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混养 如何不混乱?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混养 如何不混乱?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父母一定要演“主角”

很多父母都忙于工作,大撒把地把宝贝交给了老人。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宝贝三岁以下、上幼儿园之前,那还无可厚非。但如果学龄前教育,或是整个中小学教育期间都把孩子扔给老人,那就真的可以称之为“不负责任的父母”了。这样的父母在孩子重要的成长经历中缺席,将难以体会养育孩子的真正乐趣。作为父母,不管多忙,不管真正陪在孩子身边的时间有多少,都一定要在孩子的重要教育阶段扮演“主角”。所谓“主角”就是说,整体的教育原则是需要你来制定和把握的。孩子是一张白纸,要在你的手里变成美丽图画。在开始动笔之前,你需要想清楚图画主题,如何构图,定怎样的调性,色彩张力如何,甚至能给整幅画提亮的细节,高光之处是怎样的等等。

定原则 当仁不让

“以前小时候我特怕我爸,什么都听他的,现在我自己总算当了爹,可得好好行使一下当爹的!”不少爸爸在孩子成长的初期都曾有过类似心理,觉得自己的孩子当然要听自己的话,大有“他的小命运我做主”的心态,但没过多久就发现,原来在家里还要听老婆大人的,不仅如此,母后大人的话也很重要,就连父皇的话也不得不继续听啊!其实,从孩子教育看,“你的孩子你做主”的主导思想还是有好处的。首先是因为孩子的家庭教育必须有一个明确的价值体系,主导教育者也必须在孩子心里树立起“威严”。其次,家庭教育要伴随孩子的一生,主导教育孩子的角色,除了父母之外,还真没有更合适的人选呢!

爷孙情 适可而止

长期把孩子放在老人家里寄养,很多老人身上的习惯、生活理念,对待人事物的态度等等孩子耳濡目染就学会了,再领回自己的身边,你就需要花费一番工夫才能够重新帮助孩子养成新的生活学习习惯。所以说,如果不是条件万不得已,还是不要嫌累,嫌麻烦,早点开始自己带孩子。刚开始跟老人分开的时候,可能老人不习惯,孩子也想老人,你可以时常带孩子回去看望老人,也可以让老人来家里小住一段时间。但不论在谁家里住,尽量不要把孩子单独扔给老人一周以上的时间。如果孩子说:“我爷爷就这样。”你一定要耐心地跟孩子讲解,老人也不是什么事情都做得对,新一代人应该有新做法,看看其他小朋友,看看父母是怎么做的,可以多让孩子打开眼界、多学习。

多沟通更新理念

有很多人认为老人带大的孩子独立性和创造力都很差、爱撒娇,成不了大器。其实,这也不是绝对的。不管你是不得已要让老人带孩子一段时间,或是跟老人长期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只要孩子有机会和老人在一起,你就要经常跟老人沟通,时不时地将你对孩子养育的想法、理念讲给老人听,有些方面可以适当征求老人的意见,而有些方面则可以鲜明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如果老人有不同意见,也要让老人明白,你是下定决心一定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养育孩子的,并且恳求老人的理解与支持。这样做的好处是,你会发现,老人多少都会对你的想法有尊重,尽管老人对待孩子的方式不会与你对孩子的方式完全相同,但至少老人明白你的想法之后,会尽量照顾到你的想法和做法,不至于在孩子面前跟你完全“唱反调”。

不狭隘 多多思考

混养的很多问题,从孩子一出生就有。那时的主要问题发生在爸爸妈妈和老人之间,比如有的爸爸妈妈图省事,整天给宝贝穿着纸尿裤,没多久,宝贝的屁屁淹红了,宝贝疼得直哭,老人就看不下去了:“我早就说过了,纸尿裤不是什么好东西,用尿布才对宝宝好,你就是不听!”妈妈心里就会委屈:“尿布虽好,但要有人整天洗尿布啊,我不是也为了省事儿嘛……”其实,很多所谓的新潮养育方式未必都适合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宝宝,作为妈妈一定不能心胸狭隘,在老人发表意见的时候,一定不要认为老人说的都是老习俗老做法,都已经不适用于现在。老人的很多经验其实还是很有借鉴意义的,需要我们辩证地去理解,并演化出最适合自己家庭的应用方式。而且,如果一旦你发现是自己错了,就应该及时调整纠正错误,毕竟都是为了孩子好,并且要打开心胸,多方寻解,直到找到真正适合宝宝的最佳养育方式。

