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入境―研读―拓展”阅读教学模式构建和实施策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入境―研读―拓展”阅读教学模式构建和实施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有效的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自主学习。以自主学习、创新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基本价值取向的“入境研读拓展阅读教学模式,通过“激情引趣”、“建构学习”和“反思延伸”,引导学生在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的学习活动中,建构知识,发展能力,提升人格,能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性改变,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 语文学习 “入境―研读―拓展”阅读教学模式 实施策略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理论指导下,教学活动诸要素依据一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学生认知特点所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而又简约的教学结构,它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中介。实践证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有赖于良好的教学模式建构和实施。基于此,我们在相关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归总的基础上,构建了“入境―研读―拓展”阅读教学模式。

一、模式的界说

(一)模式结构和意义释要

1.模式结构。

入境―研读―拓展。

2.意义释要。

(1)“入境―研读―拓展”是以学生的语文学习实践活动为主线的阅读教学的课堂基本结构。这里的“入境”指学生在教师的激发(激趣、激情、激疑)下,学习欲望得以驱动,进入语文学习的情境,并在教师的导引下,自觉进行学习定向;“研读”指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有效地进行阅读活动,“研”突出阅读的自主性、探究性;“读”体现阅读的特质;“拓展”指学生在自主学习、构建新知的基础上,通过对学习活动的反思、学习成果的整理、知识技能的运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完成知识到能力的迁移、课内到课外的延伸,使学习活动得以延续,学习领域得以拓展,从而在更大的学习时空中更自觉地自主学习,获得发展。

(2)本模式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学习为核心。其基本教学结构是以自主学习、创新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基本价值取向的阅读教学活动体系。这里的“自主”,指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参与、激励、指导下,自主地、能动地、富有个性地进行语文学习和实践活动,并对学习实践活动进行自我调控和评价;“创新”指学生在自主性学习活动中,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思考、探索语文现象、语文问题,多元解读语文材料,进而产生发现新事物、掌握新方法的强烈愿望,形成探索精神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本模式中,“入境”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前提,“研读”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核心,“拓展”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延续,而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则是本模式的基本特征。

(二)模式的提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就语文学习而言,《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而自主学习则是学生获得持续发展的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的“入境―研读―拓展”教学模式切合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知识本位思想影响下的课堂教学,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接受学习,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阻碍着学生创新精神的唤起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入境―研读―拓展”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学习的建构性,能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性改变,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模式的理论基础

1.新课程基本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语文课程的一切都是围绕学生的发展展开,教学就是给学生营造一个自由、民主、和谐的氛围,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亲自实践、合作交流中培养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得到有效发展。

2.主体性教育理论。

人的主体性是人之所以成为人的最重要前提。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理应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主体性在学习上的体现就是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唤醒、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教学活动的中心是学生不是教师,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知识、技能、能力、情意只能在学习者凭借自己的经验和体验,在社会性相互作用(互动、对话)中,通过吸收、转化、重组等一系列心智操作才能生成和发展。因此,要创设一种鼓励学习者自我积极建构知识的学习环境,提供多元化的信息源和基于真实情况的学习经验,让学习者主动地、积极地、合作地,并达到逐渐自我控制地进行学习活动。

二、实施策略

(一)模式流程

“入境―研读―拓展”式教学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为基本形式,使学生在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的学习活动中,建构知识,发展能力,提升人格。模式的流程设计为:

(二)操作策略

1.入境:教学的起始环节,核心是激情引趣。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不是自发形成的,它需要教师的激发与组织。可以通过语言描述、情景模拟、图景感知、课件展示等手段来激情―学习情感的调动、激趣―学习兴趣的引发、激疑―学习意识的唤起,充分调动和利用学生自身潜在的巨大的学习内驱力,使之产生亢奋的学习情感、积极的学习态度,自觉地进入学习状态。这其中,创设问题情境是最为有效的激发方式,它既能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和认知需要,又能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目标,发挥“认知定向”的激发与调节作用。

教师应该根据课文内容和教学的目标,把握教学的切入点,设计针对性强、启发性大的问题,构建教学情境,以情引趣,以疑激思,以问启智,唤起学生的内在积极性。

2.研读:模式的主体环节,其核心是建构学习。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因此,要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文本的意义,在阅读中学会阅读。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是多重的,如学生与作者(文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作者等,因此,师生、生生之间又必须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交流互动,共生共进。

阅读(教学)本身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或途径,它的目标是促进人的发展。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等能力和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而感受理解等是个性化的,阅读自然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重视探究性、创造性阅读就落实了创新精神的培养。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把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作为基本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直面文本,多元地有创意地解读文本、建构知识,培养阅读能力、创新能力是本环节的核心。

在教学中,教师组织、激励、启发、点拨;学生围绕问题(预设的或生成的)读书、思考、探索、讨论、交流、体验、展示,沟通新旧知识经验,通过同化或顺应,建立新的认知结构。使学生在自主性阅读实践中学会阅读,获得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掌握运用语文规律,形成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创新能力。

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创造潜力的重要标志。要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大胆质疑,提高课堂探究的问题的质量。就语文阅读教学而言,一般应先从整体入手,统摄全文,然后分步探究,研读全文。主要关注的问题应该是:①个性化的感受和体验的,如这篇文章给你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读了这篇文章,你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为什么?等等。②对内容理解感悟的,如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如何评价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的?从这篇文章你得到了什么启示?(体会到什么?)③文章的分析鉴赏的,如这篇文章在写作上(或语言上)有何特点?它可借鉴的表现手法(表达技巧)是什么?等等。

在这一环节中,在教师的适时点拨引导下,学生围绕学习的目标任务,自主地、能动地进行阅读实践和思维活动,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文本(事物)的理解和思考,并通过信息反馈,交流讨论,沟通新知识和已有经验,从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这样学生既获得认识结果,又能感受和理解认识(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3.拓展:模式的小结环节,核心是反思延展。

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反思阅读过程,对所学的知识、所用的方法、所发现的问题、所得到的启示等进行整理归纳,对阅读活动及其成果进行自我评价,并通过一些具有代表性、层次性、延伸性的作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打开自己的思维空间,多维拓展,促进学生将所得推广到各种新的情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学会灵活运用,实现知识与技能的广泛迁移,发展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立足于:学中求广―使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基础上,滚动学习,举一反三;学后迁移―灵活而创新地运用所学知识去品尝触类旁通的乐趣;学后设疑―提出疑问,促使学生进行再探索,从而把阅读教学引向更广阔的领域,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三、模式使用说明

(一)本模式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为主要考虑对象,也适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二)本模式倡导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它突出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意义的建构者,同时不忽视教师是学习活动的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的作用。师生通过互动互教互学,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三)本模式以学生通过自主创新学习而实现自我发展为终极目标,坚持建构的策略思想和兼容个性,鼓励创新的教学原则。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