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让民族音乐之花在学生心中开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民族音乐之花在学生心中开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只有具有民族性的文化,才能在世界艺术之林占有一席之地;只有具有民族性的文化,才能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是音乐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走进民族音乐,树立民族精神是一个长期的课题,我们将不遗余力地进行研究,为弘扬我国民族音乐奉献力量。继承和发扬我国的民族民间文化,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随着科学的发展,外来音乐文化的涌进和现代音乐的冲击,使相当一部分人忽视甚至遗忘了地地道道、原汁原味的民族民间音乐。因此,专业团体、传播媒介及音乐工作者要经常广泛地做宣传,使中小学音乐教师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不断把民族音乐渗透到音乐教学中去。我们要继承优秀的传统,同时兼收并蓄,使我国的民族音乐在历史发展中,不断获得文化的更新、思维方式的更新,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绵延流淌、涌动不息。

一、从小培养和挖掘学生音乐爱好

1.小学生正处于培养好奇心和兴趣的最佳时期,就算他们不喜欢民族音乐,或者根本不爱听一些民族音乐,我们也应该找机会来“弥补”这些失误。例如,在上课的时候可以先给他们找一些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民族歌曲,如《好日子》就是一首很典型的歌曲,让他们知道和明白我们现在生活的来之不易,国家的日益强大和发展,让他们明白:珍惜生活,做一个有用的人,可能在他遇到挫折或者其他困难的时候对他起到一些作用,从而让他坚强起来。让孩子对民族音乐感兴趣的方式很多,有时间多带他们看看民族歌曲的音乐会,让他们感受音乐的魅力和民族音乐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和喜悦。经过这样一点一点地积累,他们会对民族音乐产生兴趣。平时也要给他们讲一些有关民族音乐的故事。

2.给学生展现民族音乐的机会。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结合,把学生喜闻乐见的一些形式与民族音乐教育相结合。如利用最受学生们喜爱的现代舞、流行歌曲等,加进民族音乐的内容。采用这种模式,学生不会沉迷于流行音乐的情与爱中,而是把民族音乐的情感全面充分表现出来。不仅可以大量地选择民族歌舞,而且可以创新地将民族乐器与现代音乐和电声乐队结合起来表演。这样会让学生对我国的民族音乐有耳目一新的感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会认识到民族音乐是世界文化遗产宝库中一颗绚丽多彩的明珠。在这些活动中,他们会对民族音乐的形式、内容有更多的了解,加深对民族音乐的认识和热爱,增强民族意识。

3.民族音乐接受起来不是很难,最重要的是发掘和启发学生们对音乐的天赋。不是每个学生都可以成为音乐家,那是不可能的,只要民族音乐能给他们带来快乐和幸福就足够。对一些在乐感和节奏感方面有天赋的学生应该加以培养。

二、让学生认识民族音乐

我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具有优秀民族传统及民族文化的古老国度。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民族特点,使用不同的语言,民歌风格迥异,如东北的二人转,苏州的弹词,天津的快板,北京的京韵大鼓,等等,不胜枚举。

民族音乐取材广泛,形式多样,不同风格的民族音乐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作品内容不同,创作的时代背景不同,作品的类别、结构、体裁和所采用的乐器各有区别。针对这一特点,教师首先要在教授新歌或欣赏乐曲前分析作品。分析时可结合各种作品的地方特点,结合该地区独特的区域文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使感性与理性很好地结合起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民族音乐的特点让学生了解和喜欢民族音乐。这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民俗民歌、轶闻趣事,而且要让学生了解其他不同地区、不同特色、不同体裁的民族音乐,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便会了解到家乡的民族音乐和其他地域的民族音乐有什么不同,包括方言、演唱、表演形式的差异。同时要让学生了解到民族音乐是与人民生活、工作、习俗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这些民歌曾伴随着我们的先辈春种秋收,伴随着他们的喜怒哀乐,伴随着他们的悲欢离合。它们是具有鲜活艺术灵性的生命音符,是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记录,是具有民族吸引力的价值载体。

1.民族音乐是在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并反映出民族文化特色生活风貌、文化、地域特征等的音乐,而文化、经济、地理状况、文化交流又反过来影响民族音乐的发展。(1)民族音乐具有乡土性,又叫做地方性或地域性。民族文化具有共同性,但各地区的地理气候、自然生产条件、社会变迁、文化传统、方言语音等都有不同的特色,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性格气质和审美情趣各有差异。(2)我国民间音乐的基本传播方式是口传心授,传播者凭借演奏,学习者凭借听觉和记忆而不以书面乐谱为主要传承方式。即兴发挥是民间音乐的一种创作方式,创作者即表演者。虽然即兴变化只是相对固定的曲调中的局部变动,但经天长日久、祖祖辈辈的积累,还是推动了民间音乐的发展。(3)民间音乐口传心授的传播方式,以及乡土性、即兴性的特点,使它在流传过程中产生了变异性。第一,地域性变异。一支民间曲调在异地流传时,会因唱词方言的变化而引起旋律的变化,也会因各地人们性格特征的不同而发生曲调情绪上的变化。第二,体裁间相互交叉、渗透的变异。有些民间小调吸收了说唱音乐的表现手法,增强了叙述故事、展开情节的表现能力。

从这些方面,我们可以让学生明白民族音乐的大致情况,让他们更加喜欢和热爱民族音乐。

2.让学生从实践中体会音乐。在让学生接受和喜欢民族音乐的同时,教师要让学生从实践中体会民族音乐和热爱民族音乐,只有多唱、多练、多用心,才能真正体会到歌曲中的用意和精髓。在日常教学中,一定要多给学生发挥的机会,尽量多给他们提供表现自己的平台。在节日里我们可以在班级举办音乐会,无论学生喜欢什么类型的音乐,都让他们表现表演,在演唱表演的时候让他们多准备,以饱满的热情去体会歌曲。教师要多给他们建议、鼓励和批评,让他们对音乐的感知和演唱更加完美。小学生模仿能力本身就很强,我们要为他们树立学习榜样,让他们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学生举办音乐会,或者进行话剧表演,让他们体会站在舞台上的感受,也从中体会台上万人瞩目的感觉,以及应该如何沉着冷静,应对心理压力。

三、做一个优秀的音乐老师

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有利于兴趣的培养,可以使学生置身于音乐美的熏陶中。这种氛围包括课内与课外。课内,指课堂教学氛围。课堂内应营造宽松、民主的氛围。课外,泛指校园氛围。如,利用课余、课间、广播等途径,播放优秀的中外儿童歌曲、世界名曲;利用学校定期讲座、音乐欣赏等活动;在橱窗、教室张贴音乐图片;定期开展歌咏比赛、集体文艺比赛、学校艺术节等活动创设学校音乐氛围。让学生在充满艺术的环境中接受熏陶和潜移默化,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兴趣、开发潜能、增强自信,学会自习的重要前提。”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扬民主,“动静”结合,是建立“民主”教育秩序的重要一环。“动”就是要有秩序、有规律地活动。情绪饱满,气氛热烈,勇于发问,学生会有“成就感”、“轻松感”。“静”不是死气沉沉、无精打采,而是注意力集中,思维专注而活跃。但是在民主的教学气氛中应有严谨的教风和学风,这样,宽松而不涣散,严谨而不威慑。两者结合,构建一种和谐共创的教学环境,师愉快地教、生愉快地学,兴趣自然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