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诵古诗悟文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诵古诗悟文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同时对古诗文教学也明确提出了:“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可见,古诗文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吟诵,并在吟诵中感悟古诗文的精粹,在感悟中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所谓感悟,简单的说就是学生在学习中通过思考自然地悟到一点什么,这不是老师教给他们的,而是学生自己意会的。

在“悟”之前有一个大前提,就是学生必须在全面读通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具备之后的迁移能力,体会古诗词的奥秘所在。所以,诵读就成了感悟之前的不可缺少的前提了。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中,低吟慢唱,配上自己喜欢的节奏、音乐、方言、动作,在个性化的朗读中感受古诗词美的熏陶。比如《青青园中葵》,本诗的前六句,揭示出春荣秋枯这个自然规律。这六句诗,主要写自然界植物花草的荣枯变化,可把万物生长时的朝气蓬勃读得节奏感强烈些。七、八句用深动巧妙的比喻,来揭示时光就像流水一样不会倒转,人老了就不会再年轻这一客观规律,从而突出人应珍惜宝贵时光这一中心意思。可慢读,读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也可以快读,读出虚度岁月,一事无成而空自悲叹!读着读着,自然就感悟除了古诗词里所蕴含的真谛了。又如我们最熟悉的贺知章的《咏柳》,这首古诗借柳树赞美了春天的美好,体现了现了一派浓郁的春天生机勃勃的气息。清新、优美、抒情,是这一首诗的基调。通过反复的吟诵,便能体会出诗中所描绘的情境。诵读时,第一句,突出“碧玉”,重读形容词“高”;第二句,突出关键词“绿”,因为它既代表着春天的颜色,又代表了一派绿意盎然的景象,读起来应该喜庆有节奏感;后两句,极其脍炙人口,极富有趣味,所以要引导学生细细品味。

除了熟读吟诵,创设相应的情境也是感悟古诗词的一个重要途径。

古诗词是鲜活的具有感情的生命,它不仅记载着作者生平的经历、感情,还记载着中华的文化和历史。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和平时的诵读时加上适当的动作和表演,有助于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也可以增进对古诗文的理解,从而与作者产生感情共鸣。恰当的语气和体态,有效地帮助了学生记忆与理解。

如吟诵立意欢快的古诗《咏柳》时,也可配上一曲轻松活泼的音乐;吟诵反映离愁别绪的诗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可以播放一段哀怨低沉的曲子;吟诵描述风光无限的诗文《望庐山瀑布》时,配以大自然画面等。创设情境吟诵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在自然的教学中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氛围中加深对诗意的感悟,促进记忆。让学生从动人的画面上,从动情的乐声中,想象着,体味着,感受着所吟诵的古诗文的艺术魅力,从而增进对诗文的朦胧的理解,并滋生出许多感悟。在欣赏的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赏析品味,不要拘束他们的语言和想法,广开学生的言路,以增强对古诗文的感悟。在交流的时候,学生对诗文的理解,有的可能只是零碎片段,有的甚至还只是片言只语,所以这时候生生合作就显得至关重要了,这样可以互相启发,激起“头脑风暴”,不仅会加深对古诗文的理解,更能激起生生之间的感情共鸣。叶圣陶曾说过:“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如果抓住精要之处,指导一二句话,也许就够了,不一定要繁复冗长的讲说。”古诗的教学,一定要将学生领入诗的意境,体验诗人的感情,引导学生借助诗人的丰富联想,展开想象,领略诗人雄伟的气魄,以及诗人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所以学生要诗情画意地学古诗文,再现意境是关键。

流利的诵读和情境创设的感悟还不足以让学生完全积累古诗文,古诗文文字的简洁和特别的组合,也是需要学生去探索的。理解了文章的表层意义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体会出字里行间的深层意义才是读懂作者,发掘古诗文的价值,发现古诗文的美。此时,学生的质疑和解答也就显得至关重要了。有价值的质疑,往往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生成更多的感悟。学生的思维角度和方式方法都不同,从各个层面和心情去质疑、争辩、释疑,这更能悟出作者隐藏在字里行间的奥秘,更加深了对古诗文的感悟,从而达到了积累的最终目的。

千百年的古诗文积淀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透过它们可以使学生体悟到中华民族优秀人物的独特品质、能悟出人生的伦理道德、又可以品味出大自然的奇特和美好。中国好几千年的文化,藏在课本里的那些只是沧海一粟罢了,但是仔细品味之后依然能给我们更多的思索、实践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