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针刺结合刺血疗法治疗中风后失眠的疗效观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针刺结合刺血疗法治疗中风后失眠的疗效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结合中冲穴刺血治疗中风后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58例中风后失眠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28例,其中治疗组采取针刺结合中冲穴刺血疗法,对照组仅予以常规针刺治疗。每周治疗3次,两组均治3周。各组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SPIEGEL睡眠量表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 MESSS)评分,观察其疗效及起效时间,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PSQI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00%,对照组总有效率82.14%,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在治疗第二周及第三周治疗后疗效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0.05);治疗组对中风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中冲穴刺血治疗中风后失眠有良好疗效,与单纯针刺治疗相比具有起效快,疗效好,并有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优点。

【关键词】中风后失眠;针刺;中冲穴;刺血,放血疗法,疗效

【作者介绍】李昌植(1978-),男,博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针灸治疗脑血管病变

失眠,中医学称之为“不寐”、“不得卧”,是以难以入睡、睡眠维持困难为特征的常见病,主要表现为以睡眠质量和数量均不能达到正常需求的一种主观体验[1]。包括难以入睡、睡眠不深、易醒、多梦、早醒、醒后不易再睡、醒后不适感、疲乏,或者是白天困倦等不同的单个或多个症状。中风后失眠是当前中风患者在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国内相关调查文献报道95%的中风病患者伴有睡眠不调[2],而国外的文献报道中风后失眠发生率可达56.7%~67.7%[3]。有研究表明[4],中风后失眠患者可能会有更严重的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中风后认知功能损害,更慢的神经功能恢复,更差的日常生活能力,并直接影响到了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速度。当前,虽然针对失眠的药物很多,但其具有较多的副反应,容易产生依赖性,而且停药后反复的比例较高,禁忌证多,临床中的应用受到了制约。因此,迫切需要对中风后失眠症的更为有效的,容易操作的治疗方法。本课题选用针刺及刺血疗法治疗中风失眠进行了对照研究,针刺结合刺血治疗中风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运用针刺及刺血疗法治疗中风后失眠患者的情况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将58例中风后失眠患者按随机表随机分治疗组30例,对照组28 例。治疗组男 18例,女12例,年龄42~76岁,平均(56.96±6.30)岁;病程最长56天,最短34天,平均(39.68±3.41)天;对照组男16例,女12例,年龄40~74岁,平均(55.63±6.92)岁;病程最长59天,最短32天,平均(36.43±3.87)天。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1 )中风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关于《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要点》制定的标准[5];(2)失眠诊断标准:采用国际通用SPIEGEL睡眠量表进行评分,SPIEGEL量表由6项内容(入睡时间、总睡眠时间、夜醒次数、睡眠深度、做梦情况、醒后感觉)组成;每项按病情轻重分别计0、1、3、5、7 分,得分越高,失眠程度越重;总分在12分以上者诊断为失眠症患者;总分≥12分,为轻度失眠症;总分≥18 分,为中度失眠症;总分≥24 分为重度失眠症。

1.3纳入标准:(1)年龄在30~80周岁;(2)符合上述疾病诊断标准的首次患中风继发睡眠障碍患者;(3)简明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在 24 分以上;SPIEGEL 睡眠量表评分≥12 分;HAMD抑郁量表<17分;(4)发病前无睡眠障碍,无智能、语言理解和表达障碍,能基本独立完成各种量表的测评;(5)排除重度意识障碍及严重心脑肾功能不全患者;(6)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排除标准:(1)不符合上述诊断及纳入标准者;(2)因严重意识障碍、严重痴呆、失语、耳聋、失认等影响表达者;(3)已应用其他抗抑郁药、安眠药治疗者;(4)合并有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或其他严重疾病正处于急性期者;(5)不按要求配合治疗,依从性差者。

2 实验方法与材料

2.1治疗方法:

(1)治疗组:①针刺:针刺处方:根据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针灸治疗学》失眠治疗的取穴方法,基本处方[6]:神门、内关、百会、安眠;心脾两虚加心俞、脾俞、三阴交;心胆气虚加心俞、胆俞、丘墟;阴虚火旺加太溪、太冲、涌泉;肝郁化火加行间、太冲、风池;痰热内扰加中脘、丰隆、内庭。操作方法:选用华佗牌0.22×40mm不锈钢毫针,进针深度到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经络腧穴学》教材中腧穴的常规深度,通过轻微的提插捻转行气手法达到术者手下有沉紧涩滞感觉,患者有轻微的酸麻胀重的得气感为度,平补平泻,得气后留针30分钟。每周隔天治疗3次,3周共9次治疗。

②刺血:选取中冲穴,75%酒精棉球常规消毒之后,用7号一次性注射器针头的针尖点刺穴位,深度控制在2~3mm左右,不宜过深。点刺后用手按揉并挤压中指末节,使其出血10-15滴左右,可以边挤压出血边用75%酒精棉球擦拭,最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压1分钟压迫止血。治疗每次先针刺,针刺结束后刺血,每周3次,左右手中冲穴交替刺血,每治疗1周后进行相关观察,3周后评价疗效

(2)对照组:选穴及治疗方法:仅予单纯针刺治疗。针刺取穴及操作手法等同治疗组,每治疗1周后进行相关观察,3周后评价疗效。

2.2针具华佗牌 0.22×40mm不锈钢毫针,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

2.3疗效判定指标:(1)失眠改善评定:以SPIEGEL量表减分率计算,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2周、3周分别按SPIEGEL量表规定的6项内容为指标各填量表一份、并依此评分。痊愈:减分率≥80%;显效:减分率≥50%;有效:减分率≥30%;无效:减分率<30%,总有效率为临床痊愈、显效和有效之和。

