀自己,给人以现实的鼓励和精神上的慰藉。

【参考文献】

[1] 梁实秋.雅舍小品[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 梁实秋.梁实秋散文[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3] 梁实秋.诗与诗人 [M].台湾:台北时报文化出版社公司,1976.

[4] 梁文蔷.梁实秋与程季淑[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

[5] 高旭东.梁实秋与中西文化[M].上海:中华书局,2007.

[6] 高东旭.梁实秋 在古典与浪漫之间[M].北京:文津出版社,2005.

[7] 马玉红、王公山. 梁实秋人生理想和文学艺术与儒家思想的契合 [J]. 江汉论坛,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