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中国的必然选择

可持续协调发展是一种符合21世纪潮流,强调以人为本的新发展观。

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我国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因此,中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问题之一。

中国目前仍然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经济基础薄弱的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上,“历史留给当代中国走向未来的唯一出路,只能是在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础上,走出一条既符合中国国情,也符合生态文明观要求的新文明之路。”

如今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体制转轨、结构转优、经济转活的重要发展时期。21世纪,中国可持续发展要考虑诸多变量,尤其要注重能态激活。所谓“能态激活”,即是各国各地区应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自身的能力来决定实行《21世纪议程》的优先次序。能态激活既强调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能动性,又凸现21世纪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创新。

当前,中国提出并正在加紧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西部地区既是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屏障,也是资源供给的保障基地。要使西部在全面的战略调整中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就必须对西部的产业结构、市场结构、消费结构、资源结构和原材料供给结构以及生态和环境保护有一定改革。只有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西部经济才能从只追求数量增长的怪圈中走出来,从而转向追求质量和社会效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必将促进对江河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改善当地的环境,同时,西部的发展又为东西部合作开辟了广阔的空间,政策的导向和资源优势的结合及国内市场整合所展示的获利机会,又将促进东西部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的大规模流动。

中国可持续发展不是实现单一的目标,而是“发展目标群”。要建立产业战略目标、科技发展目标、环境建设目标、社会进步目标和城乡发展目标。这就需要统筹规划,既积极开拓又留有余地,可持续发展目标是建立在与生态环境建设相协调的经济、社会发展体系。近期目标是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节约使用资源能源,大力开发替代资源和可再生资源,建立资源使用补偿机制;努力实现污染零排放,既保护生态环境又能达到预期的经济增长。21世纪中国可持续增长的长远目标是,既要使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要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个人得到自由和充分的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兼顾到后代人的实际利益。

“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质是要开创一种新的发展模式,代替传统的、落后的发展模式。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把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运用法律的、行政的、技术的、经济的、舆论的手段进行综合整治,进行科技与文化的整合、政府与公众的整合、自然与社会的整合。21世纪中国可持续发展要超越现存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既不同于英国、美国等国家的高消费高刺激的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同于荷兰、挪威等国家的零增长模式。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通过整合与超越,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既考虑到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和建立公平公正的社会分配制度,又充分尊重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优质服务、创造优良环境。

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

从2000年4月开始,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国科学院、国家测绘局和西部(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广西)12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有关科研部门,利用遥感解译和现有数据收集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西部地区生态调查。该调查涉及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和灾害等多个领域,共9类193项。并完成了《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报告》,为在开发中正确处理经济开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提供了科学依据。2000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对中国区域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定量的分析研究,从各省区市的生存支持系统、发展支持系统、环境支持系统、社会支持系统、智力支持系统分别计算出各总指数及序位,并对大陆各省区市的可持续发展总体能力指数作出了排序。分析结果,可持续发展总体能力排序:上海、北京、天津三直辖市位居前排,依次为我国的东部、中部、西部,从第22位的陕西开始到第31位的,除山西外,均属我国的西部地区,新疆排在第19位,可持续发展总体能力的排序的差距,基本上同我国各省区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相吻合。

2002年5月,国务院新闻办了2001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指出我国总体环境形势不容乐观。主要的问题是:

――七大江河水系均遭污染。一半以上的监测断面属于五类和劣五类水质,城市及其附近河段污染严重;滇池、太湖和巢湖富营养化问题依然突出;东海和渤海近岸海域污染较重。

――沙尘笼罩半个春天。2001年3月至5月,我国先后出现范围不同、强度不等的沙尘天气18次,总天数为45天。

――南水北调东线水污染防治形势严重。我国南水北调沿线的不少江段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五类和劣五类水质所占比例接近70%,污染防治形势相当严峻。

――四大海区中东海污染最重。东海有一半以上海水水质属于超四类,污染程度最为严重。

――我国天然草原90%在退化。其中退化、沙化、碱化草原面积已达1.35亿公顷,并且以每年200公顷的速度在增加。

――我国4万多种生物生存受威胁。我国的生物多样性面临严峻形势,占15%至20%的高等植物成为濒危物种,与之关联的4万种生物的生存受到威胁。

――我国海域赤潮发生次数3年增5倍。2001年全国海域共发现赤潮77起,累计面积达1.5万平方公里。而1999年和2000年这一数字分别是15起和28起,3年间增加了5倍多。据统计,2001年我国包括赤潮在内的各种海洋灾害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亿元。

必须看到,我国生态破坏的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危害在加重。新的人为生态破坏依然严重,生态环境“边建设边破坏、建设赶不上破坏”的局面没有得到有效扭转。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长期以来一直被忽视,在许多工地,任意破坏地表植被、向江河水道倾倒废弃土石渣的现象经常发生,特别是大型开发建设项目破坏面大,造成的水土流失现象更为严重。

20世纪最后几年有三件震撼国人的大事:一是1997年创记录的黄河断流(全年226天);二是1998年的长江大水灾;三是2000年波及北京等地的频繁的沙尘暴。这三件大事说明了我国环境史上一个新时期的来临;长期似乎沉默的远离中心城市的西部生态破坏所积累的后果终于以某种危机的形式轰动全国,它再也不能被回避了。

多年来,我国政府一直关注并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问题。今后,我国将一如既往加快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进程,继续有效地采取下列措施:

转变政府职能。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不仅要建立起完善的战略体系,更要求从政府管理方面增强战略的可操作性。政府应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在观念上达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状态。可持续经济发展战略的重点,就在于政府通过规制的修订与政策法规的颁布,把战略推动起来,建立起规范的运行模式:可以通过征收环境税、资源税、加强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再生的公共财力;对环保工程项目和生态恢复项目予以税收优惠;对具有良好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的成熟工艺与技术的应用予以贴息补贴贷款,以促进可持续发展。

营造国家核心竞争力。一个过度消耗资源能源的经济结构,必然是不可持续的,而一个在国际上缺乏竞争力的经济结构也必然是不可持续的。中国必须加大经济结构的调整力度,全面推进结构升级,建设一批质量效益型、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环境洁净型的具有与国际大公司、大企业抗衡的优势企业,形成独特的高新技术产业群体优势和局部强势,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主要停留在粗放经营方式上,这种依靠增加投入资源的数量,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质量、低效益为特征的经营方式,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中国可持续发展就要转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为集约型增长方式,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来取得经济规模的增大,选择有利于节约资源的生产技术类型,形成结构型、质量型扩大再生产。要建立起农业生态化、工业生态化和第三产业生态化,这是我们当前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国民经济体系的要求。应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自然资源,这是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良策,不仅要从思想上认识节约资源的重要性,而且要从体制、法制、措施、管理上给予保证与贯彻。

此外,加强法规建设、提高人口素质、强化资源管理、加强生态保护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只有把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持续发展的基本要素与全球化的客观条件结合起来,实现整合与超越,才能彻底摆脱种种被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