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长骨骨干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长骨骨干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分析长股骨干骨瘤的影像学表现,并评价检查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临床及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骨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肿瘤患者中例经X线检查,确诊8例,误诊2例。4例经CT检查,确诊3例,误诊1例。12例经MRI检查,综合X线、MRI综合分析,均可确诊。结论 X线、CT、MRI从不同方面反映长骨骨干骨肉瘤影像病理特点,三者结合,可以提高骨肉瘤影像诊断的准确性。

[关键词] 骨肉瘤;X线;CT;MRI;影像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754-02

骨肉瘤是骨原发性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好发于青少年长管状骨的干骺端,而发生于骨干者极少见[1]。收集我院1992-2012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2例骨肉瘤。回顾分析长骨骨干骨肉瘤影像学资料及相关病理学表现,以提高对长骨骨干骨肉瘤诊治的认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例原发性骨干骨肉瘤患者年龄为13-65岁,平均28.2岁,其中男5例,女7例。病变位于股骨干7例,肱骨干3例,胫骨干1例,腓骨干1例。临床表现骨干骨肉瘤的临床症状无特异性,仍以疼痛、肢体功能障碍等恶性肿瘤临床症状为主,另外短时间内可出现软组织肿块。病程2个月-18个月。全部患者均行X线平片、CT平扫和MRI。

1.2 资料分析 有各科室有经验的影像诊断医师、临床医师观察、分析和记录影像征象,分别确定骨质破坏的特征、浸润范围、骨膜反应、有无肿瘤骨和瘤样钙化、信号特征及病变的强化程度等,并采用双盲法对影像学特征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进行综合分析。

2 结 果

2.1 X线表现 12例经X线检查,确诊8例,误诊2例。2例呈成骨型改变,表现为局部骨质密度增高,呈棉花团状,无明显骨质破坏区;3例呈溶骨性改变,表现为大片状溶骨性骨质破坏,边界模糊,内可见云雾状稍高密度影;1例呈混合型改变,表现为局灶性骨质密度不均匀,内可见斑片状骨质密度增高,周围可见不规则骨质破坏区。2例骨皮质增厚,8例骨皮质变薄,边缘毛糙,2例骨皮质呈虫蚀状中断破坏。骨皮质表面可见侵袭性的骨膜反应,2例呈条状或花边状,1例未见明显骨膜反应。3例周围软组织肿胀;3例出现软组织肿块,其中2例内可见云絮状瘤骨,1例可见放射状瘤骨。

2.2 CT表现 4例经CT检查,确诊3例,误诊1例。4例均表现为骨髓腔的脂肪低密度被软组织密度所取代,内可见斑片状瘤骨;其中3例肿块密度不均匀,内可见低密度坏死区。2例骨皮质呈筛孔状破坏(筛孔征),髓腔内肿瘤通过中断处与皮质外软组织肿块相连,1例骨皮质不规则变薄、毛糙。4例均可见软组织肿块。CT多层面重建示骨膜反应,其中2例呈条状花边状,例呈放射状,1例未见明显骨膜反应。1例行CT增强扫描,肿瘤组织明显强化。

2.3 MRI表现 12例经MRI检查,综合X线、MRI均可确诊。12例均表现为骨髓腔内正常的骨髓高信号被肿瘤组织所取代,T1WI呈稍低信号,3例合并出血,局部呈稍高信号;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髓腔内和软组织肿块内的瘤骨和骨膜反应T1WI和T2WI都呈低信号。8例骨膜反应呈放射状,2例呈散在不规则斑片状。1例中央发生坏死囊变,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其中1例囊内可见液平面。12例肿瘤周围骨髓和软组织内均可见水肿区,呈不规则片状,边界模糊,T1W1呈低信号。

3 讨 论

骨肉瘤的X线表现是骨肉瘤病理变化的反映,X线平片作为初筛骨肉瘤的第一步不可动摇。对于青少年无明显诱因的四肢痛,尤其是腿痛应及时行X线检查[3]。X线表现分为成骨型、溶骨型及混合型三种类型。因常规X线软组织分辨率差,很难鉴别软组织肿块,又因骨内外骨膜增生及瘤骨形成可使骨干增粗,加上层状骨膜反应酷似骨髓炎[4]。CT具有较高的密度分辨率,对于显示瘤骨及瘤软骨钙化(尤其是砂砾状钙化或骨化)、筛孔征优于X线平片和MRI。可清晰地显示成骨性破坏、肿瘤骨和瘤样钙化的形态和细微结构,并可见软组织肿块。在确定病变范围上,X线检查无优势。CT可根据骨皮质、骨小梁破坏、断裂确定病变范围,但不精确。骨干骨肉瘤不同于干骨骺端发病者,均有软组织肿胀,这可能主要有病变范围有关。CT增强可清晰显示软组织肿块的强化方式,以及肿块是否突破骨皮质侵犯周围组织,并可确定肿块范围。MRI具有良好的组织分辨率及多方位、多序列和多参数成像的优点,可以准确确定肿瘤的范围、内部结构和对骺板、关节、血管、神经和周围组织的浸润,较早地显示髓内病变及早期骨内转移,为骨肉瘤的临床分期、制定治疗方案及预后判定提供准确的依据[5]。由于骨肉瘤的MRI表现同其他肿瘤相比并无特征性,临床做MRI主要对肿瘤侵犯范围的判断,帮助临床确定治疗方案及保肢手术的可行性。传统的X线、CT及核素骨扫描均不能良好地显示肿瘤髓内的侵犯范围,而MRI对骨肉瘤髓内侵袭范围诊断优势明显,已成为目前判断骨肉瘤浸润范围以及确定合理截骨平面的主要方法[6]。根据MRI表现确定是否保肢手术和截骨范围,可以最有效地切除肿瘤并保留肢体的功能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骨干骨肉瘤需要临床、病理与影像资料密切结合,不同影像检查技术各有特点,不可相互取代。X线是骨肉瘤的首选检查方法;CT可以发现病灶更加细微的肿瘤结构和组织变化;MRI可以准确地界定肿瘤范围,三者结合,可以提高骨肉瘤影像诊断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姚健,孙鼎元,王林森.原发性骨干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J].中华骨科杂志,2000,(20):36-39.

[2] 白荣杰,程晓光,顾翔,等.长骨干骨肉瘤X线、CT和MRI表现[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1,(45):60.

[3] 卢超,张国庆,张璐.长管状骨骨旁骨肉瘤的影像学诊断[J].中国CT和MRI杂志,2008,6(5).

[4] 白荣杰,程晓光,顾翔,等.不典型骨髓炎的X线、CT和MR影像比较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学杂志,2008,(19):488.

[5] 邹月芬,徐海,荣凡令.骨肉瘤的MRI诊断[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8,28(1):122-124.

[6] 李海啸,胡永成,王林森.MRI评价肢体骨肉瘤浸润范围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骨科杂志,2007,27(5):381-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