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旅游景区英文误译看地方外宣翻译中的译者素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本文根据作者近年来参加西安旅游景区文字规范工作的亲身体会,将若干旅游景区英语译文中的误译加以分类总结,分析误译的根源并从译者素养方面提出建议,认为外宣译者首先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操守,具备深厚的语言功底和翻译技能意识,同时要有跨文化意识。
【关键词】 旅游景区;外宣翻译;误译;地方文化;译者素养
一、引言
虽然“外宣翻译”是近几年出现的一个新名词,早在2000年,爱博斯坦、林戊荪和沈苏儒几位学者就联合,呼吁重视对外宣传中的外语工作,强调了对外宣传中翻译的重要性[1]。随着我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外宣翻译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外宣翻译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外宣的效果。目前,学术界对外宣翻译的界定并不统一,从大外宣的角度说,外宣翻译是为了宣传中国文化而进行的有特殊意义的汉译英活动,涉及政治、外交、经济、法律、宗教、教育、社会、旅游等各个领域, 旅游翻译显然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众所周知,陕西是旅游大省,西安是世界文明古都和旅游胜地,无论是自然资源还是人文资源,其丰富程度在国内均名列前茅,除国内游客外,每年都有许多海外游客到此观光,给陕西省带来巨大的财政收入和经济效益;与此同时,旅游又是一种典型的跨文化交际,海外游客来西安旅游,也为我们宣传三秦文化, 传播中华文明创造了绝好时机。 有鉴于此, 我们的旅游翻译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旅游景区译文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游客对旅游文化的理解和欣赏,以及文化外宣的效果。因此,对旅游景区的英文进行规范就显得非常必要。
陕西省和西安市政府对此非常重视,最近几年委托高校教师构成的专家组对我市主要旅游景点的英文表达进行了系统的修订和规范。笔者也有幸作为其中一员参加了西安市多个旅游景点的译文规范活动,有关这些景点的文字包括几个类型,即景点简介牌、园区艺术小品简介牌、导示牌、购票须知、门票价格公示牌、游览须知、警示牌、提示牌、草坪专用提示牌等。在实地考察中笔者发现,有些景点的翻译比较准确,文字翻译质量相对较高;有些则问题较多,错误频出。下本文拟就所发现问题的根源和类别加以阐述,并从译者素养方面提出建议,目的在于帮助规范旅游景点译文,提高译文质量,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宣传地方文化。
二、旅游景区英语译文误译类型及其根源探究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代表人物Nord对翻译失误(translation errors)的定义是:“如果翻译目的是实现某种服务于译文预期读者的功能,那么任何妨碍实现该目的的翻译方法(结果)就是翻译失误。”[2]Nord将翻译失误归纳为四个主要类型:功能性翻译失误、文化性翻译失误、语言性翻译失误以及文本类型误译。
从现有的资料看,西安旅游景区误译可分为两类,一是“外伤”,也可称之谓“硬伤”,一眼即可看出,属于拼音、大小写等校对和文法问题。二是“内伤”,即拼音和文法没有错,表面上过得去,但由于用词不当,使人费解,误解以致反感。[3](林戊荪,1992)这类错误包括逻辑错误、搭配不等、语言累赘、文化误译、风格不对应、语气不恰当、中式英语等,可以说是各旅游景点的共性问题。译文中的“外伤”和“硬伤”一般属于语言性翻译失误,而其中的“内伤”则大多属于功能性和文化性的翻译失误。
研究发现造成误译的原因有以下几种:译者态度马虎,责任心不强; 译者英文基本功不扎实,对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别没有充分的认识; 译者硬套原文格式,造成译文语序不合理,逻辑混;译者不懂得翻译的基本原则,不讲翻译技巧,字字对应,死译硬译,甚至胡译乱译;译者的跨文化意识不强或者完全缺失,导致文化误译;译者没有遵循“礼貌原则”从而导致翻译语用失误,在公示语的翻译中尤为明显。下面就针对上述翻译失误类型,结合其成因分别以例证来加以阐释。
三、旅游景区英文误译例析
1、语言性误译
