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桃李无言 下自成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桃李无言 下自成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世界著名文化遗产武当山不仅以优美的自然风景,浓厚的宗教氛围闻名于世,更因其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武当武术的发源地而名扬大江南北。中华武术自古以来就有“北尊少林,南崇武当”之说,武当武术不仅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也造就了一批又一批优秀武术人才。武当山麓的车城十堰,自古以来习武风盛,其中不乏以传播武术为己任的“武痴”。杨群力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位。他是十堰市目前唯一的一位武术高级教练,国家级武术裁判,武术七段。

杨群力1977年从武汉体院武术系毕业到十堰市体校从事武术训练和教学工作,二十四年来,连续三十次带队参加全国和全省的武术比赛。在全国比赛中,共获得金牌15枚,银牌11枚,铜牌3枚,第四名3个,第五名3个;在全省比赛中获得的奖牌不胜枚举。并且连续十二次进入全省团体总分前三名,为发展推动武当山地区的武术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提起当初创业的艰难,杨群力同志感慨万千。1977年,全国各项事业百废待兴,体育事业的春天也已到来。正值毕业的杨群力同志认识到挖掘、整理、发展、传播武当武术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毅然放弃了母校留其任教的挽留,回到了十堰山区。虽然那时十堰有深厚的武当武术根基,但由于交通不便,经济落后,发展武术谈何容易。武术队组建之初,缺资金、缺场地、缺器械,但唯一不缺的是精神的矿藏。凭着一股年轻的热血,他风里来雨里去,足迹遍布十堰的山山水水,挑选好了第一批队员。为了早出成绩,他起早贪黑和运动员一起跌打滚爬,在坚硬的水泥地上充当起了“孩子王”,开始了教练生涯。

优异的成绩来自科学的训练。已有二十四年教龄的杨群力谈起他的“训练经”,更是让人耳目一新,受益非浅。他说,从事专业训练必须要有专业精神、专业水平和专业能力。所谓专业精神就是能吃苦,要有牺牲精神和敬业精神;所谓专业水平就是要创佳绩,就要有相应的业务水平、技术水平和理论水平,要别人瞧得起;所谓专业能力就是能把知识和技术有效地传授给学生,并使之进一步提高。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二十多年来,他一直战斗在训练教学第一线。即使后来行政职务增多,他也从没有耽误过训练和教学。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专业能力,他利用各种机会抓紧学习。在参加全省全国比赛中,他虚心求教,不耻下问,向同行们学习。在日常教学中,他及时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方法,向学生学习;业余时间,他博览群书,观看训练比赛录相,做笔记,剪资料,不断给自己“充电”,补充新知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永远不要让自己落后于时代,落后于别人。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训练出了成绩,出了人才,在赢得一枚又一枚金牌的同时,杨群力还为武汉体院武术系和省专业队培养输送了优秀武术运动员13人,其中有5人为武英级运动员。他说:“我带的队员,比赛时要他们拿成绩,退役后更让他们有一个好出路。”他培养了全国武术冠军于立、郑子龙、刘波、贺山及全省全能冠军郭盛斌、丁昌友、周庆丰、田林、张波、张敏、陈亚琼、张玲、陈剑、翁小芳等,退役后有的为职业演员,有的当了大学武术教练和省队专业教练,有的在各地市体校、武术馆担任武术教练。“孩子们有了好的出路,我也就放心了”。杨群力欣慰的告诉笔者。其时,在充当“孩子王”和“娃娃头儿”的岁月里,他奉献的不仅仅是宝贵的时光和个人的安逸,还奉献出了一片慈父般的爱心。训练教学中,他严格要求队员,学习生活中他无微不致的关心队员。许多队员远离父母,年龄小的只有五六岁,杨群力便充当起这些孩子的临时父母和保姆,洗衣做饭,照顾吃穿,逢年过节,还把队员们带到自己常年也很少回的家中改善一下伙食,让孩子们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家长们都说:“有了杨教练,我们把孩子放在这儿一万个放心。”同队员们常年呆在一起,杨群力与他们建立起了父子(女)般的深厚感情。他说:“每送走一批队员,我心里都要难过很久。”同样,队员们对自己的教练也总是有割不断的依恋之情。杨群力翻拣着一大堆信件,都是队员寄来的。他带的第一批弟子,当年的全国武术冠军、全省演讲比赛第一名获得者,如今年薪二十万元的广州巨星影业公司的职业武术演员于立,演出再忙,也要定期打电话找教练谈心,汇报汇报思想。在如何培养武术后备人才上,杨群力总结出了一套“六个坚持”的经验。这就是:一、坚持训练原则。即选好苗子,着眼未来,打好基础,系统训练,积极提高。二、坚持训练方针。即突出项目特点,严格动作规格,强化攻防意识,继承发展创新。三、坚持训练作用。即基本功过硬,身体素质过硬,训练技术过硬,拼搏精神过硬。四、坚持“五管”。即管思想、管训练、管学习、管生活、管纪律。五、坚持武德教育。即讲口德、手德、心德,进行尚武崇德教育,既练武又炼人。六、坚持以我为主。即因材施教,扬长避短,注重针对性,培养优势,形成优势。

