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情做主 8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感人心者,莫乎于情。”情感教育作为语文教学的灵魂,如一条纽带,将文本中所蕴含的深刻的教育意义与学生的心灵紧紧地连接起来,感染和震撼着学生,树立起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情感品质。这对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应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感” “具有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同时,挖掘文本中蕴含的情感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让孩子们感悟其中的情感,促使他们良好情感品质的形成。那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呢?
一、创设环境,以境激情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多方面创造条件,为学生创设适宜的环境,通过环境来激发学生的情感。
1.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如在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这课时,在教学一开始我就用满含激情的语言设置悬念:同学们,你们去过武夷山吗?那里有一处景色秀丽的地方……(板书:天游峰)不过比风光更美的是一位可敬的老人——天游峰的扫路人。(板书:扫路人)是他辛勤的劳作装点了天游峰的美景,使天游峰所有的游人感到快乐。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将会记住天游峰,记住天游峰的扫路人。这样声情并茂的语言为学生进一步体验教材中的人物美起到一个铺垫作用,不仅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更使学生的情感为之振奋。
2.利用多媒体的音、像、画创设情境
我们应为学生创设特定的环境与气氛,将他们引入到所要学习的情境之中,以激起学生的情感。比如,在教学《草原》一文时,为了让学生领会到草原的自然美、人情美,有身临其境之感,陶醉其间,并通过他们亲身的体验,激发他们美的情感,我预先准备了多幅大草原的美图,让学生通过看图片想象美景。我还通过网络查找许多有关草原的视频,经过剪辑作成滚动视频让学生观看,感受人情美。在教学一开始,我就播放了图片,并加上美妙的配音,学生们兴致很高,积极发言,描述自己通过图片看到的景象,说出想象中的草原美。通过预习,学生已经感受到文中优美的语言。这时,他们很自然地就引用或模仿课文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这就达到积累优美语言的效果;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情感,让他们顺着这条情感的轨道走近文本、走近草原,激发了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再如,学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文,我们就可选用与古诗诗意相似的歌曲《送别》让学生欣赏。那清新、舒缓的旋律,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丰富的想象,使他们产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对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有了更进一步的体验。
二、品析文本,以情激情
1.挖掘教材,找准内涵
在学生的情感得到初步的激发后,教师要顺藤摸瓜将他们的情感引入深层次的学习中去。而文本中的情感渗透于文章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个句子中。为了让学生能与作者的情感共鸣,深刻领会文章的深意,需要教师在引导学生品赏诗句时,认真品析文本,抓住关键词句讲清其深层内涵。在学生的情感得到激发后,教师要顺势引入课文深层次的学习中,将知识内化为学生自主思维的动力,提高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如,《长江之歌》的一文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主题歌歌词,作者赞颂了长江的宏伟、壮观,真切表达了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它围绕“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来写。那为什么说是“无穷的源泉”?为什么是“母亲的情怀”?如果单纯地让学生理解是比较难的,我们就可以通过认真挖掘教材,通过理解诗歌的语言来激发学生对长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从不同视角去理解这两句话的深刻含义。
2.抓住“文眼”,领悟思想情感
文章的“眼”是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中心点和凝聚点,抓住它就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深刻感悟文本的思想情感。如在教学《特殊的葬礼》时,我意味深长地说:“如果说课是像一篇课文的‘眼睛’的话,那么,我们可把这里的‘特殊’称作这篇课文的眼珠。在读这类课文时,如果我们能紧紧抓住文眼,边读边思考,就能比较快地读懂这篇课文。”再如,教学《螳螂捕蝉》时,我先给孩子们讲述这样的历史故事:吴王想要攻打楚国,想法已定,不容更改,一个年轻人出于对国家利益的考虑,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使吴王放弃了攻打楚国的想法;然后,结合这个寓言故事引导学生找“文眼”。结果,经过一番讨论,大家一致从“三者皆意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一句中知道了文章的中心——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样的讨论,培养了学生积极进取、勇于探究的心理品质;同时他们也体会了“居安思危,近忧远虑,应成为人们为人处世的原则”的深刻含义。
三、情感朗读,以读引情
俗语说得好:“三分诗,七分读。” 朗读是阅读教学必要的手段,也是语文课堂常用的教学方式。它是用声音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重要环节。朗读到位了,使人浮想联翩、心驰神往;也可以让人荡气回肠、热泪盈眶。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在体会作者情感的基础上进行朗读,体味文中的情感,潜移默化地受到文章情感的熏陶和感染。如在教学《在大海中永生》一文时,我怀着对邓爷爷的无限怀念之情,含泪朗读了课文,并配低沉悲伤的音乐,极力渲染气氛,创设情境,使学生们对总理的热爱和怀念之情油然而生,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第一段有这样一句话:“飞机飞向大海,带着全国人民无限的哀思、缅怀。深爱着祖国和人民的邓爷爷离我们远去了,多么令人悲痛!”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我启发学生想想:怎么读才能把我们的感情表达出来。接着,根据课文所表达的不同内容指导学生用不同的语气进行朗读。饱含激情的文字,让孩子们感受到邓爷爷的丰功伟绩和深远影响。他们深刻理解了邓爷爷在大海中永生的含义,激发了学生对邓爷爷深切缅怀的情感。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牢牢抓住一个“情”字,就可以做到以形感人、以声传情、以情动人,加深学生对课文思想情感的理解。再如,教学《草原》一文时,为了能表达出草原的自然美、人情美和语言美,我在指导学生朗读时狠下工夫。通过引导,学生在边读边想的过程中理解了课文内容,感悟到“草原上空气新鲜,天空明朗”,“绿得无边无际”,“绿油油的草原上飘动的白色花朵”,景色十分迷人。通过美读感悟,学生的情感被激发出来了,他们朗读课文抑扬顿挫。这样以读激情,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陶醉于文章所描写的美丽的大草原。有感情的朗读,不仅凝聚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促使学生的情感和教师、教材的情感产生共鸣,在习得知识的同时心灵也受到熏陶。
总之,语文是一个充满情感的世界。这要求语文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修养,积极探索适宜的教育方法与手段,深入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提高学生的人格素养,健全学生的各种情感,使学生的灵魂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净化,从而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