(1)译者态度马虎,责任心不强。译者翻译态度不认真,粗心大意,因此译文中拼写错误较多,大小写不规范,有明显漏译等现象。例如:临潼写成 Lin Tong(应为Lintong),西安拼为 xi’an(应为 Xi’an);大唐芙蓉园的园区艺术小品部分,8至16号文物均出土于法门寺地宫,8号文物的介绍中有这样一句:“In 1987,it was excavated in the Underground Place,Famen Temple.”地宫被翻译为“Underground Place”,显然这是拼写错误,正确的应为“Underground Palace”。这样的拼写错误在8到16号文物的材料中反复出现。“唐朝”正确的翻译应为“the Tang Dynasty”,但在资料中几乎所有的“唐朝”都译为“Tang Dynasty”,漏掉了定冠词the,不符合英语的习惯。7号文物“蕾纽摩羯纹三足架银盐台”翻译中将三足译为“Three-Lagged”,应改为“Three Legged”。小雁塔“雁塔晨钟”说明牌中提到“该钟铸造于金代明昌三年”,译文为It was made in a Casting way…,句中的Casting 不应大写。此外,该说明牌译文中的hindly feelings 有拼写错误,应为kindly。多处英文大小写有误,如Xi’an 写成 Xi’An; Xi’an City Wall 写成 Xi’an city wall,陕西省写成了Shaanxi province(应为 Shaanxi Province),等等,此类错误屡见不鲜。
(2)译者英文基本功不扎实,对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别没有充分的认识。英语和汉语分属不同语系,前者属于“综合型语言”,后者属于“分析型语言”,两种语言在词法、句法、篇章等方面存在广泛的差异,如汉语没有冠词,并且动词使用频率较高;英语量词较少,名词和代词使用频率较高;汉语句子是语义型或意合型的(parataxis),依仗意义,即内在的逻辑关系组织语言,“以意统形”;而英语句子是语法型或形合型的(hypotaxis),依仗形式(包括词的形态变化,词汇的衔接等)将语言符号由“散”(个体的词)到“集”(词组乃至语篇)组织语言[4];美国翻译家奈达博士也认为,汉语和英语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形合与意合的对比[5]。
在笔者接触到的译文中,由于译者没有充分认识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翻译过程中受母语的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影响较大,除了标点符号使用错误、冠词的用法错误、代词指代不明以及时态、性、数、词性方面的错误较为普遍外,语法错误也较多,译文中出现了许多片断句、融合句、误用逗号拼接句等等。
2、语法及用法错误
①主谓不一致。大唐芙蓉园园区艺术小品部分的1至25号文物介绍中,第一句都是介绍文物的概况,如17号“赤金走龙”:“原物高2厘米,材料纯金”,材料中译为“Its original height was 2cm and made from pure gold”。这一句有两个问题,首先是主谓不一致,made from 的主语是it, 而不是its. 其次是made from 的用法。“made from”一般是指“由多种材料构成,而且容易看出原材料”,显然用在这里不合适。这一句应改为:“Its original height was 2cm and it was made of pure gold.”这一句中的两个错误也普遍出现在1至25号文物的翻译中。
原文:院区以小雁塔为中心,整体由博物馆、小雁塔和荐福寺三部分组成,形成馆、塔、寺、园这种独特的建筑格局。
原译文:Xi’an Museum consists of three parts,which are Museum, Jianfu Temple and Small Wild Goose Pagoda as its center,forming a special architecture layout integrated with museum,pagoda,temple and garden.
改译:Xi’an Museum consists of three parts ― the Museum,the Jianfu Temple and the Small Wild Goose Pagoda. Taking the Small Wild Goose Pagoda as its center,it forms a special architectural pattern integrating museum with pagoda, temple and garden.