教学训练之余,杨群力还十分注意业务理论的学习。用他的话说,只有将理论和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做到既能教又能学,既会说又会示范。在常人眼里,搞体育的一般都是“大老粗”,但杨群力在外人看来却是能文能武,文武双全。他在训练比赛中成绩显著,同时在科研创作上收获也颇丰。多年来,他在《中华武术》、《武汉体院学刊》、《武汉体院体育函授》、《武当》等专业杂志上发表了《简化太极拳教学十议》、《运动训练获得成效的基本条件》、《谈青少年武术训练》、《关于散手技术发展的构想》、《武当武术与“三性”》等专业论文,与人合著出版了《武当拳之研究》、《武当太乙五行拳》、《武当拳的源流拳系和内容研究》等著作。其中《武当拳的源流拳系和内容研究》于1993年荣获国家体委科技进步三等奖。为了推进和发扬武当武术,最近又主编了《简化武当拳》。杨群力同志的妻子王淑敏告诉笔者,除了教学训练之外,他的业余时间都用在看书读报写作上。都快五十岁的人了,他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不打麻将,就连电视也只看些新闻类的节目。乍一听,笔者也有些疑惑,搞体育的难道连这些大多数人都拥有的业余爱好都不会?但一走进杨群力同志的书房,你就会被摆在书架上的一摞摞图书,写字台上的一叠叠稿件和抽屉里的一本本读书笔记所吸引,这时你就会彻底明白这位“武林高手”是如何做到文武双全的。他在教学训练的本职工作之外,还有许多社会活动,经常外出讲学,指导训练,身兼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理事、省武协委员、市武协副主席、省武术学会委员、中国武当拳联谊会顾问、武当山武术协会顾问等职务;积极参与策划组织了许多大型的武术赛事,如首届武当山武术擂台赛,首届湖北武当文化武术节,中国中部首届经济技术交流会,武当国际旅游节,武当山武当拳联谊会,全国散打冠军赛等,并担任全国武术比赛裁判工作和省内各级武术比赛的总裁判长,副裁判长。在十堰市历年的大型文艺演出中,他编排的武术表演总是不可或缺的节目。由于杨群力在武术上的突出成绩,1993年被收录入《中国武术名人辞典》。

杨群力同志辛勤工作,高超的技艺,扎实的作风和高尚的武德,赢得了同事们的敬佩,同行们的好评,也赢得了上级党政部门的表彰,多次被评为省市级“优秀教练员”。但面对成绩和荣誉,他总是谦虚有加。从教二十多年来,他最觉愧疚的是对家庭关心太少。由于常年投身教学训练第一线,经常带队外出打比赛,家里的事情很少过问,孩子、老人都很少有机会和他在一起“玩儿”。好在妻子里外都是一把好手,将家庭料理得井井有条,免除了杨群力的后顾之忧。

如今,儿子已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杨群力也年近半百了。他告诉笔者,武术与他结下了不解之缘,他要将毕生精力都献给武术。他说:“‘尚武崇德’这句古训我从习武之初就牢牢地记在心里。‘尚武’能培养我们自强不息不断进取的民族精神,‘崇德’则培养我们厚德载物和宽大气度。我深切地体会到练武养人、教武育人、尚武崇德,是武术工作者一生的追求。而弘扬武当武术更是我们每一个武当武术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题照/大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