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桥》,一本难得的珍本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桥》,一本难得的珍本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获悉上海鲁迅纪念馆要开会研讨纪念楼适夷百年诞辰事宜,脑海中立刻浮现出我与楼老生前接触的一些往事。首先想到的是他1929年出版的那本早期译作《桥》,因为这本书对我研究世界文化名人、著名犹太作家肖洛姆一阿莱汉姆有很大的帮助。《桥》中所收的肖氏短篇小说《三个小孩》是我国最早发表的肖氏作品之一。我在1959年为纪念肖洛姆一阿莱汉姆诞辰一百周年而写的《肖洛姆一阿莱汉姆在中国》(载1959年11月28日《文汇报》“笔会”)一文中就提到过《桥》。1980年我又在《读书》第三期上撰文对这本书作了更为详细的介绍:“在文献书房1929年出版的由楼建南(适夷)翻译的世界新兴文学选集《桥》里收入了肖洛姆一阿莱汉姆的著名短篇小说《三个小孩》,这篇小说到目前为止已发现有三个译文(其他两个译文,一个以《三个小头儿》为题发表在1944年出版的《阿莱凯姆短篇集》里,另一个也以《三个小头儿》为题发表在1957年7月号《译文》杂志上),是肖洛姆一阿莱汉姆的作品在中国译文最多的一篇。”文中还写道:“不久前,楼适夷同志在上海开会,承他告诉笔者说,整整半个世纪以前收在《桥》里的这些作品,都是他从德国的一种世界语杂志上翻译过来的,大都发表在《海风周报》上,然后才由郑伯奇创办的文献书房出版了单行本。”

我同楼老的这次见面是在1979年,楼老在我的这本《桥》上签了名并署了日期:“楼适夷1979.2.25。”当年楼老七十四岁,精神健旺,除了跟我谈到有关《桥》的情况外,还谈了一些文坛上的事情;可惜现在我已经完全淡忘了。只记得当时他不无惋惜地对我说他手头已没有这本书了,可我并未立刻意识到我应该“割爱”把《桥》送给他。最近见到了楼老的女儿楼遂,她说她在父亲的藏书中没有见到过《桥》。可见楼老始终未能重新拥有他的这本“少作”。这就不能不使我感到深深地歉疚,这也许就是促使我写这篇短文来怀念他老人家的动因吧。

不管怎么说,《桥》这本在七十六年前热情介绍世界新兴文学的翻译作品,经过辗转流传,到后来连长期从事出版工作的译者本人也一书难求了。显然,《桥》如今已经是一本得的珍本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