②名词堆砌问题:很多专有名词,词组堆砌在一起,不成句子,不知所云。例如:
原文:星辰汤是研究中国古代沐浴史和封建等级制度的重要实物资料。
原译文:Star pool ancient to take a shower history and feudal is important object materials the social estate system and ancient bathing history of China to study.
改译:The Stars Pool provides important object materials to study the ancient bathing history and Chinese feudal hierarchy system.
③误用逗号连接句比比皆是。“如果两个完整的句子中间只用逗号隔开而被错误地并成一个句子,这种句子便叫误逗号连接句(comma fault; comma splice)”。[6]这类现象在译文中较为普遍。译者似乎没有一点语法意识,纯粹是词组的堆砌。例如:The Forest of Steles was established in 1985,it was engraved by the domestic famous calligraphers' works.
(3)译者硬套原文格式,造成译文语序不合理,逻辑混乱。如大唐芙蓉园的5号文物“黑人俑”介绍的最后一句“唐人将卷发、肤黑,从事奴仆、马夫、水手、艺人诸类工作,经贩卖、进贡等渠道而输入的外来人都视为黑人。”,译文为“These people usually worked as slaves,grooms,sailors,artists and the like,and were imported by sales and tribute,etc.”这一句的逻辑有错误,应该是先将黑人输入,再让他们从事工作。修改为“These black people were imported because of sales or tributes offered to the Tang by other countries,etc., and worked as slaves,grooms,sailors,actors or actresses and the like.”
(4)译者不懂得翻译的基本原则,不讲翻译技巧,字字对应,死译硬译,甚至胡译乱译。翻译既是科学也是艺术,在翻译的过程中,既要遵守一定的翻译原则和标准,也要发挥译者的主动性,针对不同的文本类型进行创造性的移译。旅游景点的介绍或说明牌、警示牌等标识语,具有传递信息,说明并警示游客等多重功能,也就是Peter Newmark所说的呼唤型文本的的功能[7]。古今中外,翻译家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翻译标准和原则,符号学的翻译原则是:“意义相符,功能相似”(correspondence in meaning and similarity in function)[8],对旅游翻译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也就是说,由于英汉两种语言之间存在广泛的差异,要使译文准确通顺,必须对原文进行调整和信息重组,采用增益法、删减法、语序调整法等翻译技巧, 在意义方面基本忠实于原文,而且按照文本类型区别对待,从而实现文本的不同功能。绝不可以字字对应,死译硬译。否则会出现一些不知所云的译文,令人啼笑皆非。例如在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的说明牌中有几处翻译就是这样的典型:
免费提供休息场所Free provide lounge for visitors
免费提供信息咨询Free provide oral and writing information
提供导游讲解Provide guide service
提供医疗急救服务Provide medical aids service
其实,上述四句的正确译文应该是:
免费提供休息场所Free Lounge
免费提供信息咨询Free Information
提供导游讲解Tour Guide Service
提供医疗急救服务Medical Aid
3、文化性误译
译者的跨文化意识不强或者完全缺失,导致文化误译。旅游涉及旅游主体、旅游客体和旅游介体。旅游主体是游客,旅游客体是旅游资源,旅游介体则是旅游资源中所蕴含的文化。在旅游翻译中,只有注重旅游文化的传译,才能在游客和旅游资源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游客更好地在旅游中体验异域文化。
西安是文化古都,大多数名胜古迹都与华夏五千年文明和文化传统息息相关,如兵马俑、法门寺、丝绸之路起点、大小雁塔等等。“作为介绍这些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旅游宣传资料,不可避免的渗透着浓郁的民族气息,包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9]与中国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宗教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没有追根寻底地深入探究其中的含义,不了解其所涉及的文化和社会背景,就想当然的望文生义,或照搬词典,就不可能很好的完成两种语言间的转换,很可能造成文化误译,引起误解。例如,在大唐芙蓉园园区艺术小品说明牌2、3、4、6项都含有 “胡人”一词,原译文为“A Hu Tribesman”,意思是“一个胡部落男子”,显然是对古代历史文化缺乏了解造成的文化误译。“胡”在中国古代泛指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或来自国外的人或东西,具体说就是指西域。 尤其是文中提到的“大食国”根据《辞海》的解释,是波斯文Tazi或Taziks的音译,原系一波斯部族的名称,唐代以来,称阿拉伯帝国为大食。所以“胡人”可译为 “Arabian”。“大食国”也不能按汉语拼音简单译为 “the Dashi Kingdom”,应该遵循“名从主人”的原则,使用还原法来翻译,将其译为Arabia。
