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广东省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评价的实证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广东省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评价的实证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通过构建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客观指标体系,运用统计数据从经济环境、教育环境、健康情况、生活设施、资源环境、就业与安全六个方面对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居民生活质量进行评价与比较,并对提高广东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评价体系;生活质量;客观指标;因子分析

中图分类号:F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2

城市是人类生活活动最为频繁的区域,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城市在给人们带来了丰富的物质条件和精神上的享受的同时,也使得环境受到污染、交通开始拥挤、住房紧张、精神紧张,带来了一系列城市居民生活的问题。随着广东经济的快速发展,广东城市居民的生活已经得到很大的改善,但是仍然存在着收入差距扩大、发展不平衡等不如意的情况。通过构建一个以客观指标为主的衡量广东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研究体系,找出目前能够较好的反映或制约广东居民生活质量的因素,提出改善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计划,对促进广东城市和区域经济健康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及其测量指标

我国学者对于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研究已经有近半个世纪,但是对于生活质量的理解至今仍然没有达成共识。对生活质量的研究主要通过客观指标、主观指标和主客观结合进行研究。客观指标主要是通过运用能够计量的社会经济指标来衡量人们需要得到的满足程度,客观指标主要运用社会、经济、环境和健康指标来表示。对于客观指标的选择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发展补充,从传统的以国民经济账户模式,到引入更多环境、社会、生活、医疗等其他因素的用来衡量生活质量的指标。主观指标主要只是考虑个人的主观感受,比如幸福感、满足感、成就感等方面来反映生活质量。主客观结合的指标主要的将生活质量定义为既包含客观人类需要的满足的客观指标,也包含个人和群体的主观福利和满足感的指标,在物质基础、生活设施、医疗、安全、喜好上建立生活质量,是以经济指标衡量的社会质量指标和个人幸福满足感共同构成的,需要运用主客观两个方面的指标才能真实地反映居民的实际生活状况。

主观感受一般是以客观作为其基础条件,而且主观感受具有较强的相对性,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因此,本研究主要是通过客观指标来衡量居民生活质量。结合广东城市的实际情况,我们构建了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包括经济环境、教育环境、健康情况,生活设施、资源环境、就业与安全等6个子体系17个个体指标。如表1所示。

二、因子分析法在居民生活质量测量中的运用

1.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指标体系的因子分析结果

我们从6个子体系,17项指标构建了测量广东省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指标体系。为了增加各个指标之间的内在关联性、降低指标体系的复杂程度、增强指标体系的效度,同时也能更有效地运用实证数据来描述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我们以城市居民的数据作为基础,对构建的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指标体系进行因子分析。因子分析方法的基本步骤是:首先对不同维度的统计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然后对指标间相互关联的数据实施一系列运算,找出其中对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起到重要决定作用的一些基础因子,得出一个能够比较完整的揭示各指标内部关系的因子载荷矩阵,确定具体的因子模型,达到降维的目的;最后对提取出来的因子进行分析,计算其因子得分,合成一个综合的分支,来综合评价特定区域内某个方面的问题。

我们依据上述6个子体系、17项指标收集了广东21个地级市2012年的截面数据,并根据上述程序对其进行因素分析(因子分析所得因子载荷矩阵结果见表2)。

以上五个公因子累积贡献率达到84.502%,能够很好地反映和衡量广东2012年21个城市的居民生活质量状况。整体上看,这六个公因子对生活质量影响力的区别较大,各项生活质量指标在广东的城市发展中贡献的程度有较大的不同。具体来说,第一公因子对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力占主要部分,其贡献率为42.558%,可见,当地经济环境、生活设施、健康情况对各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较大。第二公因子贡献率为17.302%,这表明教育环境对城市居民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第三公因子、第四公因子和第五公因子的影响力相当,其贡献率分别为9.612%、8.103%和6.928%,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程度较小,表明资源环境和就业与安全对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较小。

2.广东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水平及其差异

为了描述广东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水平以及21个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水平的差异,我们分别计算各城市在各个公共因子上的得分,并将进行得分排序(结果见表3)。

在第一个公因子方面,主要反映的是经济环境、社会设施和健康情况,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的公因子得分均在1.0以上,表明这4个城市在经济环境、社会设施和健康情况方面的优势明显。东莞和惠州在该方面的水平也高于全省的平均水平。广州、深圳市广东省的两个中心城市,经济基础较好,发展水平较高。珠海邻近澳门,佛山、中山邻近广州,东莞邻近深圳,能够很好的接受中心城市经济的辐射,发展速度较快。

在第二个公因子方面,主要反映教育情况,广州依然是在第一位,主要因为广州作为广东的省会城市和文化中心,在教育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深圳、佛山、惠州、东莞位置虽有后退,但然在较前位置,分别为第5、第9、第8、第10,而中山、珠海分别退后到第20、第21。在第一个公因子排名较后的湛江、茂名、揭阳、汕头和梅州在这方面排名较前,分别为第2、第3、第4、第6和第7。

在第三、四、五公因子方面,对总体得分的贡献率较小,主要反映资源环境和就业与安全的情况,中小城市在这两个方面的得分比较高。

三、提高广东居民生活质量的对策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还可以看出,广东地区各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发展水平之间并不同步,差异比较大。所以如何提高广东省的居民生活质量,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实践性问题

1.提高广东各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要尽力推动各个地区经济之间的均衡发展

从广东省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建立地区之间相互合作的经济发展战略,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发挥出核心产业的经济带动作用,孕育一个适合的经济发展环境,调整经济结构,使得各个地区健康快速均衡的发展经济,从而提高城市的生产总值和居民的消费水平,改善居住的环境和生活条件。

2.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建设完善的文化服务体系

逐步建成较为完善的文化服务体系,协调广东省内的城乡和区域文化发展发展。提高公益性文化单位的服务质量,完善文化基础设施的服务能力,保障人民群众进行文化鉴赏、参加文化体育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3.加大教育事业投入,坚持优先发展教育

加快义务教育发展,使义务教育能够均衡发展,积极扶持民办教育,进行师资建设,提高教育办学水平,推进中等职业教育能力建设,加快培养高素质专业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钦普.数理统计方法在河南地市经济发展水平和分区研究中的应用[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2,21(3):268-274.

[2]臧忠卿.贵州省县城经济发展水平的多元分析模型及应用[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7,37(5):25-30.

[3]王学民.应用多元统计分析(第二版)[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