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宽容的困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教学实践中,宽容与严格是一对矛盾,宽容是对学生的尊重,是信任,是暗示,也是无声的批评。我们希望它产生的效果是让学生感到惭愧、感动,进而反省,直至自我约束。
我读过很多因宽容而成功的教育案例。据说有个寺院的住持规定晚上僧人们不得离开寺院,但一个小和尚还是耐不住寂寞,在某个夜里将凳子搬到墙角下越墙而出,当他潇洒了半夜再原路返回越墙而人的时候。脚下却不再是稳稳当当的凳子,而是一副摇摇晃晃的脊背,更要命的是,那正是住持――他的师傅的脊背,小和尚顿时傻了眼,战战兢兢地等待着灭顶之灾的降临,然而,他等到的却是师傅无限慈爱的关怀:“夜深了,快回去睡觉吧,别着凉了。”据说,从此这个寺院就再也没有僧人违规夜出了。我常常在想,万一再有个不知进退的小和尚越墙而出,那个住持该怎么办呢?记得叶圣陶先生的小说《倪涣之》中有个情节:一位乡下小学的校长倪涣之种了块菜地,各色蔬菜长势煞是喜人,可有一天不幸的事发生了――两个孩子摘了他视为心头肉一般的几根顶花带刺的黄瓜,倪校长那个心痛啊,简直无法形容。他使出自己的全部心智终于查出了“案犯”,当然倪校长也和那位住持一样没有惩罚两个孩子,而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两个弦子在惊恐和感动的双重作用之下幡然悔悟、痛哭流涕,并表示一定痛改前非、重新做人,害得倪校长忙不迭地安慰、鼓励、表扬,并暗自得意。可是没过几天,更不幸的事发生了――还是那两个孩子,又摘了他的西红柿。不过这一次没用倪校长亲自侦察。两个孩子主动上门认错,又是一番痛哭流涕、痛改前非,倪校长免不了再来一次安慰、鼓励加表扬,只是少了些得意,生出些无奈。最可怕的是这样的游戏还在不断延续,直至倪校长的菜地一片狼藉,再无可摘、可拔的东西。我不记得后来倪校长是否把这两个“差生”转变过来。但我记得去年我的一个叫刘诚的学生,在我刚“接管”班级(高三某班暑期补课)的时候,就连续旷课,为的是参加集训,备战校际间的篮球赛,而与他同样参加集训的谢胤同学却能够基本参加上课,因此可以肯定,集训只是他逃避上课的借口。从这件事可以看出他对学习的消极和对纪律的漠然,我要在“给他一个下马威”与“给他一个感动”之间作慎重的选择。据了解刘诚同学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他性格倔强、好胜、好斗,特立独行,自尊心很强,听不得任何批评。高一时就顶撞过校长,在同学中有一定的“影响”。我思忖他可能是因为家庭变故而产生的弱势和自卑心理,从而形成了特殊的自我保护方式,于是决定和他认真地谈一次,从人生观到价值观、从荣誉感到责任感、从理想到现实。从高三的重要性到高三的紧迫性……我始终和蔼可亲、语重心长,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但遗憾的是刘诚同学既没有作任何解释,也没有作任何表态,从他的表情上看不出一点认可,更没有丝毫感动,有的只是麻木甚至不屑,我想他大概是要静观我的反应,要以“不变应万变”,从此我们的较量便开始了。正式开学后,他先是拒交补课费,理由是有很多课他根本没上,他为了学校的荣誉而耽误了学习,学校非但不应该要他交费。还应该安排教师给他补课才对。我一来找不到十分充足的理由驳斥他,二来也考虑到他的家庭可能确有经济困难,便替他申请免交了,我以为这回既给了他面子,又给了他实惠,他总该小有感动。然而他竟在同学面前得意洋洋地炫耀如何既逃了学又逃了费。三天后在英语课的课堂上刘诚和老师发生争执,原因是他没有按老师的要求做好预习,老师责问他时,他不以为然,态度傲慢,于是老师便请他出去,他自然不会轻易“就范”。英语老师只得搬我去“弹压”,庆幸的是他还算给了我一点面子,跟我到办公室后,我又是一番动之以情,“老师都是为你好”、“师生要相互尊重”、“遇到矛盾要换,立思考”等,也算是入情入理。刘诚似有触动,态度也大有缓和,我以为水到渠成了,就让他去向英语老师认个错,没想到他态度急转:“我没有错,要认错你去认错。”我愕然:“你不按老师的要求预习,没有错?”“我有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为什么一定要按她的要求做?”“你顶撞老师,没有错?”“我只是陈述我的理由,谈不上什么顶撞。”“老师的角色赋予了她批评学生的权利和义务,你挑衅这个权利,就是顶撞,就是错误。”最终我还是被他激怒了。在我的震怒下,他虽然没有再强词夺理,但最终还是没去向英语老师认错,我也只能批评批评刘诚。安慰英语老师了事,直到现在我还对英语老师深感内疚。后来我又专为此事和刘诚的母亲交流过,她既不吃惊也不气愤,而是说:“小孩大了,我们也管不了,他从小任性惯了,只有学校能管得了他。”按惯例,高三学生下午的活动课安排自习,但刘诚根本不守规定,每天按时去打篮球,我找他谈了、去球场叫了、请家长了、向校长反映了,能用的办法几乎都用了,但收效甚微。此外,围绕着迟到、不交作业、破坏公物(打坏教室窗子玻璃又拒不赔偿,称学校规定的赔偿价格太高)、姓名权(我在某次考试后将部分退步同学的名单公布在黑板上,他公然把他的名字擦掉,并称我侵犯了他的姓名权)等各种问题我们进行了痛苦的交流和激烈的冲突。总之,刘诚同学在高三的一年时间里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制造“麻烦”。
在一年的时间里,我恩威并用、软硬兼施,上下求索、心力憔悴,但始终没能拨动那根能引起刘诚同学感情共振的弦,虽然我相信一定存在着那根弦。因为我知道刘诚决不是一个一无是处的“无赖”,几乎他的所有行为都有一套“歪理”。他有思想、有个性,尽管很偏执。现在反思刘诚同学留给我的这些体验,真是感慨良多。首先我们的教育行为是否科学、合理,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否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如果这一切都是有疑问的,那么我们的所谓宽容又有什么震撼学生心灵的力量呢?恐怕更多的只是底气不足的无奈。第二,宽容也是有“底线”的,什么才是我们的“底线”呢?第三,宽容不一定对所有人都能产生预期的效果。第四,宽容不宜大面积的反复施行。第五。没有惩罚为支撑的宽容必然是苍白无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