4、功能性(语用)误译
译者没有遵循“礼貌原则”从而导致翻译语用失误。这种情况在公示语的翻译中尤为明显。“翻译不是简单的语际语码转换,而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跨语言、跨文化交际(inter-lingual and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的语用问题”。[10]礼貌原则是语用学中的一项重要原则,也是翻译过程中应遵循的重要原则。[11]在旅游翻译中,只有注重礼貌原则,才能使译文表达得体,使游客易于接受,从而避免伤害读者或听众。
大唐芙蓉园购票须知中的“老人”,遵循礼貌原则,译作“the elderly” 或“senior citizen”较为得体,而不应译作“the old people”。
在该景区游览车通知的第一句,材料中写道:“Since the park is rather large and in order to help your visit, the scenic spot provides economical touring bus service”,“游览车”一词所对应的英文是tour bus 或sight-seeing bus, 而不是touring bus。“the scenic spot provides...”改为“we provide(you)...” 更为人性化,和前面的“the park” 更好的对应,也含有尽地主之谊的意味。
四、外宣翻译中的译者素养
旅游景区是对外宣传的一个重要窗口,外国游客朋友可以透过这个窗口了解中国文化和地方文化,如果其中存在诸如上文中提到的种种误译,势必会造成误解,引起冲突,影响文化的交流和传播,有损城市国际形象。这就对译者这个地方文化外宣的主要实施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译者必须具备许多基本的能力和素质才能成为合格的译者,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外宣译者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操守
外宣的目的已经深入人心,就是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外宣的根本是维护并展示国家形象”[12],旅游景区的外宣翻译亦不例外。景区的宣传解说英译文是外国游客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渠道,译者肩负着文化传播使者的重要角色,如果缺乏高度的责任心,翻译中草率行事粗枝大叶,则必定会造成很多拼写、大小写、标点符号、语法等方面的低级错误,试想一下,如果英译文中充斥着这样的错误,怎么能够不影响我们的对外宣传效果?翻译过程中遇到困难,也应借助词典、百科全书、网络以及实地考察、请教专家等方式,弄懂原文中的知识点,如果满足于一知半解,甚至不懂装懂,望文生义,译文必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将“女儿墙”译作Nver Wall, 将“皇脉之地”译作“imperial pulse area”等,岂能不贻笑大方?因此,作为一名译者,首先要具备的就是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良好职业道德。
2、外宣译者要具备深厚的语言功底和翻译技能意识
在良好的职业操守基础上,译者还要不断提高双语水平,同时努力学习翻译理论,掌握翻译技巧,保证译文的忠实和通顺以及文本功能的充分体现。
首先,译文中有很多误译是由于译者的英文功底不扎实而导致的,如比较常见的误用逗号拼接句(comma splice)和融合句(fused sentence),大多是译者受到汉语行文习惯的影响而译出的句子,这样的例子很多景区都存在。如华清池的译文:Top steps was built by bricks of Tang Dynasty, lower part is loess uncover,以及西安城墙的介绍中的句子:Xi’an City Wall was established in 2nd year of Sui Dynasty(582 A.D.), it was repaired dynasty after dynasty basing on the capital city of Sui and Tang Dynasty…。
