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心电学诊断心律失常心肌病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心电学诊断心律失常心肌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随着医学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心电学诊断在医学界的重视程度也逐渐提高。本文将针对心电学方法实现的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诊断相关问题进行研究,以期能够为业内的研究和应用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字:心电学;诊断;心律失常;心肌病

引言

本文研究的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又可以称作只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心肌病,从当前研究的结果来看,已经可以确定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且为染色体显性遗传,并且时而出现染色体隐性遗传的情况。根据最新的分类将其定义为原发性心肌病。临床上这类数据比较多,本文将针对这一病症的诊断进行研究,并重点介绍心电学相关内容在该病症诊断过程中的应用。

1诊断标准

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英文缩写为ARVC,其诊断标准有多种,早先的标准适应了典型病例的诊断,但是对于疾病表现不完全和隐匿期的家族患者敏感性较低。因此,后来经过多重修订,业内目前采用的诊断标准为2010年4月国际专家组在《欧洲心脏病杂志》上确定的内容。

1.1整体和局部运动障碍和结构改变

这一主要条件为,首先右心室局部运动障碍、务运动或室壁瘤,伴随二维超声胸骨旁长轴超过允许范围,面积分数过小;其次,右心室局部运动障碍、无运动或收缩不协调,伴随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体积过大,射血分数过低等等。

1.2室壁组织学特征

这一主要条件为,首先活检标体形态学分析得到残余心肌细胞过少,伴右心室游离心肌组织被纤维组织取代,再或者心肌组织被伴脂肪组织取代。

1. 3心律失常

这一主要条件为,持续或非持续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型室性心跳过速,持续或非持续性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

1. 4家族史

这一主要条件为,一级亲属中有ARVC条件标准的患者,或一级亲属中有经评估确有ARVC基因的有意义突变,再或是手术或尸检病理确认为ARVC患者。

2诊断标准中有关心电学内容

在所有的诊断标准中,大部分都需要涉及到心电学内容,将家族聚集倾向和超声心电图结合心电学可以对绝大多数的ARVC进行确诊判断。因此,心电学在ARVC诊断中的作用不可忽视,需要进一步重视。

2. 1除极和传导异常

Epsilon 波是T 波与QRS 波群终末部分之间的延迟除极波, 作为ARVC 的一个特异性非常强的心电学指标,它是历次诊断标准中的主要条件,具有十分重要的病因学诊断价值。Epsilon 波的形态:表现为不规则的向下或向上的小棘波或呈梳齿状、碎裂状或凹缺状的低电位信号, 持续时间可短可长。不同时间段内的同一导联 Epsilon 波形态、极性都可能产生差异。Epsilon 波的位置: 以前描述 Epsilon 波多位于 QRS 波群终末部, 现认为 Epsilon 波可见于 QRS 波群终末与 T 波之间的任何位置。ARVC 除极异常的心电学改变尚有: 右前壁内阻滞(V2、V1、V3QRS 波群时间较 V6 增宽大于等于25 ms) ; QT 间期离散度(QTd) 大于40 ms; 除极离散度( QRSd) 大于40 ms; 低电压(反映心肌病变广泛) ; QRS 碎裂波及异常 Q 波等。

2. 2复极障碍

在复极障碍方面,ARVC心电图主要可以呈现出胸导联 T 波倒置, 偶而会出现 V1~ V6导联广泛 T 波倒置,并且85%的患者可能会出现 V1~ V3 导联 T 波倒置的情况。从大量的研究中可以看出,胸导联 T 波倒置已成为ARVC 的特征性表现之一。T 波倒置在 1994 年标准中列为次要条件, 而新标准其列为主要条件。胸导联 T 波倒置及广泛 T 波倒置的原因, 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 继发于室性心动过速之后(T 波记忆现象); (2)继发于右心室壁内传导障碍; (3)右心室肥大、右心室扩张导致心肌复极不一致; (4)右心室扩张引起左心室向后转位; (5)右心室心肌损害、右心室扩大。

2. 3心律失常

在对室性期前收缩的研究中,以往的研究者将心律失常的新标准和旧标准分别列为主次条件,数量上设置不同。新标准为大于500个/ 24 h,旧标准为大于1000个/24h。新标准结合依据起源点不同和电轴定位分为次要和主要条件。而旧标准将非持续性和持续性左束支阻滞型室性心动过速伴电轴向上列为主要条件,将左束支阻滞型室性心动过速列为次要条件。此外,ARVC的室性心动过速还可能呈现出许多种不同的形态, 同时也可能发生其他类型的心律失常。

3结语

总体上讲,心电学诊断是ARVC诊断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其特征的改变对整个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诸如胸导联 T 波倒置、QRS 波群增宽、Epsilon 波等重要参数和现象都是需要研究人员重视的。熟练地掌握这些ARVC心电学指标对提高诊断水平非常有利,也更加有利于及时的发现患者的问题,对患者提供救治。相信在以后的研究中,心电学将会在心律失常心肌病治疗的过程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文玲.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研究进展[J] .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10, 31( 1) : 17-19.

[2]方丕华, 张澍. 心电学新进展[M] . 北京: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8: 1003-1004.

[3]刘学波, 陈萱, 葛均波. 26 例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的临床和心电图特点分析[ J] .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05, 21(1) : 11-13.

[4]刘文玲, 胡大一. 解析新旧 ARVC 诊断标准之异同[J] .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10: C3.

[5]田君华, 王福军, 蒋勇, 等.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 Epsilon 波1 例[J] .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09, 18( 1) : 59-60.

[6]张古老, 赖珩莉. 右心室心肌病室性心动过速诊断的新进展[J]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10, 31( 1) : 1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