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画报和它的年代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画报和它的年代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画报,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们看来,几乎是他们的最爱。

他们喜欢画报的原因,可能来自读图的、或是装帧的美感,亦或是封面的时尚。在那个传播并不丰富的年代里,这本色彩斑斓、内容缤纷、精神蓬勃向上的主流读物,仿佛一道精神的闸门,打开了许多年轻人认知这个世界的窗口,并对他们价值体系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时至今日,在许多朦胧的记忆里,画报留存的影像可能是最鲜明、最深刻,也是最快乐的,那是他们开蒙的礼物,也是对于那个朴素而纯真的年代的纪念。

《河北画报》诞生在革命老区。她一直以抗日战争时期诞生在晋察冀根据地的《晋察冀画报》为榜样。

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一批河北的文化工作者,满怀着革命的激情和为艺术的理想,决心用画笔和照相机,记录和歌颂那个热情似火的年代,用真实生动有力的画面,引导人民精神向上。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与《晋察冀画报》一样,均以其文化的战斗力成为时代的记录者和参与者,而它用文化的形式去引导社会,教育民众的文化功能,也与《晋察冀画报》一脉相承。

《河北画报》的刊名最早出现于1957年8月,脱胎于新民主主义时期革命性很强的“武强年画社”,后称《冀南画报》。当时以刊登美术作品为主、新闻照片为辅。而后,它的命运伴随着共和国的历史几经变化,刊名亦几度更改。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的《河北美术》,到“”中的《河北工农兵画刊》《河北新闻图片》,再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河北艺术》《生活画报》《河北画报》,虽然载体方式转变为以新闻图片报道为主,兼顾美术及艺术摄影,但主体内容始终配合党的中心工作,强调突出主旋律,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它鲜明的文化品格、强烈的现实关注、朴实亲切的艺术特质、精美大方的印刷装帧、宏大的史诗风范,成为那些年代首屈一指的传播文化知识和精神价值的阵地,同时也催生了《河北画报》独特的文化品牌和文化效应。

50余年来,《河北画报》聚集起一大批优秀人才为它服务,像画家田辛甫,书法家翟润书,摄影家袁浩、夏一平等;一批批画报人承接着画报的文化传统,继往开来,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成为专业里的精英。同时也吸引着一大批文化名人、学者为画报撰稿、开设专栏,像韩羽、徐光耀、梅洁、陈冲等。当然,更与一大批文化名流有了很深的渊源,像黄绮、铁凝、吴冠中、赵贵德、李明久、铁扬……

往事云遥,岁月如歌。时间像一列单行的火车,带着他的人和事,走进了历史。那些一路走来的影像,成为消逝年代温暖的吟唱。而那些纷至沓来的,也终将被定格下来,成为送给未来的礼物。