其次,不重视翻译理论知识,缺乏必要的翻译技巧,一味字字对应死译硬译,译文很容易成为中式英语,违背英文的表达习惯;不顾旅游文本的特点和文本功能,也不能充分地展现其多重功能。如许多旅游景区都有“提供语音导游讲解”的文字,译文就是亦步亦趋地译为 “Provide Audio Guide”,这样的译文字字对应的无主句,没有考虑英文的语言习惯,是典型的中式英语,改为“Audio Guide (is) Available”则更地道。此外,旅游景区保护草坪的标识翻译也是五花八门,但是就其功能来说,都是为了给游客一个明确的警示,为了突出此功能,“小草微微笑,请您绕一绕”、“小草有生命,脚下请留情”和“保护绿草,留住绿意”等标识均可译作“Keep Off the Grass”。
3、外宣译者要有跨文化意识
上文举例分析了旅游景区英文翻译的失误中除了“外伤”,还有很多都属于“内伤”,其中最主要的是文化误译,也就是由于译者文化知识欠缺,对两种语言文化的差异不甚明了,跨文化意识和读者意识不强而造成的。例如碑林景区中将“景云钟”前用不定冠词是不妥当的,应该用定冠词来表示其唯一性;“大夏”不等于夏朝,而是东晋十六国其中的一国,应翻译为The State of Xia,而不是the Xia Dynasty;《石台孝经》:原译文为Canon of Filial Piety,其中的canon一词意思为“牧师;教会法规;圣经正典”等,容易使读者联想到基督教文化。 而《石台孝经》是曾参与孔子关于儒家孝悌之道的对话,翻译成canon 不妥,改为Classics of Filial Piety更为准确。此外,外国人名翻译,应遵循“名从主人”的原则,采用“还原法”,“不空” 是印度法师,译文就不能用汉语拼音译成Bu Kong, 而应该还原为梵文的Amoghavajra。
外宣翻译性质决定了其特点,就是要充分考虑外宣的对象,遵循黄友义先生提出的“外宣三贴近”原则,使译文尽量靠近国外受众的需求和思维习惯。翻译过程中充分考虑中英两种文化的差异,以及汉语和英语的语言差异,翻译中采用恰当的策略,使用不同的技巧,实现文字和文化的双重转换,达到沟通文化,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五、结语
旅游景区的文化外宣翻译中,译者无疑是主要的责任人,他们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广博的历史文化知识,强烈的跨文化意识。当然,除此之外,旅游景区外宣翻译的质量保证还有赖于翻译规范的制定和实施、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密切配合以及相关部门对翻译流程的监管和对翻译产品的审核。值得欣慰的是,关于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的陕西地方标准和国家标准已经陆续出台,而且省市相关部门,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省市外事办公室、省市质量监督局等单位正在密切配合,建立严密的管理机制,共同规范语言文字的使用。我们相信,随着对外宣传各环节的全面规范,外宣翻译质量会不断提高,西安的国际形象也会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 爱泼斯坦,林戊荪, 沈苏儒.呼吁重视对外宣传中的外语工作.中国翻译,2000.6.
[2] Nord,Christiane. Translation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 [M].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s Education Press, 2001.75.
[3] 林戊荪. 改进中译外工作,更好地想世界介绍中国. 中译英技巧文集,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2.7.
[4]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
[5] 陈定安. 英汉对比与翻译(增订版).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276.
[6] 张鑫友. 高级英语学校指南(第二册).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22.
[7] Newmark, Peter.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40.
[8] 陈宏薇. 汉英翻译基础.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66.
[9] 朱益平. 论旅游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处理. 西北大学学报,2005.3.
[10] 何自然. 当代语用学.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195.
[11] 何自然. 语用学与英语学习.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108.
[12] 徐建国.外宣翻译的名与实.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94.
【作者简介】
朱益平,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跨文化交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