(2)神经功能改善评定: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MESSS)减分率:100%~90% 为痊愈;89%~46% 为显著进步;45%~18% 为进步;<18%为无变化;总有效率为临床痊愈、显著进步和进步之和。

2.4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19.0 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两组患者失眠改善疗效比较:

表1 两组患者SPIEGEL 睡眠评分对比(±s,分)

组 别 例数 治疗前 1 周后 2 周后 3 周后

对照组 28 21.86±3.56 19.74±3.84 16.89±2.49 11.95±1.521)

治疗组 30 21.74±3.48 18.54±3.67 14.26±2.372) 10.17±1.271)2)

注: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 <0.05;治疗后组间比较2)P <0.05

从表1可知,治疗前两组SPIEGEL睡眠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1周后,两组患者睡眠质量有所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针刺配刺血治疗在治疗第二周后与第三周后,与单纯针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3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对比来看,两组治疗方法都有效改善中风后失眠患者的症状,但针刺结合刺血疗法起效时间快,第二周就有差异,从此可以判断针刺结合刺血可以缩短中风后失眠的疗程。

表 2 两组患者失眠改善临床疗效比较(例)

组 别 例数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 28 1 10 12 5 82.14

治疗组 30 4 16 9 1 96.001)

注:与对照组比较,1)P <0.05

由表2分析,针刺结合刺血疗法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针刺治疗,疗效有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并且针刺结合刺血疗法组痊愈和显效优于单纯针刺组。

3.2两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比较

表3 神经功能康复疗效评定比较(例)

组 别 例数 痊愈 显著进步 进步 无变化 总有效率(%)

对照组 28 0 7 8 13 53.57

治疗组 30 1 11 10 8 73.331)

注:与对照组比较,1)P <0.05

中风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针刺结合刺血治疗组优于单纯针刺治疗组具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针刺结合刺血组痊愈及显著进步优于单纯针刺组。

4 讨论

中风后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失眠,但其原因和机理尚不十分清楚。目前主要认为脑血管病变部位直接影响到与睡眠有关的解剖部位,如额叶底部、眶部皮质、视交叉上核、中脑盖部巨细胞区、蓝斑、缝际核、延髓网状结构抑制区、上行网状系统等[7]。贾氏[8]报道,中风后失眠与脑血管病的性质及病变部位密切相关,此外中风后引起的失语、偏瘫、感觉障碍等躯体不适症状也可以影响睡眠,或中风后导致的抑郁、焦虑、其他精神症状及不良情绪等引起失眠,或失眠本身就是疾病的主要表现。中医学则认为,机体营卫气血运行紊乱、脏腑阴阳失调,导致气机逆乱、上犯于脑,而脑为元神之府,元神受扰,进而出现意识、情志、睡眠异常等症状,因此中风患者往往继发不寐。

当前,针灸已广泛应用在中风后失眠的治疗中。针灸结合中风后的其他基础治疗疗效较好,并有起效快、副作用少、疗效持久的优点。中风后失眠的产生除与疾病本身关系外,还与环境因素、精神、情绪、疼痛、其他疾病等诸多生理、心理、药源性因素相关。这些患者同时伴有情绪不安、焦虑等症状、情感脆弱,因此在治疗中风后失眠时,除了对中风的常规治疗外,还应注意加强调节患者的心神。“心藏神”,“心主神明”,在针灸临床治疗失眠,与心相关的经络及穴位无疑是首先。中冲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井穴,《难经・六十八难》:“井主心下满”,中冲穴具有苏厥开窍,清心泄热的功效,为常用穴之一。中冲穴名称和位置的最早记录见于《内经》。

有研究认为失眠以热证居多,或为实热,或为虚热,或为肝火,或为痰热[11]。《素问・生气通天论》提出的“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是中医早期对中风的认识之一,患者素体阴虚,水不涵木,复因情志所伤,肝阳暴张,引动心火,风火相煽,气血上逆,猝发昏仆。而《针灸大成・经外奇穴》里提到十宣穴“治乳蛾,用三棱针出血,大效”。目前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性咽喉疾病、高热惊厥、癌症高热、烧伤以及中风病急性期。十宣穴在中风病(中脏腑)中用于醒神开窍已为针灸界的共识。

中冲穴刺血在临床中风病恢复期的应用尚未引起重视,未见治疗中风后失眠的报道。本课题研究表明,针刺结合中冲穴刺血疗法治疗中风后失眠患者,安全便捷,起效时间较快,较单纯针刺比较可以缩短疗程,总体疗效显著优于单纯针刺组,且对中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较好的恢复和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梁繁荣.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307-309.

[2] 游国雄.失眠的病因及其诊断与治疗[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3,7(7):389.

[3] Pslomaki H,Berg A,Meririnne E,plaints of Post stroke in somia and its treatmen with mianwerin[J].Cerebrovasc Dis,2003,15(9):56-62.

[4] 张晓玲,官俏兵.脑卒中患者的失眠问题调查[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5,38(5): 324-325.

[5] 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项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内科杂志,1996,29(6):379.

[6] 王启才.针灸治疗学[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85.

[7] 蒋安杰,裴正斌.急性脑卒中患者病灶发生部位与患者睡眠障碍[J].中国临床康复.2005,9(20):80 -81.

【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项目编号:ZYSNXD-CC-MZY005)

红色字体排在本文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