求一致 让孩子有章可循

“妈妈说我每天必须要练完2个小时的钢琴才能睡觉。”“爷爷说我必须按时上床,现在都9点半了!”如果对待同一件事,家长中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要求标准,孩子自然就不知道该听谁的话了。怎么办?必须先就这些问题达成家长之间的内部一致。在什么情况下,以什么样的标准为第一原则,如果临时出现意外情况,会按照怎样的原则去应变,是要孩子一定要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健康第一?还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坚持完成课业,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看似矛盾的选择,如果具体放在不同年龄段、不同情况的孩子身上,其实就不那么难做决定了。就拿以上事例来说,如果是学龄前的孩子一定是要健康第一的;如果是学龄期的孩子,身体健康无病患,该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时候,家长适当狠狠心有时候在孩子身上还是很见效的。

忌争吵 避免孩子钻空子

如果真的在某个问题上,家长内部不能达成一致怎么办?绝对不要在孩子面前争吵。否则很容易让孩子有不安全感,家庭内部的不和谐会让孩子生活在战战兢兢之中,无法身心放松,影响孩子身体和心理、智能等多方面的健康发育。如果家长遇到问题就争吵,对于特别顽皮的孩子来说,还容易给孩子造成钻空子的机会。等到你发现孩子在老人面前用你作为“挡箭牌”,到了你和孩子爸爸面前,又用老人的话当“圣旨”时,孩子可能早已经形成了找借口、拖延、答应了之后不去执行等坏习惯,要改也难了。所以,即使是家长之间在养育孩子方面有分歧,也一定要避开孩子,彻底讨论沟通之后,做一个哪怕是暂时性的决定,先按照谁的标准去执行。等将来时机成熟,或者当事者发现执行的效果不好,再一起决定去调整改进标准,也是可以的。

尊重他人 求同存异

最好的办法是求同存异,不要强求都想法一致,尤其是做妈妈的,从中国传统对女性贤良淑德的要求标准上说,最好能够做到理解他人,凡事多从他人的角度去考虑。如果你能知道对方为什么会那么想时,很多时候,就可以对症下药找到说服的最好方式,或者是能够切身真正理解且包容对方了。但需要注意的是,为了不在孩子面前暴露出家长之间相互矛盾的养育原则,“存异”一定要在“协议一致”的前提下,也就是说,至少家长之间要在一个问题上达成一致,在孩子面前到底以谁的原则作为标准。如果在这个问题上也不能达成一致,那么妈妈就要从长远和多角度去考虑问题了,为了家庭的和谐和幸福,你决定是应该让步,还是应该据理力争让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但无论怎样做,都要在尊重、理解的前提下,运用适当的说服技巧,相信没有什么矛盾化解不了。

让孩子自己做老师

老人溺爱孩子,尤其是平常不经常在一起的老人,一见到孩子就百般顺应,孩子要怎样就怎样,完全打破了平时爸爸妈妈给孩子立下的规矩。对于并不经常跟老人在一起的爸爸妈妈来说,也许还没来得及沟通,孩子就已经陷入老人们的“蜜糖阵营”中了,如何让孩子“不沦陷”?有一种特别好的方法,那就是你平时尽量多多跟孩子讲规矩,多多鼓励和表扬孩子,把孩子自己培养成自己行为习惯的监督者,即使姥姥在他不该吃零食的时候给他买了零食,他也能说:“现在吃了零食,一会儿就没法吃更好吃的午饭了!”那么你就不用太担心了。当然,小孩子抵抗诱惑的能力还不是很强,但也一定不要小看孩子自己的力量,有很多时候,内心中的隐藏自制力,或者即使是做了坏事之后的小小自责,都会在最关键的时候把我们拉回正轨,不是吗?对于孩子,也不例外。

避免10种有害混养

1 在跟养育人缺乏充分沟通的情况下就把孩子送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里生活超过半天以上。

2 以为孩子小还听不懂,在孩子面前跟老人或其他家庭成员争吵。

3 今天让孩子在姥姥家,明天送孩子去奶奶家,后天又让孩子跟保姆,每位跟孩子亲密接触的成人都有各自一套不同的养育方式,孩子的养育体系变化无常。

4 在孩子病痛、饥饿、寒冷的时候,把孩子扔给跟孩子不熟悉的人,一旦照顾不周或者养育不当,很容易在孩子心理形成难以除去的阴影。

5 当孩子需要妈妈的时候,却必须去奶奶家,孩子在内心孤独的情况下,很难身心健康。

6 方言或者外语环境下,孩子会被迫先去适应语言,如果同时作息和生活习惯也都要从头开始适应的话,孩子很容易心理压力过大。

7 跟行为习惯不佳的其他小朋友长期一起生活。

8 围在孩子周围的家人都只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忽略孩子对知识及对社会交往的需求。

9 跟家庭主导教育观念相背离的情况下,孩子的不良言行却能够受到其他家长的鼓励。

10 家长的养育观念太容易受其他家长的影响,朝令夕改导致孩子无所适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